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基层动态
“大姐,店里今年生意怎么样?旺季和淡季差别大吗?”近日,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清晨海边的薄雾还未散尽,伴随着空气中弥漫着的咸鲜海风气息,民革青岛市委会乡村旅游发展专题调研组的成员们边打着招呼边走进海边的一户农家乐饭店跟老板攀谈起来,深入一线了解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乡村旅游已成为国内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消费、带动就业、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同时,仍面临着业态创新不足、同质化竞争严重、运营模式单一、专业人才缺口、基础配套粗放等诸多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民革青岛市委会围绕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推动消费潜力提振升级开展了深入调研。
“刚才大体看了一下,海边这一线家家都是农家宴,售卖菜品完全相同,虽说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但长期这样经营可真不行!”调研组成员、民革党员邓庆尧表示,这种千村一面的农家乐模式,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使乡村失去了宝贵的差异化竞争力,本质上是一种低端化、粗放型的开发路径,既无法真正激活乡村的文化价值,也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终将会被乡村旅游市场所淘汰。
“随着旅游消费升级,游客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而是追求具有文化深度和体验价值的沉浸式乡村旅游。”民革党员、青岛大学副教授李涛认为,当前乡村旅游正经历着消费动机的深层变革,呈现出从“观光游览”向“身心疗愈”的方式转移,“短暂躺平”式的身心放松已成为了新的旅行目的。
调研组认为,当前的乡村旅游市场正在经历着由消费升级驱动的深刻变革,千村一面的旅游供给需求已难以满足游客们的深度体验诉求,要想把乡村旅游打造成提振消费的新引擎,就必须要从游客的实际需求出发,改变传统粗放单一的经营模式,着力打造多元化、品质化、沉浸式体验的新型乡村旅游模式。
“要想更好地通过乡村旅游拉动消费,留住游客是关键,目前仅靠‘吃饭﹢采摘’的经营模式拉动消费有限,青岛特别是崂山周边有着美丽的海岸线和成片的沙滩,可以通过开发星空观测、篝火晚会、亲子露营、农耕研学等过夜游项目,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从而提升综合消费。”据民革青岛市委会宣联处处长许刚了解,乡村游过夜游客消费额可以达到日游客的3至5倍,拉动消费更明显。
“青岛有胶东大鼓、莱西木偶戏、崂山民间故事、崂山道教音乐等众多国家级、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乡村旅游,打造沉浸式非遗场景,开发非遗文创,不仅能增强旅游吸引力,还能促进非遗活态传承,实现文旅消费升级。”民革平度总支主委、平度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孙连英从乡村旅游融合非遗角度提出建议。
“崂山茶叶、沙子口鲅鱼、王哥庄大馒头等很多都是颇具特色的当地农产品,要深入挖掘农产品背后的历史文化、传统工艺、生态理念,努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通过资源整合、品牌塑造和产业融合,形成良性互动,最终实现以旅兴农、以农促旅良性循环。”邓庆尧从实现乡村旅游产业链延伸的角度分析道。
据了解,从今年4月调研课题立项以来,调研组的民革专家们深入胶州、即墨、莱西等地的多个村镇考察乡村旅游的实际情况,充分借鉴了四川、浙江、湖南等地开展乡村旅游取得的成功经验,形成了内容翔实、具有可操作性的调研报告。课题组负责人表示,乡村旅游作为消费业增长的重要引擎,其价值不仅是提振消费,对于激活乡村经济,促进城乡协同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陈小艳 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