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治沙是要消灭沙漠吗?”7月18日,在新疆喀什疏附县疆果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会议室内,面对挤满房间的疏附县种植户和基层林草科技人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崔丽娟抛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这不是普通的课堂,而是全国政协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深入治沙一线的一幕。
7月15日至1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沈跃跃率视察团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围绕“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开展民主监督性视察。其间,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充分发挥委员专业优势,崔丽娟委员为奋战在风沙防治一线的干部群众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科普讲座。
“地质历史时期,没有人类的时候,沙漠就已存在。”崔丽娟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图片,将复杂的科学原理娓娓道来。她指着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塔里木河相依相伴的图片说,“在新疆,人类逐水而居,与沙共生,这是自然演化的结果。治沙,并非要‘消灭’沙漠本身,而是要遏制‘人为造成的沙漠化’。科学治沙的真谛在于:治理可治之沙、需治之沙,核心是师法自然、以水定绿。”
针对基层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崔丽娟讲道:要突出生态优先,“以水定绿”:“治沙致富、增绿增收,生态优先是前提,‘以水定绿’是铁律。”崔丽娟提出,“植被覆盖度并非越高越好。”要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在科学选择植物物种的基础上,确保达到适宜盖度。
要实现治沙致富双赢,推进可持续发展:新疆可发展高品质水果、蔬菜、药材、干果等特色产业。目前,沙棘在新疆阿合奇县已成为“富民果”,沙枣产业则能在沙区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赢”。但选择产业时,更需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崔丽娟以察汗淖尔为例说明教训:这个曾经的永久性湖泊因农业灌溉过度抽取地下水而沦为季节性湖泊。近年来通过压减农业用水,地下水位才得以缓慢回升。
崔丽娟还特别提醒,要辩证看待“暖湿化”现象:尽管目前西北地区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但科学研究表明,局部干旱风险仍在加剧,需警惕降水的年代际波动和持续性大旱。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
台下,种植户和基层技术人员全神贯注地盯着幻灯片,这些来自科技前沿的专业解答,正切中他们心中的困惑。
为了让科学治沙的理念在基层“生根发芽”,视察团还精心准备了一批实用技术书籍,赠送给在场的林业工作者和村民。一位种植户手捧沉甸甸的书籍,代表大家坚定表态:“现在更明白了,治沙必须讲科学!我们一定学好用好这些知识,带动更多人一起干,把家园建得更美!”
“大家觉得,现在在‘治沙又致富’上,还有什么难处?”沈跃跃副主席关切地询问。在科普讲座后,视察团与当地干部群众展开深入交流,她鼓励大家畅所欲言,“不要拘束,咱们敞开聊!”
“我是种樱桃的,今年开花期遇到连续降雨,收成反而不如往年。在种植过程中,我们迫切需要科技指导和专业人员的跟踪服务。”一位种植大户直言不讳地说。
“我们也明白‘以水定绿’的重要性,但水浇充足了,收成会更好,如何找到这个平衡点?”疏附县开心果资源苗圃基地的种植户道出了精准灌溉的困惑。
这些问题让视察团成员深切感受到:基层技术帮扶仍是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当前最缺乏的是扎根田间‘手把手’指导的技术人员。”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原副主席印红回应说,“要从政策层面完善顶层设计,加大对农技推广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建立鼓励技术人员‘下沉帮扶’的激励机制,并将其纳入评价体系等。”
“我们这次民主监督性视察,就是要精准发现问题,并努力提出务实管用的对策建议。”沈跃跃副主席表示,“政协将立足职能定位,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智慧和力量。”
喀什地区和疏附县的有关负责同志听完讲座后表示“受益匪浅”:“专家的讲解不仅提升了我们的科学认知,更拓宽了工作思路。期待更多这样‘接地气’的活动来到基层一线。”
讲座尾声,崔丽娟饱含深情地说:“治沙,不能一蹴而就,道阻且长。让我们知沙、治沙,爱沙、护沙,共同呵护好这片绿色家园。”话音落下,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掌声,既是对委员深入基层、倾情服务的由衷感谢,更是对千千万万在荒漠化防治一线默默奉献的奋斗者们的崇高礼赞。(记者 王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