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论研究

立足一线写好履职答卷

2025-08-20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政协“下沉”一线做好履职文章,出台《关于“泗事好商量”平台建设实施意见》,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增添动能。

讲政治、强学习,提升委员服务基层治理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常态化开展委员读书、理论学习和政治培训,更好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能力本领,转化为高水平履职尽责的工作实践。”重视学习是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是一以贯之的重要任务,泗县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定期下沉走访委员,探索提高委员参与协商活动积极性的有效方式。针对委员集中反映的“民主协商方面培训少”“协商能力不足”等问题,大兴学习之风,不断提高政协委员协商能力。

全覆盖理论武装。坚持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为引领,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党组会议、主席会议、常委会会议、机关党组会议、党支部学习会议、委员培训等多层次、全配套、相衔接的学习制度体系,实现对政协委员政治理论学习全覆盖。

多形式增强效果。既通过集体学习、研讨交流、专题党课等方式开展学习,又适时选派政协委员参加上级政协组织的培训班。此外,指导政协委员充分利用手机客户端、微信群“每日一学”“学习强国”等平台加强自学,努力提升学习效果。

全方位服务管理。全面落实“委员入委”“界别入委”制度,以专委会为抓手,每季度开展1次“双联”(县政协党组成员联系界别党员委员、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制度)学习培训,每半年开展1次“双联”走访活动。

强化委员履职管理,试行委员履职考核制度,力促委员高质量完成“委员作业”。试行常委履职点评制度。坚持正向激励,每年评比表彰一批履职先进委员,对履职成绩靠后委员及时约谈提醒,委员履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显著提升。

延触角、全覆盖,拓展“下沉式”协商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决策部署,加强政协协商同其他协商形式的协同配合,助力完善协商民主体系。”泗县政协推动委员零距离服务各界群众,积极“走出去”、努力“沉下去”、深入“融进去”,在实践中探索打造常态化履职载体,不断做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工作。

布好点,构建“为民服务网。”通过委员走访、社情民意征集、“泗事好商量·码上议”等路径,开通社情民意信息收集直通车,广泛收集群众需求,及时组织集中研判,引导委员主动认领,“量身”定制服务项目,形成需求与服务无缝衔接、精准对接的为民服务网。

搭平台,打造“六事”工作机制。创新开展政协协商“点事、定事、议事、决事、办事、评事”“六事”工作机制,形成规范化、制度化、闭环式流程。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着眼实际议急事、深入基层化难事、面向群众干实事。

聚共识,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在协商中出办法、出共识、出感情、出团结。建立委员信息员队伍,每月至少走访一个村(社区),详细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立足群众和企业实际需求,组织委员中执业律师成立“法律服务团”,有计划开展法律宣讲、咨询服务,帮助企业找出经营管理上的法律“痛点”,打通群众依法维权的“堵点”。

重协调、促解决,提升“下沉式”协商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多做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工作,当好党的政策宣传者、群众利益维护者、社会和谐促进者。”泗县政协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明确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工作任务、保障措施,有效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壮大议事主体,营造商量氛围。将推动“泗事好商量”品牌建设列为本届政协工作重点,广泛动员主席会议成员、政协常委、委员“进网入格”,定期或不定期深入田间地头、居民院落、园区工地等生产生活一线,带上工作台账,及时了解群众的所需所盼,梳理反映最强烈、最急需的问题,实现服务群众无空白,敞开大门听民声。

拓宽议事选题,提升商量能力。以我县相关社区为试点,以点带面,搭建“泗事好商量”平台载体。在协商内容上,主动对接党政中心工作,聚焦促进民生改善,通过党政点题、政协委员荐题、基层群众出题、社会公开征集等方式确定协商议题。在协商方式上,采取“会场﹢现场”“固定﹢移动”等形式。在协商质量上,坚持“不调研不协商”,邀请相关部门现场介绍情况、对相关意见建议进行回应。

抓好成果落实,提升商量质效。政协专委办建立并及时更新微协商台账,每月跟踪督促,探索协商议事成果落实反馈机制,保证协商成果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让“泗事好商量”成为“商量成好事”。

(作者朱德华系安徽省宿州市泗县政协主席)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