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基层动态
高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需求存在“供需错位”、校企合作尚未形成“协同育人”生态……7月25日,大连市政协围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召开专题协商会议,九三学社大连市委会在会上呼吁:推动高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打破“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的僵局。
大连现有31所高校,在校生超过40万人,2025年毕业生约有10.7万人。
“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就业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双重挑战。”执笔发言材料的九三学社社员、东北财经大学副教授刘壮举例说,时下,大连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氢能等重点产业人才缺口年均达1.2万人,而开设相关专业的高校不到10家;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则在近20所高校同时开设,出现毕业生供给过剩。有一所高校2024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显示,有30%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其中因“不了解行业”而转行的占比达65%。
刘壮还谈到,目前,高校课程更新周期平均为3—5年,而产业技术迭代周期已缩短至1—2年,导致学生在校所学技术与企业实际应用存在“代差”,学校培养的人企业用不上,企业需要的人学校培养不出来。
如何以需求为导向推动高校专业调整?九三学社大连市委会建议打破“各自为战”传统模式,统筹政府、高校、企业、学生四方力量,构建“需求可监测、调整可协同、供给可精准”的专业调整新机制,实现“产业需求—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就业质量”良性循环。
具体讲,包括由政府牵头搭建“政企校”联动数据平台,定期发布全市重点产业人才需求报告,为高校专业设置提供数据支撑;精准把握产业、国家战略、学生三方需求,构建“数据共享、动态更新、多方联动”监测体系,让高校知道“该调整什么”;建立覆盖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周期职业发展数据平台,分析毕业去向、就业质量,引导专业调整更贴合学生成长需要;进一步强化校企协同育人,通过制定“校企共建专业”清单,聚焦重点产业方向,促进高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需求同频共振。
“推动高校专业调整,不是简单的撤专业、增专业,而是重构‘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生态。”九三学社大连市委会认为,大连正在加速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赋能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值此节点,唯有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政府“搭好台”、高校“唱好戏”、企业“演好角”、学生“选好路”,才能培育出更多“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人才,使高校毕业生成为城市振兴发展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唯有多方合力,高校专业调整才能调得准、调得快、调得好,最终实现产业兴、人才聚、城市强的共赢局面。”九三学社大连市委会表示。(吕东浩 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