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视察调研工作动态

记录甘肃故事 传递中国声音——全国政协海外列席华侨考察团赴甘肃考察综述

2025-08-27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考察团在嘉峪关长城第一墩历史文化体验馆考察长城文化保护情况。

8月12日至16日,以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刘赐贵为团长的全国政协海外列席华侨考察团赴甘肃,围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对外讲好甘肃故事”主题开展考察活动。短短5天,考察团访历史、看文化,观经济、问民生,深交流、广互动……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情况给侨胞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表示,未来一定要尽己所能、以侨为桥,促进甘肃与住在国的交流交往,动员更多力量把甘肃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追寻丝路足迹 感受文旅新风

在甘肃期间,侨胞们最关注的当属文化。马不停蹄地走过敦煌、嘉峪关、张掖、兰州四地后,大家更加深刻理解了甘肃为何被称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逐一直观成像。与此同时,数字化时代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也给考察团成员带来巨大震撼。

莫高窟是第一大震撼。来之前侨胞们有所了解,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拥有全世界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好、规模最宏大的佛教石窟群。但大家没想到的是,进入洞窟之前,就能与神秘的壁画、雕像全方位、近距离地“亲密接触”——在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短短20分钟内,两部超高清数字电影《千年莫高》《梦幻佛国》逼真地呈现出莫高窟历史文化背景和精美石窟艺术。

“令人惊喜!在巨大球形屏幕上,敦煌艺术的辉煌和绚丽近在咫尺,仿佛触手可及。”考察团副团长、全日本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原会长刘洪友感慨。作为在海外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书法家,他欣喜于“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的每一项成果。“数字技术的加持,有效减轻了参观活动对石窟遗址造成的压力。让我们对这片承载千年文明、迸发现代活力的土地,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在随后的实地考察中,不仅洞窟内保存完好的精美壁画、塑像令大家叹为观止,就连门口小小的二维码也吸引了一众目光。几位侨胞扫码查看,该洞窟内高清图像、文字导览在手机上清晰呈现。

“海外观众也能通过云端观察壁画的细节!数字技术让敦煌的故事跨越山海,这是文明最动人的传承。”将看到的二维码拍下来,意大利米兰华人华侨工商会执行理事长赵焕青笑着说,他要发给远方的亲朋好友,让大家都能欣赏到莫高窟的“绝世容颜”。

在甘肃考察期间,正逢暑期旅游旺季,旅游市场的火爆程度令侨胞们“大开眼界”。大家总是边走边拍——游客拍景,他们拍游客阵容的“壮观”。

在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当夜色中万人星空演唱会激情开唱时,考察团一行深受感染。缅中交流合作协会会长李伯波始终端着手机,向海外的亲朋好友们直播。他感慨:“一片荒漠吸引来这么多游客,可见当地政府的宣传、策划和后勤保障工作做得多么到位!”

作为甘肃籍华侨,肯尼亚华侨华人联合会会长高玮也被家乡“惊”到了:“从单一文物参观到‘古迹游览﹢沉浸体验﹢生活消费’的转型,使游客量、停留时间、消费额显著增长。我们看到了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的上佳路径,也看到了甘肃文旅深度融合的巨大潜力。”

在兰州考察期间,日本法政大学名誉教授王敏欣喜于在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领略了《四库全书》真迹,了解了这套典籍的数字化影印出版工程;她也欣喜于在读者博物馆通过《读者》杂志几十年的发展变迁感受到改革开放给国家带来的文化产业发展。“这些点位珍藏着中国的魂与根,让我领悟到学习强国的使命和自觉。”她感慨道。

意大利中国总商会原会长陈正溪感慨:“我们侨胞也应成为保护文化遗产工作中的一环。”他建议海外侨领多推动新一代侨胞回中国走走,从历史文化中找到自豪感和归属感,也助力当地文旅产业发展。

韩华中国和平统一促进联合总会会长禹成德在考察途中便开展了磋商工作,推动韩国直飞甘肃包机业务。“讲好中国故事,‘引进来’非常重要。希望更多海外游客来中国看看。”禹成德说,他已经与相关部门对接好下一步安排,“10月,我会再来甘肃。”

