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视察调研工作动态

激活创新 吉林“蝶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调研综述

2025-08-06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调研组在吉林省吉林市走进生产车间实地调研企业发展情况。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2022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系统部署,强调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要认真落实党中央部署,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推进合力。”

7月14日至17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勇带队全国政协经济委调研组,围绕“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赴吉林省实地调研走访。“通过深入调研,调研组深刻感受到了吉林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坚定信心与务实步伐,也感受到了当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活力。”全国政协常委、调研组组长马建堂表示。

创新赋能提升产业链韧性效率

走进一汽解放J7整车智能工厂车间,一辆辆高端智能重卡汽车正在前沿科技的加持下行云流水般装配着。在这里,每隔4分半钟,就有一辆卡车驶下生产线。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被称为“新中国汽车工业摇篮”,如今也是国家授予的央企原创技术策源地和产业链链长,其近年来通过不断强化全产业链技术创新、生态创新与合作模式创新,结出累累硕果:自主开发气驱尿素喷射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打造100%国产化芯片样车,攻克车规级国产芯片匹配难题……

外形亮丽的CR450动车组样车,则让步入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调研组成员眼前一亮,这是全球跑得最快的高铁,试验速度可达450公里/小时,而每次“之最”,背后都藏着无数严苛的实验与不断的创新。多年来,中车长客在碰撞吸能、振动噪声、超导技术等方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

一汽集团和中车长客的经验与做法,让调研组收获满满。在调研组看来,“企业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正在成为产业链供应链高效运作的强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有世界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潜力最大的内需市场,要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抓紧补短板、锻长板。”

“一汽集团以‘链主’身份主动打破地域壁垒,搭建覆盖多个产业集群的跨区域协同平台,显著提升了供应链响应效率,促使本地制造与长三角研发、珠三角智能网联技术形成高效联动,推动了汽车产业上下游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运转。中车长客则依托全国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物流网络,整合百家供应商资源,实现了从国内配套到全球输出的跨越。”走访中,调研组给予高度认可。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汽车出口量达到641万辆,首次突破600万辆大关,稳居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而2020年数据为108万辆,4年增长近5倍。这一成绩,无疑是中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竞争优势的有力印证。

不过,挑战仍存。“资本推动下,我国商用车市场新进入企业水平参差不齐,出现劣币驱逐良币,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同时,部分地方保护壁垒仍然存在,影响行业公平竞争,比如提供补贴时,因企制定标准,排斥外地品牌等现象仍然存在。”一汽集团相关负责人坦言并建议,“希望在政策层面提高商用车行业准入门槛,避免代工模式泛滥,平衡资本市场短期炒作与实体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关系,同时推动各地采购招标和财政补贴规范统一,促进公平竞争。”在调研组看来,这也将有利于更好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供给提质探路要素市场化改革

在吉林省榆树市的一处农场,一旦农作物出现病虫、灾害、缺水等情况,农户们就能及时发现,平时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更是了如指掌,这正是由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吉林一号”卫星的功劳,它会对农作物生长周期开展全流程监测,帮助农户实现精细化管理。

“给地球拍CT”的“吉林一号”,正是我国通过卫星通信产业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的一个截面。《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提出,“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

“长光卫星通过整合多地发射资源、研发技术、应用市场等全国范围内的配套力量,构建起完整的创新闭环,大幅缩短卫星制造周期,使‘吉林一号’星座的遥感数据能在短时间内服务全国。”长光卫星构建的要素新生态,让调研组竖起了大拇指。

“把场景做深,把生态做活。”无独有偶,坐落于长春伊通河东侧的北湖未来科学城当前正进入关键发展期,这里将聚焦城市治理、社会民生、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四大领域,全面整合市场化创新要素,构建科创生态服务体系,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本链和服务链等多要素融合发展。

在调研组看来,北湖未来科技城聚集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通过推行“人才资格互认”“创新券全国通用”等制度创新,打破创新要素流动障碍,让技术、人才、资本等资源高效聚合,已经成为当地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重要试验田。

“高效办成一件事”,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是推动企业更好发挥要素市场化的坚强后盾。这是调研组在吉林市政务服务中心调研时的直观感受。调研组看到,在助企服务平台窗口的工作人员正耐心解答来访者的问题。作为“企业知心人”,吉林市政务服务中心运用“九解一协调”工作方法,目前已帮助208户“双停”企业重焕生机,新增产值65亿元,通过银企对接带来2480亿元资金活水。

无疑,吉林省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施工图”已日益清晰。调研组认为,要更好借鉴吉林省经验,下一步要以区域重大战略为依托,统筹调度各类资源,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加快建设跨省市场准入等服务系统,构建跨省要素市场化配置规则体系。建立健全全国统一实施、上下衔接配合、公众广泛参与的要素市场监管改革推进机制,及时解决要素市场多头监管和重复监管问题,着力提升要素市场监管能力和质量。

市场扩容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红参面膜、人参营养品……在延吉市可喜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人参类产品琳琅满目。这家集人参初加工、深加工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在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探索长白山人参的多样化价值,并引进世界领先的定制化全套生产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正推动“中国人参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而在吉林化纤集团,调研组又看到了另一番景象。网球拍、钓鱼竿、行李箱、无人机……这些产品,竟然是用被称为“新材料之王”的碳纤维所制,如仅重六七公斤的碳纤维自行车,单手即可拎起。调研组了解到,近年来,吉林化纤集团不断开发碳纤维的多元化应用场景,依托科技创新,推动碳纤维材料广泛应用于低空经济、新型体育装备、汽车轻量化等多个领域,已走出了一条创新品牌之路。

向内创新,向外开拓。调研组看到,走访中的企业不断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动作,正印证着吉林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力量逐渐增强。

毋庸置疑,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在对内开放中做强国内大循环,在对外开放中推动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大循环良性互动,不仅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持续动力与活力,也将为世界各国共同繁荣提供有力枢纽与支撑。

在调研组看来,从要素流动的壁垒破除到规则标准的协同统一,从地方实践的生动探索到全国布局的深化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不仅让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广阔的空间里高效配置,更重塑着中国经济的内在肌理;当市场的“经络”愈发畅通,区域的比较优势充分释放,创新的活力持续迸发,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经济必将在统一大市场的坚实基础上,展现出更强劲的韧性、更持久的活力。(记者 孙琳)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