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建言

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现场报道丨“乡村CEO”应该多多益善

2025-08-26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

“应将‘乡村CEO’纳入国家乡村振兴人才序列,制定‘乡村CEO’队伍建设专项规划,总结推广13个先行省市的成功经验,力争到‘十五五’末,实现‘乡村CEO’在全国县域全覆盖。”8月25日,成岳冲常委在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第四专题小组讨论会上呼吁。

成岳冲的发言引起大家对这一话题的共同关注——有的常委下意识地放下手中的笔,抬头聆听;有的委员甚至挪了挪座位,迅速把目光聚焦到发言席。

成岳冲介绍,以经营乡村集体资产为己任,以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依归的“乡村CEO(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群体,作为“十四五”时期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大背景下产生的“新生事物”,自登场以来就以其全新的姿态与可预期的价值,迅速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

据了解,“乡村CEO”实际上是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的形象称呼,这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于今年5月8日首次公示的新职业,并于7月22日被正式列入第七批新职业名录。此前,“乡村CEO”在政府主导下分别于浙江、广东、云南、广西、重庆等地开展试点,累计培养约6.6万名乡村经营性人才。

“以浙江为例,两年内共有300多位‘乡村CEO’上岗履职,他们帮助村集体增收约1.5亿元,带动村民就地就业超万人。”在成岳冲看来,浙江以及其他省份“乡村CEO”的试点经验,为解答乡村谁来运营、运营什么、怎么运营的时代新课题,提供了初步答案。

虽然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新“职”所向,但“乡村CEO”也不乏“成长的烦恼”。

比如,“乡村CEO”的选聘标准尚不够科学、培育体系尚不够完善、职权边界尚不够清晰、激励机制尚不够健全等问题,都影响了该群体的发展空间和队伍稳定性。

“因此,建议国家在‘十五五’期间,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加强‘乡村CEO’队伍建设,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成岳冲认为,破解“乡村CEO”发展的要素制约,需强化资源保障。一方面,可以“千万工程”为指引,合理确定村庄建设重点和优先顺序,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一体化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推进乡村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另一方面,应按照政府搭台、多元投入、市场运作、产业兴村的思路,健全乡村运营的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加强人、地、钱要素保障。

“与此同时,还应引导产业相近、地域相邻、发展同向的乡村打破组织壁垒,共建共享跨区域‘乡村CEO’团队,更好激活乡村资源,实现片区组团发展。”成岳冲说。(记者 刘喜梅)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