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政协

抓好生态改善量变积累关键期——安徽省政协月度协商聚焦长三角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

2025-08-13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要深学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决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政治责任……”

日前,安徽省政协召开“系统推进长江沿线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环境治理,共建长三角美丽中国先行区”月度专题协商会。省政协主要负责同志在主持会议时这样表示。

长江大保护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保护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也是守护好中华文明摇篮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安徽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强政策和工作协同,推动长江(安徽段)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不断取得新成效。

江水更清,景色更美,生态更优……人人可感的变化,折射出全省上下牢记嘱托的生动实践。

当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需要更好地增强保护长江的意识,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

而沿江通海、居中靠东的安徽,拥有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肩负着共抓长江大保护、共建长三角美丽中国先行区的重大使命。

今年年初,“系统推进长江沿线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环境治理,共建长三角美丽中国先行区”被列为安徽省政协的协商课题。

从会议来看,“联动”和“协同”是委员们建言长江沿线绿色发展的高频词汇。

会议在主题发言中指出,要推动建立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常态化合作机制,探索开展跨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协同立法,加强区域绿色产业合作。

胡昂委员表示,加强长三角地区生态保护红线无缝衔接,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共同保护;朱卫东委员结合长江沿线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建议构建精准监测与协同治理体系;民革安徽省委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曾建军建议,要完善跨行政区域船舶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李兵常委建议,要创新跨区域产业协同机制,优化资源要素配置。

与此同时,围绕湿地保护,张东委员提出强化规划引领、优化监管体系、深化生态修复等建议;聚焦巢湖治理,合肥市政协副主席吴春梅建议建立巢湖—长江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水质考核﹢生态补偿”双向挂钩制度。此外,汪海洋委员建议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生态产业化经营、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大工作保障力度……

会上,7位专家和委员先后发言,围绕完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机制、推进安徽段岸线湿地保护等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同时印发了71篇发言材料及调研报告。针对会议发言和社会关切,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同志作回应发言。

“要坚决扛牢长江生态环境保护重大政治责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省政府分管领导出席会议并表示,要坚持目标导向,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协同治理,推动长江沿线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环境治理各项任务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记者 胡方玉)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