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委员建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一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新时代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我们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也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明确以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生态优势逐步呈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的重要论断,深刻阐释了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的辩证关系,更是从全人类发展的高度强调了高品质生态环境对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必须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内涵。传统工业化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严峻挑战。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就蕴含着鲜明的绿色基因,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一场深刻革命。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是“绿色科技”。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其动力源泉不再是传统的自然资源,而是以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能源等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集群。这些前沿科技的共同特征,是指向更集约的资源利用、更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更绿色的产品供给。科技的含“绿”量,决定了发展的含“金”量。新质生产力价值取向是“绿色发展”,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新质生产力的“质”,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率上,更体现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上,要求我们必须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和良性循环。
必须坚定贯通“两山”转化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新质生产力正是架设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桥梁和引擎,是推动“两山”高效转化的关键。一方面,新质生产力高效能“守护”绿水青山。新质生产力让保护本身也成为一种高科技、高效率的生产活动。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大数据分析等构建的“空天地”一体化生态监测网络,实现了对生态状况的实时感知、精准评估和科学决策,让生态保护工作迈入了“智慧时代”,守护了我们最宝贵的生存根基和发展潜力。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高价值“转化”金山银山。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这正是对“两山”转化路径的进一步深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创新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让“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发展优势。
必须系统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要求一场深刻的、全方位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为其茁壮成长提供制度保障和广阔空间。以产业“脱胎换骨”为抓手。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并用绿色低碳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更要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主阵地,前瞻布局氢能、储能、低碳冶金等未来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产业集群。以制度“四梁八柱”为支撑。必须用严格的制度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保护补偿等制度。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健全碳定价机制,形成强有力的激励约束。以公众“广泛参与”为根基。要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鼓励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和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合力。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所长、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挂职) 陈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