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地方政协
编者按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我国多地遭遇强降雨天气,防汛救灾形势严峻复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要求“切实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到第一位”。
在这一关键时点,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闻“汛”而动,有的建真言献良策,凝聚防汛智慧;有的赴一线勇担当,践行履职初心。各地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用“建言”与“力行”交织的履职实践,为筑牢防汛救灾安全防线注入坚实力量,诠释着“人民政协为人民”初心使命。
重庆市政协持续开展民主监督:筑牢汛期安全屏障
重庆地理环境特殊复杂,叠加极端天气常态化与多元风险并发,2024年先后经历了18轮强降水和77天高温天气,多项灾情指标刷新历史纪录,城市安全韧性面临巨大压力。
今年汛期又至。近日,重庆市委就“7·8”强降雨天气应对有关工作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精神,加强雨情水情险情精准预报预警,及时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此同时,市委主要领导对市政协党组报送的《“安全风险隐患排查”专项民主监督的调研报告》作出了肯定性批示,并交办相关负责人认真研究吸纳。
市政协社法委负责人介绍,在今年5月至6月开展的“安全风险隐患排查”专项民主监督中,“强化监测预警,筑牢高温汛期安全防线”是委员们重点关注的内容。通过深入基层一线明察暗访,仔细排查安全风险隐患线索,委员们建议,加强汛情实时监测和历史数据分析研判,在长江、嘉陵江沿岸及城市低洼区域布设水位传感器与排水管网流量监测仪,实时监控水位及管网运行状态,联动排水泵站智能调度,降低洪涝风险。全面收集重要历史雨量数据,对内涝山洪等风险隐患点开展起底式摸排,搭建灾害临界雨量分析模型,科学确定阈值,尽可能增加转移避险提前量。
除了未雨绸缪,科学精准抓好应急应对也是减灾救灾之必需。围绕“加强应急保障,提高防汛备汛能力”课题,市政协社法委还从进一步加强应急指挥部体系建设、提升小流域山洪防治水平、推动消防救援与防汛抗洪应急救援深度融合、加强基层应急保障和技术支撑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民主监督一直步履未停。2024年7月,按照市委工作要求,市政协围绕“做好全市防汛抗洪救灾工作”组织开展了监督性调研。
调研组不仅深入巴南、綦江、武隆、忠县、城口等区县开展蹲点调研,还发动全市38个区县政协结合实际开展专项民主监督。针对全市防汛救灾各项工作中还存在的洪涝灾害防控基础薄弱、预警与应急不够精准、应急物资管理水平不高、联动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调研组从加强工作统筹联动,加强隐患排查整治、水利基础建设、城市内涝治理、智慧防汛建设、预警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围绕如何防范强降雨造成的城市内涝灾害,调研组建议,修编《中心城区排水防涝专项规划》,划定城市内涝风险控制线,修订中心城区暴雨强度公式,科学指导设施建设改造;督促各区县深入排查内涝风险点,基于实际涝情对已整治项目开展成效校核,动态更新点位清单和整治措施;加快完善“城市内涝治理”数字场景应用,对城市内涝风险点全覆盖布设感知设备,提升整体智治水平。就加强水利基础建设,调研组还提出,要以全市现代化水网建设为契机,谋划推动水旱灾害防御基础工程建设,强力推进病险水库和病险水闸等水利设施除险加固、防洪排涝,不断提升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凌云)
河南各级政协委员建言:增强城市韧性 提升防灾能力
“今年,河南汛期气候状况总体偏差,降水偏多、气温偏高,将呈现降水分布不均、旱涝急转风险较高、流域性洪涝威胁突出等特点。”近日,河南召开“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专题调度会议,分析研判防汛形势,安排部署各项工作,全力确保安全度汛。
防汛救灾工作事关群众安危、社会稳定、发展大局。如何面对这场大考?河南各级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是风险评估研判和监测预警的基础性工作,是提升城市安全治理水平的有效手段。”郑州市政协委员李志学建议,开发城区水系联排联调智慧平台,可以通过遍布全城的监测点、具备分析能力的数据模型、远程自动化控制的排水系统,实现对库、湖、河、闸及排水管网的智慧、精准管控,打造水系调度体系,实现事前预警预报、事中辅助决策、事后灾情评估全过程管控。
同样关注城市排涝能力的还有郑州市政协委员郭岭。“随着城市框架的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多点开花、部分雨水管网老旧,建设标准无法满足强降雨需求等,加之新的易涝点、积水点不断出现,防范整治城区内涝问题刻不容缓。”他建议,强化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建立积水点监测反馈管理系统,对城区积水点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同时,加强排水管道巡查,定期清理下水道,做好城区易涝区域和小积水点的处置工作,推进排水设施运行体系和管养能力稳步提升。
