首页>地方政协

聚焦·世界旅游日(二)丨繁荣旅游消费 做强幸福产业

2025-09-28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辽宁省各级政协:构建全域工业旅游协同生态

对于辽宁而言,工业旅游所蕴藏的发展潜力尤为巨大。9月23日至24日,辽宁省政协召开常委会会议,围绕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协商议政。会上,政协常委们对于高质量发展工业旅游的建议掷地有声。

应中元常委代表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发言,主题为“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倾力打造全国工业旅游强省”。他提出,坚持规划引领,创新融资机制,强化品牌宣传,活化工业遗址,展示先进制造,丰富场馆体验,讲好工业故事,开发主题线路,加强智力支持,完善服务体系等10条具体建议。

于谦常委则注意到了民营企业对于发展工业旅游的积极作用。他在代表辽宁省工商联的发言中建议,搭建省级“工业遗产IP孵化与共享平台”,建设“辽宁省工业遗产资源地图与协同运营平台”,支持有资源整合能力的民营企业担任“链主”,牵头打造全省主题化工业文旅网络,构建全域协同生态。

范民常委在代表沈阳市政协的发言中建议,深度开发工业文化特色资源,重点挖掘工业遗存、汽车产业、航空博览、智能科技四大板块特色资源,科学编制深度体验游线路,讲好新时代沈阳实现振兴发展新突破的故事。

辽宁工业体系覆盖国民经济40个工业大类,创造了1000余个共和国工业史上的第一;拥有13处国家级、34处省级工业遗产;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业文化凝结了“长子情怀、忠诚担当、创新实干、奋斗自强”的精神内核。

在辽宁,多地政协都在围绕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履职建言。不久前,阜新市政协主席李刚带队,围绕“立足阜新文化资源,推进文旅产业创新发展”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建议,将海州露天矿的地质奇迹、矿业遗迹与生态景观优势转化为旅游吸引力,推动海州露天矿申报世界工业遗产;结合生态修复工程,创新开发“矿坑地质探秘﹢工业主题乐园”复合业态。

在沈阳市铁西区,工业旅游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中国工业博物馆为核心,1905文化创意园、工人村生活馆等为支撑的文旅矩阵。今年铁西区政协召开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整合文创园区和工业文化资源,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工作。

在“钢都”鞍山,市政协今年召开的两次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上,就有5篇大会发言涉及工业旅游,提出了进一步加大鞍山市工业旅游的开发和供给;弘扬劳模精神,建设劳模主题文化公园;构建“工业元宇宙﹢文化沉浸”体验场景,打造鞍山文旅新地标等建议。(记者 王金晶)

 

重庆市政协: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成功举办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等品牌节会,组织开展蛇年央视春晚重庆分会场、无人机灯光秀等现象级引流活动……当前,重庆文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正在不断提升。

日前,重庆市政协文化文史学习委调研组一行走进南川区,围绕“加快构建彰显国际范、巴蜀韵、重庆味的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开展调研。“进一步强化精品意识,以更高标准优化线路内容供给与服务品质。”“聚焦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进一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撑,推动区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深入考察了解南川区以环金佛山公路为核心轴线,整合串联本土优势文旅资源、创新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的举措和成效后,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2024年11月举行的重庆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提出,串珠成链整合文旅资源,重塑“两江四岸”国际化山水都市风貌,培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长江黄金旅游带,积极发展多彩风情武陵游,加快构建彰显国际范、巴蜀韵、重庆味的精品线路。为助推打造文化旅游强市,市政协将文旅发展有关内容列入2025年重点履职计划。

今年7月,伴随着暑期旅游热潮的到来,市政协聚焦文旅产业发展举行了一场专题协商会。委员们呼吁,从消费端、产业链、数智化、集群化、保障面等维度,着力完善现代文旅产业体系,助推文化旅游强市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卢鹏飞委员建议,构建文旅“爆款”产品孵化生态,全市确定一批文旅重点产品,由“市级主管部门﹢区县政府﹢经营主体”协同打造、合力培育、差异发展。把“爆款”产品融入世界山水都市旅游核、3条高品质文旅景观带以及市内9条游线,推动中心城区流量向其他区县引流。

