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委员建言
民进中央: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体育总局、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来,“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持续深化,体教融合的育人机制逐步建立,以评价机制改革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作用不断显现。但是,深化体教融合还存在政策举措落实不够充分、体育教师距离配齐配强仍有差距、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实践不足等问题。
建议:一、加强推进协调机制建设,切实保障政策落地。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充分发挥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功能,理顺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加强不同部门间的政策协同,提高体教融合工作方法的可操作性,形成政策合力。统筹体育、教育资源,压实不同部门具体责任。解决体教融合中在校学生的运动水平等级认证,以及建立学校体育过程性评价规范、丰富评价内涵等关键问题。加大对学校体育的经费投入力度,保障体育教学需求。
二、加大师资保障力度,增强学校体育内生动力。深化体育评价体制改革,尽快制定科学规范、符合实际、有操作性的学校体育实施评价、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体育特长学生评价、体育教师教学成果评价等标准,全面推进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落实体育教师的生均比例,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校任教通道,特别是对于承担体育拔尖人才、后备人才培养任务的学校,加大高水平运动员进校任教的支持力度。明确体育教师职称层级、岗位等级、晋升渠道等标准,在教学评优表彰中予以考虑,提升体育教师从业热情。
三、鼓励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实践探索。明确体育文化授课要求,完善课程建设。鼓励根据地域特色开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推动建设一批体育文化建设示范校。针对青少年体育需求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引导社会体育组织与学校合作,参与支持青少年体育培训、体育公益活动。
织密心理健康教育保护网
全国政协委员刘明侦: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建设
当代大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明显增大。建议——
一、深耕学校教育,建立长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中小学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辅导员等兼职心理教师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完善学生成长全阶段的心理健康测评体系。
二、赋能家庭教育,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第二战线”。在家庭教育观念上,建立日常化、制度化的“家校”联动沟通机制;在家庭教育方式上,打造“情绪树洞”共同学习与探讨。
三、筑牢社会教育,织密心理健康教育保护网。进一步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呼吁基层群众组织、社会团体等开展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
全国政协委员郭毅:开展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各地也相继出台了具体的工作方案。但在落实过程中还存在重刚性指标轻柔性指标、重硬件建设轻实效的问题。建议——
一、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评估机制。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三、切实构建家、校、社共育机制。
四、加强心理科研、教研研究,建设中小学校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心理健康工作共同体。
五、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一体化机制。
六、正确应用心理健康评测。
全国政协委员李正国: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阶段是其身心发展极为迅速和特殊的时期。建议——
一、重视家长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树立正确育人观。引导家长实现自我成长,重新认识孩子的生存环境和思维方式。
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学校教化引导作用,常态化、系统化和课程化对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完善专业教育队伍建设,提升预防和危机干预能力。加强对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的经费支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资格制度。
四、加强制度建设和社会参与,加强青少年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整合专业资源,形成正向氛围及合力。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阮诗玮:系统重构职业教育体系
当前,系统重构、全面优化职业教育体系已势在必行。建议——
一、推行广义职业教育理念,为职业教育广泛深入开展打好基础。通过政策导读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广义职业教育理念,鼓励普通学校开设职业教育课程。
二、提升职业院校整体层级,打通传统职校学生向上发展通道。逐步取消中考普职分流,拓展职业教育人才成长通道,将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进行深度捆绑。
三、将职业教育全面融入普通教育,推动普职“双向奔赴”、优势互补。制定普通学校开展职业教育总体规划,推动“985”工科高校率先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全国政协委员曹武:加快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助推技能型社会建设
当前,职业教育还存在“双师型”师资队伍质量有待提升、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程度低、职业教育结构布局适应性不强等问题。建议——
一、组建政府主导的“政企行校”产学研联盟,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二、加快推进职教本科建设。鼓励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形式创新,因校制宜地进行针对性指导。建立健全职教本科建设制度体系,提升职教本科办学质量。
三、提高职业教育布局结构的适应性。将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一体化规划。打通人才供给通道,打造技术人才资源供给库。加强各级政府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统筹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王仁祥:统筹推进高中阶段职普协调发展
当前,部分地方将普职分流简单理解为扩大普高规模、弱化中职地位,背离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题中之义。建议——
一、调整优化布局结构。从国家层面出台指导意见,引导各地因地制宜确定职普招生比例。
二、着力提升中职质量。加快实施中职“双优计划”。支持各地建设一批优秀中职学校和优质专业。
三、统筹推进职普融通。修订中职教学指导文件,突出加强基础职业能力和基本文化素质的培养。探索与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共建共享。
四、完善现代职教体系。支持各地加快新设一批职业本科大学,支持各地扩大优质中职与高职学校贯通培养规模。
促进校外培训机构健康有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王珏:综合施策 保障校外教育培训市场预付费安全
预付式缴费是校外教育培训市场发展中形成的主流收费模式。建议——
一、设立“中间账户”,做实培训费资金监管,做实培训费中间账户,落实销课扣费,保障双方权益。
二、加大培训机构信息公开力度,主动披露机构重要信息,使消费者拥有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三、加强征信体系建设,管控预付费收取行为,制定培训机构预收资金资质准入规则、预收资金余额风险警示标准和风险防范措施。结合培训机构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管控预付费行为。
全国政协委员辜清:促进校外体育培训机构规范发展
我国目前已基本形成较为配套的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并已细化实施。建议——
一、完善多元主体监督管理机制,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加强社会力量监督,推动多元主体协同监管。
二、完善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制度体系,制定统一的体育培训行业标准,完善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运营制度体系,完善教练员资质认证标准。
三、深化校外体育培训课程内容及教学理念,以学员多样化需求为导向,丰富培训课程内容。依托新政策要求塑造差异化教学内容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韩新安:推动校外艺术培训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
推动建立健康有序的校外艺术培训市场,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建议——
一、建立市场管理、职能管理和行业管理一体化机制。建立涵盖各部门和行业组织的跨领域联席监管工作机制,论证出台系统性专业性监管办法。
二、加强校外艺术培训机构负责人和教师的周期性培训。开展相应的经营管理培训教育,进一步明确艺术培训机构运营“红线”。对所有参与校外艺术培训的教师开展常态化师德师风规范培训。
三、建立多元化多维度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化、专业化、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估和引导行业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