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地方政协
武陵源的奇峰回荡起土家族的摆手欢歌,洞庭湖的旭日映照出成群的江豚麋鹿,湘绣的飞针走线交织进花鼓戏的明快鼓点,中医药的幽幽药香萦绕铜官窑的炽热窑火……如今,文旅融合的全新乐章在三湘大地持续交响。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考察时,特别强调了“文化﹢科技”“文化﹢旅游”两个融合。怎么融?如何融得好?
近年来,湖南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深化文旅融合。2024年9月,省委书记沈晓明在省旅游产业发展推进会议上提出,要形成大旅游格局,凝聚齐抓共促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合力。2024年,湖南文旅产业迈入万亿级行列。
“助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政协大有可为、当有作为。”近日,湖南省政协召开常委会会议,就“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进行专题协商议政。省政协主席毛万春在会上提出,全省政协要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进一步结合实际、发挥优势,理念要更新、机制要更活、助推要更实,努力实现处处都是景、景景有文化、全域皆旅游,助力答好“两道融合命题”。
化“零”为“整” 推动融合由“浅”入“深”
如何推动文旅融合在更广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发展?继去年开展助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六个行动”、助力文化强省建设和推进湖南文旅深度融合调研后,今年年初,省政协将“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列为常委会会议协商课题。3月至7月,省政协党组成员、主席会议成员分别率队,赴省内外相关单位和文旅场景实地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建议。
在此基础上,调研组共形成调研总报告和建议案,以及“健全公共文化机构深度参与文旅融合发展的机制”“健全文旅经营主体引育壮大的体制机制”“健全农文旅科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等6个子报告,力求解剖麻雀、滤出干货、言之有物。
湖南作为旅游资源大省,14个市州在文旅特色上“各有千秋”,如何推动“百花齐放”?近年来,该省以举办旅游发展大会为核心抓手,自2022年起“竞标申办”到2024年调整为“一年两届”,目前已在张家界、郴州、衡阳、岳阳成功举办4届,并带动各市州举办市级旅发大会。调研组认为,创建“办会兴城”工作机制,加速了文旅融合发展引擎;打造“五张名片”文旅品牌,擦亮了文旅融合发展亮色;深化“三种文化”创新传承,提升了文旅融合发展内涵。但融合发展存在浅层次融合项目多、深层次融合项目少,同质化融合产品多、特色化融合爆品少等“四多四少”体制机制问题。
针对发现的问题,调研组提出了相关建议:要完善“政企合力、会节联办”办会体系。省旅发大会与承办地区域特色节庆活动联动举办,增加相关省直行业部门、相邻市州作为协助承办单位,每届大会展现独特的本地、区域及行业特色。同时,要让“看得见的手”搭台,“看不见的手”唱戏。政府通过提供土地、资源置换等优惠,采取门票分成、广告收益及衍生开发等多元化利益共享方式,鼓励社会资本通过“投资﹢运营”模式承接大会项目。此外,建立“会时火爆、会后火热”的运营机制,深化节会的后续效应,将旅发大会优质活动转化为年度品牌,由企业持续运营,政府长期扶持。
化“零”为“整”,方能推动融合由“浅”入“深”。调研组还提出,健全“部门协同、区域协作”的整合机制,升格省市县“文旅融合发展委员会”,由党政主要领导任主任;建立行业部门主导的“链长制”,打造多条文旅融合产业链;深化“板块协作、走廊联线”的区域合作模式;推进“周边互联、国内畅通”的联通战略,推动文旅产业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
以“新”促“兴” 助力文旅从“融”向“荣”
近年来,湖南一批文旅民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调研组从做强、育优、壮新角度,提出培育“主业领航、全域布局”的国有文旅龙头;引育“主业深耕、全链发力”的民营文旅企业;激活“广泛分布、主客共享”的公共文化机构,以龙头领航带动“千帆竞发”。
调研组还建议,取消对民营资本、中小微企业的不合理限制,建设“开放共享、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强化财政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文旅特色保险服务,打造“扶持奖励、要素充分”的保障体系;实施湖湘文旅英才引进计划,加强高校文旅专业建设,优化“人才引育、创新创业”的培育机制。
“以承办十六届全运会为契机,大力发展赛事经济、体育旅游,促进体育与文旅、科技的深度融合。”调研组建议,做强“以赛兴旅、以文兴城”的融合机制。健全“精准引流、打卡刷卡”的消费体系。围绕年轻群体、亲子家庭、入境游客、本地居民四大核心客群,分别“定制”引领打卡新风尚、融合研学教育与趣味互动、彰显湘潮国际魅力、推广短途微度假。创新“政府引导、消费刺激”的促消机制;完善“环境优化、治理升级”监管机制等。
近年来,“相约湘村”成为新时尚。省政协常委、民盟省委会专职副主委王文强建议,制定省级农文旅科融合专项规划,推进“一县一庄园”示范工程,从资金扶持、用地保障、人才引育等方面为融合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省政协常委北冰建议,破解“碎片化运营”问题;深度推进省博物院与烈士公园“馆园融合”,擘画长株潭百里文化走廊,扩大文旅企业融资担保风险代偿补偿范围等。
“郴州市文化馆联合油茶非遗传承人、莽山景区,打造‘油茶’非遗工坊,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今年韩国游客预计将突破5万人次。”省政协委员、郴州市副市长周海林介绍,公共文化机构参与文旅融合让非遗旅游既“活”又“火”。周海林建议,允许符合条件的公共文化机构设立市场化运营部门或与社会资本合资成立运营公司,在厘清公共文化机构职能边界、完成所担负公益性职能任务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分级、分类、分步的市场化运营体系。
“成立文旅创作孵化中心,扶持‘湘字号’IP转化。”“将花鼓戏、湘剧等特色演出嵌入旅游路线。”“推动‘药膳’‘药茶’进景区、进民宿。”……省政协还就“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组织政协常委分6个专题组开展“云上议政”,进一步碰撞智慧火花。
“选题精准有高度,调研扎实有深度,献策务实有力度,充分体现了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政治担当。”省政府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李建中在会上表示,省政府将认真研究会议协商成果,督促有关单位充分吸纳,切实抓好成果转化和运用。进一步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着力推进规划一盘棋、交通一张图、监管一张网、品牌一体化,持续擦亮“三湘四水 文旅湖南”品牌。
优质内容打底、前沿科技赋能、机制改革创新、产业联动增收……湖南正以融合为“支点”,推动“诗”与“远方”的更好联结,撬动全省文旅生态欣欣向荣。(记者 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