杨邦维委员建议,开发精品力作,提升演艺项目品质,推出一批融合重庆特色、人文特点、地形地貌的实景演出秀场,在洪崖洞、解放碑等区域增设常态化小型演艺活动,加大《重庆·1949》《印象武隆》等实景演出的迭代升级、宣传推广力度,不断提升文化消费产品的丰富度与品质感。

赵天智委员建议,打造“非遗﹢旅游”现代文旅IP,建立川渝“非遗﹢旅游”跨区域协同发展机制。鼓励区县建立跨区域协同发展机制,推动毗邻地区“非遗﹢旅游”联动,联合开发主题非遗旅游线路,形成“非遗研学—工艺体验—消费场景”全链条融合模式。

协商会后,市政协又启动了“加快构建彰显国际范、巴蜀韵、重庆味的精品文化旅游线路”重点调研监督。市政协文化文史学习委负责人介绍,调研监督工作组将重点围绕全市“构建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在线路规划设计、资源配置整合、设施配套建设、宣传推广营销、川渝合作机制等方面的落实情况开展为期3个月的履职活动,最终形成调研监督报告供市委、市政府参考,助力推动重庆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凌云)

 

浙江衢州市政协:让传统文化“出海”又“出圈”

9月的浙江衢州古城,千年银杏犹含翠,国际文旅启新航。“全球免费游”政策升级、多元化激励“大礼包”、“全链条”便利措施……新鲜出炉的《衢州市促进入境旅游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一经发布,便如石击水激荡层层文旅涟漪。

今年以来,衢州入境旅游交出亮眼成绩单:1月—7月入境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21.29%,增幅稳居全省第二。“入境游正凭借深度体验优势,加速成为文化出海的一条路径。”参与政策发布的市政协委员,市文旅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程玲感慨地说:成绩单背后是文化赋能旅游、旅游传播文化的良性循环。

衢州坚持“主客共享、景城融合”发展理念,系统擘画全域旅游新图景。市政协连续3年以“一年一主题”的方式,聚焦“打造四省边际旅游桥头堡”“优化功能创新业态”“科技赋能文旅创新”等关键议题,开展专题议政、专项调研和协商活动近200次,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在衢州古城国家5A级景区创建攻坚阶段,政协委员与机关干部更是深入一线履职,以实际行动助推文旅提质升级。

在孔氏南宗家庙,省政协委员、孔子第76世嫡长孙孔令立正向新加坡研学营的同学们展示新推出的AR眼镜导览服务。借助科技力量,历史场景被“一键激活”,让年轻学子瞬间穿越时空,沉浸式感受南孔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科技赋能文化,让家庙成为传播南孔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孔令立表示,他正在筹划互动版南孔祭奠,推动传统文化在创新表达中焕发新生。

“围棋是世界的语言,方寸之间蕴藏东方智慧。”市政协委员、市“世界围棋圣地”建设工作专班主任祝云土介绍,通过政协的专题协商与提案推动,“烂柯杯”世界围棋公开赛等国际赛事成功落地,累计吸引线下参与者约20万人,线上观赛超3000万人次,有效提升了衢州作为“世界围棋圣地”的文化影响力。

文化出海,需要多元载体与持续创新。市政协委员、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毛明华关注到,南孔文化海外传播平台“子曰”账号运营3年来,已积累粉丝5万,阅读量突破2000万;今年中国国际电视台“一起看中国·浙江行”活动首站走进衢州,相关报道被多国主流媒体转载,引发海外网友对中国文化、风光与发展的广泛好评。

从政策创新到科技赋能,从赛事传播到产业联动,衢州已逐步构建起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出海体系。在这一进程中,市政协持续跟踪调研、协商议政、民主监督,不断为文旅发展注入“政协动能”,吸引更多国际游客走进来、慢下来、深体验。

“让世界通过衢州这扇窗,读懂中国。”市政协主席,市全域旅游桥头堡领衔市领导、衢州古城国家5A级景区创建攻坚指挥部督导长方健忠表示,市政协将继续发挥优势,聚焦文旅融合、文化出海,为衢州文旅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力量。(记者 鲍蔓华 通讯员 陆剑秀)

 

四川省政协:让更多人爱上“安逸四川”

