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建言

提案摘编·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二)

2025-07-24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民革中央:做好青少年科学教育加法

案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这一重要论述把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目前,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在实践中仍存在问题。

建议:一、建立科学教育协同推进机制,确保常态长效。要不断深化认识,建立教育科技人才统筹考虑、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财政经费投入、项目规划编制应向中小学科学教育倾斜,为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提供保障。强化科学教育研究的引导性作用,发挥科学家的专业作用,全面提高科学教材编写质量和使用效果。建立和完善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教育质量监测及科技特色学校发展评价体系。

二、加强保障,充分发挥中小学校科学教育主阵地作用。引导学校加大对实验室等科学教育资源投入力度,为学生走出校园开展科学教育实践提供经费保障。加强探究类、体验类课程设计,在条件允许的学校探索设置科学实验员岗位,提高科学实验的落实率,逐渐消除“讲实验”“背实验”的现象。加强科学特色学校建设,发挥示范作用。选优配强科学专职教师,提高科学教师编制配备标准,提升乡村学校科学教师专业素养,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三、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力量,释放科学教育社会大课堂活力。大力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面向中小学开放实验室等科技资源,开设夏冬令营,通过联合教研、联合培养,科教融合培养科学教师。强化学校与科技馆的馆校结合机制建设,鼓励科技馆开发面向中小学生的科学课程,开展学生深度参与的科学活动。加强科学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推动数字教材等资源共享共通。规范发展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满足学校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利用好新媒体,打造优质科学教育主题节目,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加大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正面宣传,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舆论氛围。

 

强化以美育人 拓展学科边界

全国政协委员焦兴涛:推动艺术疗愈融入美育体系

当前,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建议——

一、在艺术疗愈实践中融入正确的人生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

二、将艺术疗愈作为美育课程教育的延伸,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建设的另一种路径。在有条件的艺术院校开设艺术疗愈专业,为社会培养专业的艺术疗愈人才。

三、在校内建设艺术疗愈工作室等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艺术疗愈的安全、舒适环境。选择有基础、有条件省市的大学和中学进行试点,及时总结经验,形成切实有效的“艺教医”心理健康建设新方案。

全国政协委员李剑萍:完善中小学美育工作机制

近年来,学校美育工作在政策体系、资源保障、推进机制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建议——

一、完善中小学美育督导机制。建立指导专家团队,挖掘不同学科蕴含的丰富美育资源,把美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完善美育教师队伍建设机制。配齐配优艺术课程教师,尊重艺术学科特点,招聘教师突出专业特长。

三、完善中小学美育评价机制。把美育工作纳入学校办学、校长业绩评价体系,探索建立贯通式美育评价指标体系。

四、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学校美育发展,在公用经费中加大对于美育耗材的补充,保证农村学校美育课程实施。

全国政协委员田静:将非遗融入美育体系

以美育教育为载体,拓宽非遗传承的有效渠道,不仅为非遗传承活化增添内生动力,也能持续深化青少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建议——

一、明确教学任务,并由教育主管部门与文旅主管部门共同研究,把非遗明确为重要美育教育内容。

二、完善课程设置,由教育主管部门与文旅主管部门制定课程的实施标准,以非遗保护传承和相关非遗项目为重点统一编写教材。

三、加强非遗与思想品德教育、美育、劳动教育等贯通教学。

四、进一步发挥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非遗进校园中的作用。

 

健全教育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杨全红:建立强制性实验室保险制度

当前,在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中还缺少强制性的安全保险制度。建议——

一、建议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等实验室管理部门出台指导性文件,明确实验室安全必须被保。

二、出台实验室强制责任险的管理办法及其细则,明确其强制性的属性。

三、将实验室保险作为科技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政策性倾斜,在强调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的同时,鼓励保险公司定制以人为本、保障全面、细分类别、赔偿额度合理的保险产品。

四、以点带面、推广落实,逐步推广建立全覆盖的实验室安全保险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张志勇:建立教育强国建设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当前,我国财政教育投入水平与教育强国建设要求仍不适应,需要加快建立健全教育强国建设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议——

一、努力提高全社会教育投入水平,激发和释放社会教育投入的积极性。

二、建立健全教育战略性投入机制,健全各级政府财政教育投入责任,加强对地方教育经费预算执行情况的动态监测。

三、完善法律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提高社会资金投入教育积极性,建立健全教育领域“以奖促贷”和“政府贴息”等机制。

四、改革公共教育经费投入机制,进一步提高教育经费使用绩效,建立结果导向的教育经费绩效考核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武向平:建设AI时代新型教育体系

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下一次数字革命的驱动力,在未来五到十年将会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进程和格局,也将对传统的教育模式造成巨大冲击。建议——

一、设立专项基金,组建专项办公室,以国家行为组织实施基于AI的未来教育平台建设。

二、以国家AI实验室为主体,联合国内高校、数字企业等全国AI主要行业,组织实施“大模型”攻关。

三、在一些大学试点建设基于AI的“未来教育学院”,探索新型人才培养和教育的全新模式。

四、深入研究AI对教育范式、人才成长、思维模式等影响的前瞻课题。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赖明勇:在非建设中非友好职业学校

当前,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亟须在中非产业链供应链深化合作下开展更为紧密、更有针对性的中非职业教育合作。建议——

一、明确“中非友好职业学校”功能定位。一是成为在非中企的人才培养高地;二是成为在非中企的技术服务平台;三是成为中非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二、采取“校企校”“校企政”“校企行”等模式建设。采取“政府合作、项目推动、成本分担、市场运营”的机制建设。采取“整体谋划、试点引路、分期实施”的路径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佘德聪:完善民办职业本科校园用地标准

为进一步完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有关规定,推动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建议——

一、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情况和发展需求,保留相关区域民办高职院校按《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的规定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机会。

二、强化土地利用效率,通过优化建筑设计、共建共享等方式,实现资源有效利用。

三、细化异地办学规定,对土地指标紧张的城市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用地需求,在异地办学方面给予一定程度政策准许。

全国政协委员拜文汇:推动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扶持政策落地

推动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稳定健康发展,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

一、深化完善办学体制机制,具体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鼓励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开展多元化投资办学渠道。

二、健全师生扶助体系,助推高质量师资队伍的建设。

三、探索建立民办教育金融服务平台,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出台财政贴息贷款优惠政策,覆盖民办职业本专科学校,不断提高民办职业本专科学校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息,延长还款时限,保障健康持续发展。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