致敬光辉岁月 铭记责任使命

如果说丰富的文化遗存让考察团成员铭记了甘肃悠久而灿烂的历史,那么,在张掖市高台县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则让侨胞们更读懂今日盛世的来之不易——这里掩埋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转战河西、血战高台壮烈牺牲的3000多名革命先烈的忠骨,馆内的文物史料展示出红西路军将士为中国革命浴血奋战的英雄史迹。多位侨胞眼含热泪完成这一站的考察任务。

“看着年轻战士留下的泛黄家书、简陋的生活用品,心里真不是滋味。我想起了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祖父,也更懂得了信仰的力量。”在陈列着“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的展柜前面,新西兰基督城中华协会会长张宏寰郑重地请记者帮她拍照留念。“我会传承好红色基因,做好新时代的民间使者!”她说。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幸福生活!”在纪念馆中,聆听着讲解员的讲解,忍不住流下眼泪的马达加斯加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任瑜杰激动地说。“出国30年,每次回来都感受到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最适合中国人民的!”

“战士们明知会流血、会牺牲,却坚持浴血奋战。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在当下,也值得每一个人学习、传承并发扬光大。”站在复原的倪家营子战场场景前,加拿大福建同乡联谊会共同会长黄锦华感慨,“我们华侨走出国门创业、生活都会遇到困难,但与先辈当年九死一生从事革命事业相比,我们的困难不值一提。”

探寻合作机遇 共谋双向奔赴

千年文明与现代数字技术共生,古老的遗址催生出富民乐民的文旅产业,戈壁滩的烈日和大风汇成今世的能源宝库……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想,甘肃的考察行程尚未结束,侨胞们已经摩拳擦掌出点子、想办法,以助力甘肃发展、为甘肃与住在国之间搭建桥梁、在海外讲好甘肃故事。

考察团副团长、法国华侨华人会主席蔡君柱建议,推动敦煌文化走出国门,要多组织当地艺术团体赴海外交流演出。“我希望能牵线搭桥,把敦煌艺术表演团队引荐到巴黎的春节庙会上去!”

在敦煌夜市,看到整条街摊贩前都簇拥着难以数计的消费者,全德华侨华人联合总会荣誉主席冯定献直叹“罕见”。但他也留意到,国外游客特别是欧美游客相对较少,因此他建议甘肃省拓宽外资准入渠道,打造跨境投资服务平台,策划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合作项目,推动经济和文化双双出海。

“保护与传承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甘肃的责任,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使命。”俄罗斯浙江华侨华人联合总会会长蔡建林建议,要充分利用海外侨团资源,在海外推动举办“敦煌文化周”,共建“文化驿站”,推广宣传甘肃,也服务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巴拿马华助中心主任陈智兴关注到,甘肃和巴拿马之间贸易额非常少,但双方合作空间巨大。“我愿意发挥自身优势,帮助甘肃企业出海至巴拿马,比如,可以赴巴拿马物流中心自由贸易馆参加世界著名的博览会。”

在敦煌市光电产业园区、首航节能100兆瓦塔式熔盐光热发电示范项目考察时,牙买加福建同乡会副会长李杨森深受触动。他表示,加勒比海地区阳光资源丰富,但电价却很贵。如果能将甘肃同类项目引进牙买加,应该会实现双赢。

在甘肃期间,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格外忙碌。白天考察,夜晚赶稿,工作群里,他按时播报着:“第一篇,敦煌的夜市”“第二篇,考察光热发电产业情况”……一篇篇日语文章,向日本社会介绍着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

欧洲中国留学生创业基金会执行会长卢雅娟更是从入境甘肃开始落笔,5天时间内先后撰写出《关于破解甘肃旅游季节困局、构建“全周期旅游”的建议》《敦煌机场行李提取区标识与动线优化整改建议》等多篇文稿,累计提出20余点建议,为甘肃文旅产业支招。

“甘肃与巴西在矿业、能源产业方面有巨大的合作前景,此前甘肃白银有色集团以4.2亿美元收购巴西Serrote铜金矿。”巴西中国矿业协会秘书长陈钧表示,会引荐巴西矿业企业来甘肃投资、合作。“也希望在甘肃举办‘中国巴西矿业经贸洽谈会’等活动,把敦煌艺术的衍生品引入‘中国巴西艺廊’展厅,把甘肃故事讲到巴西!”(文/图 记者 李寅峰)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