2024年,四川文旅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11.97%,成为支撑四川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如何继续发挥好政协优势,切实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助力加劲?日前,在四川省政协常委会会议上,委员们围绕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抛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金点子”。

“‘安逸四川’是近年来四川着力打造的文旅特色品牌,高度凝练了巴蜀文化气质、四川旅游特质、天府生活方式。”多位新闻出版界委员表示,要深入挖掘“安逸四川”故事,持续擦亮四川文旅特色品牌,提升四川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美誉度、影响力。委员们建议,发挥政协独特优势,进一步深入研究“安逸四川”的内涵和外延,放大四川人民热爱生活、豁达旷逸、创新乐观的精神境界和生存哲学,展示四川充满烟火气、幸福感、令人向往的整体形象,形成独特的品牌内容与情感共鸣。同时,聚焦“安逸”体验业态升级,综合运用影视、音乐、舞蹈、绘画、戏剧、动漫等多种形式,推动文化演艺、非遗项目、影视作品与“安逸四川”品牌建设的结合,采取国际化语言讲述“熊猫故事”“天府故事”“诗酒四川”“藏羌彝民族风情”等四川故事,打造可参与、可体验、可消费的沉浸式、情景式场景。

四川作为多民族大省,雪山、草地、湖泊、峡谷、花海等自然资源丰富,藏、彝、羌等民族文化浓郁,是全省文旅产业发展潜力最大、后劲最足的地区。

“要加强开放合作,支持川西北文旅产业扩品域、优品质、强品牌。”张通荣常委建议,将“山地旅游节”“八月赛马节”等区域活动升级为省级文旅盛事,设立“川西北文旅活动月”,联动假期形成多个“旅游黄金周”,激发消费活力。从省级层面深化与头部互联网平台、周边省区合作,共同打造文旅品牌和线路产品,让更多人认识川西北、爱上川西北、走进川西北,持续提升川西北文化旅游的国际辨识度与市场感召力。

针对目前四川在非遗保护传承中还存在的非遗衍生品创造性转化不足、非遗品牌市场竞争力较薄弱等问题,杨星常委建议,实施“非遗安家”行动——支持各地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开设“非遗交流空间”,建立“非遗传习基地”,在机场、地铁站等场所设立“非遗暖心空间”,为非遗搭建宣传推广和展示销售平台;大力引进全国优秀非遗企业,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涵盖非遗美食、非遗民宿、非遗商店等业态的非遗集镇、非遗村落,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非遗国潮小镇”;推出涵盖巴蜀文化、藏羌彝文化、饮食文化的“蜀道非遗之路”“川西非遗走廊”等特色旅游线路,做靓“非遗﹢旅游”线路产品;创作一批融入非遗展演的舞台剧目,在各大景区周边打造一批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演艺集群,让非遗在体验中焕发新生机,在传播中绽放新魅力,在发展中开创新格局,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记者 韩冬)

 

西安市政协:促进文商旅体融合发展

如何以文化创新激活消费潜力,持续深化文商旅体多业态深度融合?近日,西安市政协围绕“促进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召开专题协商会。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代表、专家学者与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共谋新思路、共商新举措。

近年来,西安在推动文商旅体多业态融合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索,打造了一批融合消费集聚区,涌现出沉浸式数字体验等新业态和生活体验新场景,培育了“赛事﹢”“展会﹢”“票根经济”等融合新模式。但通过前期调研,委员们也坦言,“当前全市文商旅体融合范围还不够广、程度还不够深。”

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王宏联提出,建立健全协同机制,借鉴上海市“商旅文体展”五位一体联动模式,构建“主体共育、市场共建、信息共享、消费共促”的常态化协作机制。对相关大型项目、赛事、展会、演唱会等实行“一口对接、全程协同”,统一策划主题、标识和宣传,形成全市联动的服务矩阵。