闻“汛”而动、冲锋在前,南阳市政协委员习成果退伍后,发挥自己医疗救护专长,自筹经费组建了邓州蓝天救援协会,时常奔赴在抗震救灾、抗洪抢险一线。“急救科普要从娃娃抓起”,这是他在无数次救援中沉淀的信念,孩子们学得快,更能成为家庭的“急救种子”。于是,他带着专业知识走进校园,开展了500多场应急教育实践课,向学生传授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创伤救护等专业急救知识。习成果呼吁加大对社会救援力量的支持,给予一定程度的经费补助、装备补充,让救援者无后顾之忧,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增加社会各界人士的理解和支持,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应急救援氛围。
“学生是社会的特殊群体,学校又是人员密集场所,使每个学生掌握必备的防灾减灾知识,提升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尤为重要。”河南省政协委员赵京辉建议,将防灾知识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定期组织师生进行防灾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培训,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应急演练等多种形式,增强师生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做到人人讲安全、人人会应急。(记者 王有强 靳燕)
沈阳市沈河区政协建言城市防汛:为韧性城市建设注入新动能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列为城市工作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之一,明确提出要“强化城市自然灾害防治,统筹城市防洪体系和内涝治理”。
目前,沈阳市已进入汛期,全市“统一指挥、部门联动、科学高效、平战结合”的全链条应对体系正在发挥作用。在位于沈阳市中心区域的沈河区,区政协聚焦防汛减灾工作多维发力;区政协委员闻“汛”而动,响应党委、政府号召,履职担当、建言献策。
今年4月和5月的几场降雨引发了委员们对个别地段城市积水的关注。东陵街道新居街和东安路交会处、紧邻一家幼儿园的大门,是导致居民出行难的积水多发区域。委员们多次到场观测积水情况,走访附近居民,查看排水设施运行状态。通过调研掌握一手资料后,围绕“加快推动解决积水顽疾”的协商座谈会在街道召开。
会上,田东生、臧万斌委员介绍了前期分组现场实地调研情况,提出积水问题属实亟待解决刻不容缓;单洪嫣、聂伶俐委员建议,现场施工需要精细规划,尽量减少对现有路面和地砖破坏,以最小成本解决大问题;王玉伟、吴昊烨委员希望相关部门尽快筹措落实及早开工……
经过相关部门的协同努力,幼儿园门前积水点位改造已在6月初完成,为师生家长们送上了一份暖心的“儿童节”贺礼。经过近期几次降雨考验后,已经确认排水设施功能正常、状态良好。“现在雨后积水少、退水快,接送孩子、出行办事都更方便,也更安心了。”周边居民赞不绝口。
系统治理需要向“一类事”延伸。委员们持续建言献策,希望社区网格员加强日常基础设施排查,落实“一点一策”改造老旧管网,通过协商议事,践行“两邻”理念,以政协之力助力“治愈”城市“痛点”。
今年年初,区政协将“提升沈河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列入重点协商计划,组织委员深入基层调研,并于7月4日召开专题协商会。基于调研中发现的基层应急队伍均为兼职、专业救援能力不足、应急物资储备量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出“强化实战能力,建立社区预警避险、街道人员转移、区级指挥调度三层级演练体系,开展‘双盲演练’检验响应能力”“补足物资缺口,通过企业代储、协议储备等方式扩容物资,确保灾时‘调得出、送得到’”“深化群防群治,推广‘吹哨人’制度,发动志愿者参与防汛巡查,健全脆弱人群‘一对一帮扶’机制”等建议。
专题调研报告更是从4个方面分析制约沈河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面提升的问题,提出8条具体对策建议,报告得到区委书记的批示。
韧性城市建设既要硬件扎实,也要人文关怀。沈河区政协主席丛雪枫表示,将以“商”破题、以“协”成事,持续为韧性城市建设注入新动能,区政协履职为民时刻“在路上”。(记者 王金晶)
广东省、市、县政协合力抗击台风“蝴蝶”——同舟共济护家园
今年6月,台风“蝴蝶”携带狂风骤雨席卷华南地区,其中广东省肇庆市多地出现洪涝灾害,怀集县更是遭遇百年一遇的洪峰,房屋浸泡、农田被毁、道路中断,数十万群众的生产生活陷入困境。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中,肇庆市政协各级政协委员闻“汛”而动:从企业家委员连夜调度百万物资,到港澳委员跨越千里驰援,再到一线清淤现场的身影,组成了一幅用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的生动图景。
“这次灾害群众损失惨重,政府面临巨大救灾复产压力。灾难面前,委员要勇担当善作为。”6月17日,怀集县政协在政协委员微信群发出紧急倡议,点燃了委员们的救灾热情。
