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政协

北京市政协开展专项民主监督 打好校园周边交通治理“组合拳”

2025-08-26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近年来,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加快,校园周边车辆违章停放,上下学高峰时段人车混行、道路拥堵等“老大难”问题成为广大市民关注的焦点。为推进问题的有效解决,北京市将这一重点民生诉求问题列入“每月一题”工作机制进行重点治理。

北京市政协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由文旅卫体和文史委员会牵头,组建了“校园周边交通综合治理”议题监督小组,开展专项民主监督,以协商之力助力校园周边交通综合治理。

“沉浸式”找问题

民主监督意见提得准、提得实,离不开扎实的调研。议题监督小组选取了朝阳区北京第八十中学康营分校、东城区北京第一七一中学等进行实地调研,试乘体验了即将开通的通学公交,实地察看校园周边交通情况。

“校园周边的交通问题,绿化带并不是唯一的‘背锅者’,而是整个交通规划和资源分配的问题,需要从全局出发,更科学、更灵活地进行调整。”座谈会上,议题监督小组与部分校长、家长代表、群众代表,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一起,就如何进一步优化线路布局、降低运营成本、缓解交通拥堵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北京交通广播《一路畅通》主持人杨洋委员是议题监督小组的召集人。结合本职工作,他与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委员共同策划,邀请师生、家长走进《一路畅通》“交通大家谈”节目现场,与市教委、市交通委有关负责人深入交流,与听众积极互动。

“这期节目不仅为学生了解校园周边交通治理工作提供了平台,也为增进政府与市民相互理解、凝聚和传播共识创造了条件。”杨洋说。

此外,议题监督小组还听取了来自教育领域的委员作分享,了解不同学校在解决上下学高峰期的交通拥堵方面的经验和思考。陶水龙、边玉芳等委员在身边开展“小样本”调研,他们走访住所附近学校门口、拍摄接送孩子高峰期路况细节,只为“把脉”更精准,“开方”更有针对性。

寻良策解民忧

如何提高民主监督的实效?加强问题的分析与研究是关键。通过调研,议题监督小组发现,中小学校园周边交通问题有其鲜明的特点:一是从学段来看,小学幼儿园周边的拥堵问题高于中学;二是从时段来看,每日放学时段的拥堵程度远远高于上学时段;三是从地段来看,城区特别是核心区的中小学周边交通拥堵情况远多于郊区。

“对于校园周边交通综合治理方法,学生家长、居民等不同主体有着不同诉求,有增加停车位的呼声,也有加大违章处罚的呼声。解决难题还涉及交通组织管理、交通设施建设等方面,只靠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力量远远不够。”议题监督小组认为,不同学校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治理方案还应紧密结合区域特点和学校实际,将“一校一策”落到实处。

沈腾委员认为,要杜绝“问题返流”,避免治理问题“低水平重复”。可以通过与周边停车场合作,设立“接送驿站”,引导家长将车辆停放在距离学校适当的地点,通过校车或步行方式接送学生,减少拥堵。

沈杰、王海霞、麦峰等委员关注到“新建校一投入使用就成为新堵点”的问题。他们提出,将交通友好理念纳入新建校的规划建设标准,科学规划校园周边交通流线,加强校门口交通港湾、学校停车场等设施建设……

委员们的建议得到了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有关部门积极采纳,有的正逐步落地。比如东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关于一七一中学周边交通综合治理工作的建言,经研究推进,在学校北门西侧增设通道,打通了辅路与主路,切实疏通了拥堵的源头,得到了家长和周边居民的认可和赞扬。

当下,议题监督小组的阶段性监督任务已完成,但校园周边交通问题复杂多变,还需要家、校、政、社共同努力,委员们推进问题解决的脚步并未停止。市政协有关领导表示,将更好发挥好政协委员的作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多方协同助推校园周边交通环境实现根本性改善,使师生、校园周边的居民安全感、幸福感、满意感更足。(董娜 记者 张佳琪 包松娅)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