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理论研究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14年抗战,中国军民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进行了顽强抵抗,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万众一心,共赴国难,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同仇敌忾,浴血奋战,显示出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气概,谱写出一曲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回顾这段惨痛的历史,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
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抗日大旗,在九一八事变两天后,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 9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战争宣言,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在东北先后建立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东北人民军和东北抗日联军。中国共产党最先对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和走势作出科学分析和判断。1938年5月下旬到6月上旬,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通过三个阶段,在力量对比上,中国必将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而日本则必将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最后胜利属于中国。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武装,以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在19个省份、近100万平方公里的根据地上,牵制和打击了2/3以上的侵华日军和95%以上的伪军,成为抗日的中坚力量,为抗战胜利作出决定性贡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运用统一战线这一重要法宝的胜利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是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最先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逐渐超越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率先提出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了《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主张停止内战,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对日作战。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毛泽东根据会议精神,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提出“团聚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论证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有两重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抗日的条件下重新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愿意参与和支持抗战的积极因素。中国共产党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历史作用。七七事变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通电,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仅是各党派、各阶级的统一战线,而且是全国各民族的统一战线。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海内外中华儿女以强烈的家国情怀,空前团结起来,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人民心中进一步确立和强化。中国共产党坚持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政策,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推动构建民族抗战共同体。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团结一心,义无反顾投身到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中。在抗日战争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弘扬,涌现出一大批民族英雄和英雄群体,例如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英烈和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及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起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共同意志。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伟大胜利
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人民群众是战争胜利最深厚的伟力。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而不是片面抗战,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抗战不能单靠政府和军队,必须发动群众、全民参与,不发动和依靠群众,抗战的坚持和胜利都是不可能的。《论持久战》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1937年8月底,洛川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毛泽东起草的宣传鼓动提纲《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标志着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的正式形成。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实施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确定八路军的战略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和建立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游击战的战术战法,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的伟大胜利
世界各国人民对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提供了人力物力支持、作出了宝贵贡献。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决定性贡献。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人民特别是得到苏联、美国、英国、朝鲜、加拿大、印度等国的反法西斯战士和国际友人的支持和声援,我们忘不了加拿大共产党员诺尔曼·白求恩大夫、德国医学博士汉斯·米勒、美国医学博士马海德、印度医生柯棣华等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艰苦的敌后抗战。忘不了在全面抗战的最初三年里,在中国战场上牺牲的200多位苏联飞行员,忘不了在“驼峰航线”上英勇奋战的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即“飞虎队”),忘不了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时为保卫滇缅公路而协同作战的英国军人。抗日战争的胜利既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是伟大的抗战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抗日战争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有力地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中华民族任人宰割、受人欺辱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今天,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走近了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铭记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维护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把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作者冯俊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