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论研究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理论研讨会发言摘登之五丨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2025-07-14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西藏工作,亲切关怀西藏人民,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亲临西藏考察指导,科学把握形势和任务发生的深刻变化,全面深化对西藏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总结党领导人民治藏兴藏的成功经验,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系统阐述了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的政治根基、制度保障、重大原则和政策方向,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西藏工作的集中体现。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是做好西藏工作的根本遵循。

党的治藏方略鲜明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从根本上决定了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决定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决定了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决定了必须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西藏工作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得尤为深刻。西藏和平解放,使西藏彻底摆脱了帝国主义势力的侵略及其政治经济羁绊,为维护和保障西藏人民的根本利益奠定政治基础。西藏民主改革,彻底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社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西藏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善西藏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西藏每一步发展实践,都极大惠及西藏各族人民,深刻彰显党对人民利益的高度关切与对增进人民福祉的永恒坚守。

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点、价值支点、实践原点,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治国理政的出发点、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科学审视和谋划西藏工作,提出“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都要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都要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要求,鲜明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边境地区建设,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在推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奋力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在改善民生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加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一件一件抓落实,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在城市工作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是重要评判标准。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在生态环保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持战略定力,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至深至浓的民生情怀,对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深情牵挂,是做好西藏工作的科学指引、巨大鼓舞和极大鞭策。

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集中彰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体展现出几个鲜明的特征。

一是既要“输血”,也要“造血”。人民是我们党干事创业的智慧和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强调“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投身国家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充分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理念,正确处理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和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关系,既支持、帮助西藏加快发展,又强调人民群众在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各族群众的内生动力,形成推动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是既要物质富裕,也要精神富足。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重要使命,不仅要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物质生活,还要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积极传承和保护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提升群众教育、文化、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更好满足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盼,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是既要“富”,也要“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在西藏的发展路径上,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切实守护好高原生灵草木、万水千山,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四是既要发展,也要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幸福是最大的人权,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西藏工作必须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维护社会稳定,是实现西藏高质量发展和各族人民美好生活的保障。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把不断巩固和发展西藏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着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坚决打击一切分裂破坏活动,确保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幸福。

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指引下,西藏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科学引领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

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得到大幅跃升。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西藏各族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充分保障。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74个贫困县(区、市)全部摘帽,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701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764.94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8028元、5719元增长到55444元、21578元,增速连续十年位居全国前列。“复兴号”动车驰骋雪域高原,拉日高速全线通车,G318川藏段建成“超充绿廊”,民航航线达到169条,4条电网建成投用,昔日艰难险阻的茶马古道被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网取代,基础设施的完善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经济循环。

民生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感显著增强。切实保障生命健康权,涵盖基本医疗服务和妇幼保健、疾病防控、藏医药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2.19岁,人口总量增长到370万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全国率先建立15年公费教育政策体系和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大力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和高等教育振兴计划,进一步提高西藏班办学水平。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西藏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达到11019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生态功能区建设有序推进,高原生物多样性逐渐提升,人居环境状况持续改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美丽西藏建设释放生态红利,丰富的生态资源成为当地群众看得见守得住的“幸福不动产”,从物质生活到精神享受,全方位提升人民幸福感。

社会治理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安全感极大满足。社会大局持续安定向好,强化社会面管理,平安县、平安乡镇、平安小区、平安单位、平安寺庙、平安学校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持续推进,向更高水平综合治理迈进。坚持预防与化解相统一,积极推动解决合理诉求和实际困难,法理情并用推动“事心双解”,培育打造“朗扎”调解室、“雪莲花”调解室,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构筑社会根基。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引导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全覆盖新格局,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稳定的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拉萨市7次登上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西藏各族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指数连续多年保持在99%以上。

西藏各族群众从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中,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温暖,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坚定了紧跟总书记、建设新西藏、奔向现代化的决心和信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实推进西藏现代化建设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全体人民都有机会参与现代化进程,并分享国家发展的成果,西藏也不能掉队。一方面,我们清醒认识到在现代化道路上,西藏还面临一些短板弱项,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产业基础比较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各领域人才缺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还没有充分满足,等等。另一方面,我们对西藏现代化建设充满信心。有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有自治区成立6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有党和国家赋予西藏发展的战略定位,有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持,有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奋力拼搏,西藏一定能够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西藏现代化发展之路上,需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牢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抓好民生项目,实施民生工程,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下更大功夫、想更多办法、给予更多后续帮扶支持,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尤其是高度重视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设施、就医就学、养老社保等,补齐民生领域短板,真正把好事办好、让群众说好。要牢牢把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紧紧锚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经营主体、基层治理等关乎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多谋固根本、管全局的要事,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稳步前行。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本质要求,坚持产业兴则经济兴,以服务国家战略和促进富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让老百姓有真真切切的获得感。要以高标准守护好雪域高原生灵草木、万水千山,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把绿水青山的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价值。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推动西藏各项民生事业也必须牢牢把握这条主线。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科学把握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举措以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当前西藏与全国一道踏上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西藏各族人民正在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西藏篇章。回顾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相濡以沫,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民族团结之歌;面向未来,我们要牢记领袖嘱托,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硕果、共绘现代化壮美画卷。

(作者边巴拉姆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理事、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西藏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研究员)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