1万、5万、10万……捐款数字不断刷新,爱心如潮水般涌来。在灾情最危急的72小时里,委员们的手机成了“救灾热线”,微信群消息闪烁不停。他们有的放下企业繁忙事务,有的暂停个人工作,全身心投入救灾。“这个时候不站出来,还等什么时候?”蔡绿锋委员简单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委员们共同的心声。
随着救灾工作深入,委员们的援助也从最初的热情捐赠转向精准对接需求。6月21日,县政协联络科科长罗海珍在微信群更新倡议:“目前最缺的是铲车、小型沟机、清运垃圾的车,请大家集中资源租赁机械清淤。”
委员们立即行动。黎东海委员第一时间找来1台挖掘机、6辆垃圾清运车;陈春凤、罗炳剑等委员调集4台铲车、3台垃圾清运车;苏甫枝、敬东明、罗尧等委员调来清运垃圾斗车10台、挖掘铲车设备5台……这些“钢铁战士”迅速投入到怀城街道、县体育馆等重灾区的清淤工作中,极大提高了救灾效率。
与此同时,口罩、消毒液、餐食各类专业物资源源不断送达。委员们各展所长,形成了物资保障、人力支援、设备调度的立体化救灾网络。“救灾不是简单的捐钱捐物,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孔令海委员在搬运物资时这样说。从最初的“有什么给什么”,到现在的“缺什么供什么”,委员们的救灾行动愈发精准高效。
截至6月24日,怀集县政协累计筹集善款超66万元,物资价值超100万元。在救灾物资发放点,受灾群众捧着委员们送来的矿泉水、方便面,眼眶湿润。而在清淤现场,委员们与救援队伍、志愿者并肩作战的身影,成为灾区最温暖的风景。
洪水逐渐退去,委员们的“战斗”还在继续。他们中有人已开始筹划灾后重建工作,有人准备为受灾企业提供帮扶,还有人计划组织心理疏导团队……正如岑松颂委员所说:“救灾不是一时的事,我们要陪伴乡亲们直到家园重建、复工、复产、复学,恢复正常生活。”
这不仅是一个县、一个市的“战斗”。肇庆市政协、端州区政协在防洪的同时也全力支援怀集县政协抢险救灾。广东省政协也迅速支援怀集县150万元资金,助力灾后重建。省、市、县政协风雨同舟、齐心协力,政协担当在防汛救灾中得到彰显。(记者 林仪)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协委员“化身”防汛宣传员——将安全防护延伸到家家户户
“戴委员,又来巡河啦?只要一变天准能看见您!”近日,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龙洞河舞阳坝段,栖凤社区“民间河长”黄林热情地和正在巡河的州政协委员戴绍雄打招呼。每年雨季,巡河成为戴绍雄雷打不动的“必修课”,他和社区工作人员一道仔细查看河堤稳固性,提醒沿岸居民搬离低洼处物品,检查排水口是否通畅,脚步遍布龙洞河两岸的每一个角落。
这样的场景在恩施州并非个例。恩施州政协充分发挥政协委员联系广的优势,将防汛宣传融入日常走访。从社区广场的宣传栏到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委员们已“化身”为防汛宣传员。
在庆阳坝村,州政协驻村工作队队长、州政协人口资源环境专委会专职副主任宋涛的大伞也成了老街河边的标志物。“近期雨水多,茶田沟渠一定要提前疏通!”“河水上涨,孩子们放假了一定不能擅自下河游泳!”“老旧房屋要随时排查隐患!”他沿着河岸边走边记,遇到村民就反复叮嘱。村里的广播里,汛期防范知识循环播报;村民微信群里,预警信息和避险指南实时更新。从河道沟渠到山体坡地,从房屋排查到茶园防护,政协工作队的细致排查与精准指导,像一张细密的网,将安全防护延伸到家家户户。
恩施州地处武陵山区,多喀斯特地貌,每到雨季,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隐患大,加之境内清江河、娄水河、酉水河等流域均穿城而过,一旦遭遇强降雨更容易形成城市内涝,防汛难度大。“防汛必须把功夫下在平时。”这是州政协委员们的共识。去年10月,州政协九届十二次常委会会议聚焦小流域综合治理,委员们带着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直奔会场:喀斯特地区渗漏严重,小型水库蓄水能力需提升;偏远山村预警设备不足,要补上监测短板……一份份调研报告、一条条社情民意信息,最终转化为政府部门的具体举措:一批地质灾害点安装上智能监测设备,数百名村级防汛员接受专业培训,有效筑牢防汛安全防线。
6月18日至19日,宣恩县遭遇强降雨,多个乡镇发生洪涝灾害。州政协主席吴建清第一时间深入宣恩县受灾最严重的沙道沟镇,查看灾后救援和重建情况,与镇村干部探讨“汛期排查—险情处置—灾后恢复”的闭环机制,为基层精准防汛“把脉”。
7月1日凌晨3点,咸丰县特大暴雨让宣恩县桐子营水库水位迅速越过警戒线,洪峰直逼宣恩县城。宣恩县政协委员、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股负责人姚成在风雨交加中来到桐子营水库,通过手机与下游水库调度员紧密协作,果断发出“预泄!”“拦洪!”“错峰!”一道道精准指令。经过一系列科学调度,入库洪峰被成功“削峰”,1292立方米/秒的凶猛洪峰被削减至1207立方米/秒出库,为宣恩县城争取到4小时的宝贵缓冲时间,城区得以顺利抢筑防线、转移群众,洪峰最终擦着河堤仅超警戒0.93米安全通过。
在恩施州,广大政协委员正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政协力量嵌入防汛救灾的每一个环节,助力守护一方平安。(通讯员 白曼玉 张丽丽 记者 毛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