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政协

“各界委员齐参与 每月一题聚共识” 民主监督工作的制度基础和实践意义

2025-07-25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为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2017年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北京市政协民主监督工作,十四届北京市政协从2023年开始组织开展“各界委员齐参与 每月一题聚共识”(以下简称为“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工作,并制定了《关于开展“各界委员齐参与每月一题聚共识”民主监督工作的方案》。

一、“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工作的制度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工作的前提和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产生于民主革命历史发展进程中,随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建立而正式确立,是一项深深植根于中国基本国情、被明确规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政治制度,具有制度合法性、主体广泛性、过程规范性、意见包容性、效果显著性等优势,能够将社会各方面表达纳入民主和法治轨道、助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人民政协的历史经验,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成立政协时的初心所在,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工作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在中共北京市委领导下谋划、推动工作,深入开展民主监督,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共识和力量,并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制度广泛代表性、高度包容性等独特优势及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切实助推破解民生难题。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工作的制度理念。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而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正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每月一题”是在政协工作机制框架内容、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基础上的一项围绕党委政府重要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开展民主监督的工作,其将民主贯穿到主题选取、调查研究、协同解决问题等各环节工作之中。并且,北京市政协还积极发挥政协委员作为民主监督工作的主体作用,与政府相关部门建立联合工作专班,根据议题的不同针对性组建不同若干民主监督小组,发动全体市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凝聚共识、形成合力,进而达到促进相关政策优化、及时解决问题等实效。

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是“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而联系界别群众是政协界别特色的鲜明彰显、是广泛凝聚共识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建言水平的有效途径。中共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2023年9月,全国政协还印发《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的意见(试行)》,明确了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联系对象和工作内容等。“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工作是北京市政协坚持履职为民理念、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开展的一项创新性工作,将联系界别群众作为内在要求,不仅关注到人民群众日益广泛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紧扣接诉即办“每月一题”的主题和问题,以“一方案三清单”(即解决方案、责任清单、政策清单、任务清单)为依据,从重点民生诉求中选取民主监督重点议题、组建相应议题监督小组,并且引导各界别委员积极、广泛、深入联系界别群众,认真听取界别群众意见,及时精准把握界别群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结构面临着深刻转型等新时代背景下的真实需求。

二、“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工作的实践意义

“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工作是北京市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实现与党政工作同频共振的重要工作。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地位,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北京到2025年要实现民生福祉、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等“六个明显提升”,到2035年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于此特殊时代背景之下,来源于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工作在启动之初就被赋予了将政协工作更好地融入全市工作大局、将政协民主监督嵌入首都治理实践、将政协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首都治理效能的重要使命。北京市政协坚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该项工作启动后,始终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并将“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工作纳入市政协的年度重点任务,分解、列入主题教育实践内容。以重点群体就业、社区卫生机构管理、供水保障等市民群众反映强烈的17项高频共性问题为切入口,北京市政协深入开展民主监督,凝聚社会各界的共识和力量,推动破解民生难题。在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工作助力及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全力配合下,许多民生问题得以改善、解决,强化民生福祉保障,助推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工作为北京市政协参与首都城市共建共治搭建了重要平台。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助推行政机关效率的提升。基于专门协商机构的属性,北京市政协参与首都城市共建共治需要加强与有关单位紧密联系。市政协发挥委员作为民主监督工作的主体作用,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专项小组办公室建立政协议题监督小组、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以及“每月一题”问题主责部门三方联系机制,力争将民主监督工作成果有效转化为相关政策的优化,实现共建共治效果。二是充分调动政协委员发挥作用积极性。“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工作根据不同议题组建若干民主监督小组,且完全打破专委会和界别界限,按照议题由不同界别、不同专委会的委员按照自愿报名方式组建,积极调动委员参与共建共治的积极性。据统计,报名自愿参与民主监督工作的委员也实现了市政协所有界别的全覆盖。三是建立了诉求方、解决方、监督方三方共同参与的问题协商解决机制。通过以市民群众为主体的诉求方提出诉求、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解决方通过政协委员的监督参与积极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不仅扩大民生领域政协好声音的“音源”与“音量”,也引导越来越多的市民代表以主人翁心态积极参与到首都共建共治工作之中。

“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工作是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制度机制的重要实践。《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政协民主监督是协商式监督,坚持平等协商、坦诚相见、畅所欲言、尊重不同意见表达是其重要原则。在加强民主监督制度机制建设中,要自觉将协商民主贯穿于监督全过程,并在监督中广泛凝聚共识、智慧及力量,不断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制度机制。而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制度机制,就要准确把握个性特点,从制度机制上体现差异性、增强操作性、突出实效性,全方位彰显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独特独有独到的优势。“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工作通过民主监督方式,把跟踪落实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实际问题的解决成效作为切入口,采用议题监督小组自主调研与应邀参加主责部门调研、集体调研与委员个人调研、线上监督议政与线下监督活动相结合等监督方式,并将监督内容进一步与北京市政协年度协商计划对接、与各专委会优势特色融合,从多个方面有效增强政协民主监督的力度、广度与深度。

三、“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工作形成的经验启示

“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工作这项创新性工作在探索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启示。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作为人民政协制度的创新探索,“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工作从主题选取、开展监督、解决问题等各个环节都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也获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反哺民主监督工作取得良好质效,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二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方向。从启动至今,“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工作并非只在于完成此项工作本身,而在于围绕北京市委市政府中心、以民主监督之力切实为首都高质量发展大局服务,协助党和政府应对时代新格局、解决现实问题。

三是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小组聚焦“每月一题”的“一方案三清单”,在深入研判人民群众诉求的前提下,抓住反映较为集中的主要矛盾问题,选取高发地区、典型区域开展实地调研,访察实情。基于调研结果,民主监督小组深入剖析问题成因,提出针对性、前瞻性对策,体现了求真务实精神。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民进中央社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帅和律师事务所主任 沈腾)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