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理论研究
市县政协的履职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直接面向基层,工作内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二是问题导向明确,重点关注地方发展中的具体问题;三是工作方式灵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样化的履职形式;四是履职效果直接,能够较快转化为具体工作举措,产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效果。这些特点决定了市县政协在助力基层治理中具有独特优势。
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形势,市县政协要立足实际、把握重点,深入创新、扬长避短,将政治共识、思想共识、发展共识、行动共识转化为助推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
聚焦凝聚人心,发挥政治制度优势,营造改革发展浓厚氛围。深化对新时代人民政协制度的认识,把握其核心内涵,充分发挥“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作用,把各界人士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增进理论认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健全“中心组领学、专题研讨深学、线上线下共学”制度,通过季度委员学习座谈会抓好“共学”,依托政协网站、智慧平台、委员读书群推送资料促进“自学”,组织读书交流活动推动“互学”,引导委员在道路、制度、旗帜、方向等根本问题上统一思想。深化党建引领。通过制定党组工作要点、压实党建责任、落实“两个覆盖”、构建大党建格局,将党的领导贯穿履职全过程各方面。发扬人民政协团结社会各界风雨同舟、携手奋进的光荣传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形势的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营造文化氛围。打造特色读书品牌,以“书香政协”引领“书香家庭”“书香社会”建设,形成“委员领读、界别共读、群众伴读”生动局面,汇聚社会正能量。
聚焦凝聚共识,发挥统战组织优势,汇聚改革发展磅礴合力。充分发挥统战优势,广泛团结各族各界、各阶层人士,为改革发展寻求最大公约数。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更好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建立健全与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常态化联络机制。以茶话联谊、走访慰问、考察视察等活动为载体,认真听取不同党派和各族各界人士的意见,积极回应关切。引导其发挥自身优势,宣传推介产业资源,牵线搭桥招商引资,为发展献计出力。拓展对外交流。发挥政协桥梁纽带作用,有组织、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或参与联谊交往活动。主动为有意愿开展对外交流的委员、企业提供支持服务,帮助拓展合作新途径新方法,凝聚促进对外交往工作的整体合力。
聚焦凝聚智慧,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优势,激发改革发展内生动力。广泛集智、聚智、献智,助力党政科学决策、有效施政。深耕协商职责。围绕地方中心任务及民计民生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开展协商,用事实说话、以数据支撑,力求建言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度、言之有物,实现富有成效的履职“自转”围绕党政中心“公转”。搭建履职平台。立足人手少、事务多的实际,践行“不建机构建机制”“请上来、走下去”理念,搭建面向基层、深接地气的协商平台,综合运用调研视察、走访座谈、联络联谊、网络技术等手段,最大限度地汇集反映各方信息与智慧,为党政持续输送来自社会各界的真知灼见。坚持双向发力。注重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在交流碰撞中完善建议,在深入共商中集思广益,确保建言建之有方、言之有理、资之有效。强化在谋深做实中凝聚共识,使协商议政过程成为思想引领、政策宣传、释疑增信的过程,成为沟通情况、换位思考、交换看法的过程。
聚焦凝聚力量,发挥示范带动优势,推动改革发展成果共享。发挥政协委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动员各界群众投身改革发展实践,凝聚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磅礴力量,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强化一线示范。引导委员主动融入改革发展主战场,在服务发展大局中率先垂范、建功立业。鼓励委员立足行业优势和专业特长,在推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以务实作风和实际成效凝聚共同奋斗的强大合力。深化治理参与。引导委员积极投身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在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中贡献力量。发挥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委员常态化开展民情恳谈、政策宣讲、法律咨询、矛盾调解等志愿服务。引导委员和各界人士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深入开展捐资助学、医疗救助、扶老助残、赈灾救难等公益慈善活动,精准帮扶大病患者、孤寡老人、受灾群众、困难学生等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委员的示范引领和爱心善举,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扶弱济困,夯实改革发展的群众基础。
(作者古松系河南省三门峡市政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