“不少文商旅融合的项目负责人表示同一区域规划、在建多个同质化项目,削弱了区域和项目的发展前景,缺乏不同类型项目的差异化支持措施,懂文化、通商业、会旅游的复合型人才不多。”九三学社西安市委会一级调研员康英建议,分类制定区域文商旅融合发展扶持规划,明确不同区域不同项目的定位,定期筛选潜力项目纳入市级培育库,通过“一项目一方案一帮扶”的方式,提供定制化指导服务。同时,成立“西安文商旅融合专家智库”,为项目提供免费咨询、方案设计、人才培训等服务。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梁学成补充道,要统筹相关部门职能,整合文旅项目、商业名街、商圈、体育场馆等优势资源,优化空间布局,制定产业融合示范区规划。借助行业协会等力量,组建文商旅体融合发展专项工作组,加强跨部门联动,建立“主体共育、项目共议、评优建标、产业共促”的协作机制,构建要素集聚、全链融合的多产业生态体系。

在促进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是关键所在。西安市政协委员、长安老子文化国学研究院院长李醉认为,促进文商旅体融合发展,要明确提出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商业为翼、体育为脉的核心思路,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西安特色和全球影响力的沉浸式历史文化体验之都。

委员们还建议,要聚焦关键任务,补齐体育产业短板,加快培育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国际重大体育赛事。要持续推进文商旅转型升级,优化和激活文物资源,以科技赋能文化产业,打造更多的沉浸式体验空间。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注重传承与创新,拓展新场景新载体。要持续发展首发经济,打造陕菜品牌,加大网络推广,注重旅游品牌塑造。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文商旅体产业体制机制改革,做好文商旅体“十五五”发展规划,扎实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创新发展。(记者 路强)

 

天津蓟州区政协:“山水蓟州京津花园”亮相北京

金秋时节,美景如画。近日,第二届景致京津冀文旅宣传推广活动天津蓟州专场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京津冀旅游服务中心举行。来自蓟州政府部门、重点旅游景区、星级酒店、旅行社、民宿的代表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带着特色文旅资源、农特产品、非遗项目、文艺演出来到奥林匹克公园向首都人民献上一份来自“山水蓟州·京津花园”的秋季邀约。

蓟州位于天津市最北端,距北京仅“一步之遥”,有“畿东锁钥”之称,自古是拱卫京城的战略重地。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蓟州区持续深入落实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战略,加强京津冀三地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引客入蓟”工程,不断丰富文旅产品供给,促进文旅消费升级。

围绕推动全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区政协专题调研月以“赋能千年古县,打造山水蓟州文旅新场景”为主题,组织委员深入走访民宿、学社、景区服务企业,开展“搭团结协作平台、建调研联系基地”活动,促成区政协委员、蓟州旅游文化集团董事长周继冬和区政协委员、黄崖关长城景区——晨曦说·咖啡主题餐厅经营者高小双的战略合作。主席会议成员还选择文旅企业、绿色农产品、传统小吃、文化传承等课题开展调研,形成翔实的调研报告,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针对蓟州故事传播率低的问题,委员们提出多层次开展“我讲蓟州故事”演讲比赛,开展推广蓟州故事活动等建议。区委宣传部认真采纳,开展系列文旅宣传推广。此次活动现场,蓟州文旅资源、特色农产品展示轮番上场。

“蓟州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资源富集。区内有景区景点28处,想爬山,您就来盘山;想登长城,就来蓟北雄关黄崖关;想了解历史古建,您就来千年古刹独乐寺……”舞台上,蓟州文旅推介官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现场为首都市民推介盘山银杏树、鹰嘴崖、西磨道等“十大网红打卡地”。

“今年,我们精心策划了‘赏秋、品秋、乐秋、晒秋’四大主题28项金秋文旅活动,期待大家前来探索体验。”活动中,区文化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宋伟龙介绍,这个秋季,蓟州区将在重点景区和旅游乡镇举办“盘山红叶节”“庆丰宴文化旅游节”“梨王争霸赛”“晒秋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为广大赴蓟游客呈现独具特色的文化盛宴。

“本次宣传推广活动跨越地域界限,是蓟州农文旅资源在首都的一次集中亮相,更是蓟州区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格局的又一次生动实践。”宋伟龙表示。

“我们组织委员积极宣传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的成绩和亮点,助推提高蓟州知名度、影响力。”区政协主席秦川表示,区政协将积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围绕“文旅融合、协同发展”主题,为北京、河北部分地区文旅部门和企业开展交流搭建更多协商平台,推动旅游共同体建设。(记者 张原 李宁馨 通讯员 黄梦婷)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