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地方政协
“构建‘引育用留’全周期人才机制,打造面向东盟的人才集聚高地。”
“通过‘赛马制’等方式,让高校及科研院所参与其中。”
……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召开常委会会议,围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开展专题协商议政。
自治区政协常委、民盟广西区委会副主委张雪玲认为,当前全球产业链重构与科技革命交织叠加,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广西需立足“资源、区位、生态”三大优势,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产业集群为载体,以人才引育为支撑,加速构建具有广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提供强劲动能。
民建广西区委会在调研中发现,多数科技型企业都愿意投入研发经费,却因为缺少平台难以吸引科研人才,普遍研发活动较少、强度较低。而高校院所能够吸引和聚集大量科技人才,但高校院所通常不具备迭代环境、资金等条件,导致其大部分科技研究成果多以论文、专利等形式滞留在实验室,难以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此,自治区政协常委、民建广西区委会副主委杨正川建议,组建“企业供、院校招、协同用、政府助”的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由科技型企业与院校院所合作成立“资金池”“人才池”“项目池”,组建企校“双首席﹢双导师﹢双签字﹢双管理”的创新联合体,确保科技成果符合市场导向、满足企业需求。
在人工智能战略地位凸显的背景下,自治区政协常委、农工党广西区委会副主委何敏建议强化顶层设计,绘制一张“融合发展路线图”,夯实数据底座,整合全产业链数据资源,建设一个“农林智慧大脑”,以人工智能赋能广西优势农林产业高质量发展。
自治区政协常委、梧州市政协主席黄振饶提出,发挥协调机构重要作用,力推聚焦支柱产业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构建优化协同创新生态,力促科技创新赋能支柱产业创新发展,加速产教深度融合行动,推动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深度融通的创新生态。
“硅基新材料是支撑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基础材料,正处于抢占产业制高点的战略机遇期。”自治区政协常委、北海市政协主席毛艳琼建议,畅通资金链,激发多元投入活力,提升创新链,增强科创策源能力,深化合作链,构建开放协同生态,协同创新,打造面向东盟硅基新材料产业高地。
“深化区域联动,集聚发展动能,强化创新与数据应用,探索新模式,做优新兴产业,打造新引擎,深化面向东盟合作,打造开放集群,推动广西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培育数字新质生产力。”自治区政协常委,自治区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梁春花呼吁。
自治区政协常委、崇左市政协副主席冯艺刚建议,强化顶层设计与战略统筹,构建融合创新生态,聚焦沿边特色产业,推动AI深度融合,夯实基础与平台支撑,激活创新源头,深化开放合作与人才培养,打造面向东盟AI高地,深化“人工智能﹢沿边产业”融合创新,打造边疆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完善‘多要素’协同保障机制,优化‘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健全‘跨部门’统筹推进机制,构建‘全链条’转化培育机制,强化科技创新项目落地转化与现实生产力高效衔接,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自治区政协常委、桂林力源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学宁提出。
“要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衔接通道。”自治区政协常委、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曾鸿鹄呼吁,强化“政”的战略引领与精准服务,激发“产学研”的源头创新活力,畅通金融“血脉”,提升“服用”的专业化水平,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新生态,激活高质量科技供给新动能,为广西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力量。
自治区政协主席孙大伟表示,要深化思想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上来,统一到中共中央的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的部署要求上来,抢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高站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进一步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广西贡献智慧和力量。(通讯员 肖亮升 潘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