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论研究

北京市政协完善协商议题生成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2025-07-09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人民政协要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入推进协商议政。”北京市政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高度重视协商议政选题工作,通过不断完善协商议题生成机制,使选题更加精准聚焦、协商议政更富成效,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基础更加坚实。

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完善协商议题生成机制在政协协商议政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完善协商议题生成机制,就是完善协商议题征集、筛选、研究、确定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使协商议题更好体现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从实践来看,完善协商议题生成机制有着重要意义,是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基础环节。

有利于更好服务党政中心工作。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政协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对政协组织来讲,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够不够,很大程度上要看协商议题与党政中心工作贴得紧不紧。通过完善协商议题生成机制,加强与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沟通,深入了解各领域重点任务,紧扣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定协商议题,能够使政协协商更好契合党政决策需求,更好服务党政中心工作。

有利于更好体现群众意愿诉求。协商民主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政协协商必须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人民政协为人民。这就要求政协协商议题能够聚焦民生热点,体现群众关切。通过完善协商议题生成机制,在议题征集过程中广泛听取各界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求,把群众反映集中的急难愁盼问题纳入协商计划,能够使政协协商更好体现群众意愿诉求,更好促进民生改善。

有利于提高协商议政质量和水平。提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是当前政协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选题作为协商工作的首要环节,在提高协商议政质量和水平中发挥着先导性作用。通过完善协商议题生成机制,在选题过程中充分听取各党派团体和各界委员意见,在充分协商沟通的基础上选准议题切入口,可以有效增强议题吸引力,激发各方面参与热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协商议政质量水平,更好体现政协协商特色和优势。

抓住关键环节和程序,完善协商议题生成机制

完善协商议题生成机制,贯穿从议题征集到研究确定的全过程,需要根据政协工作特点和规律,抓住关键环节,形成有效程序。北京市政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有效的协商议题生成机制,主要做法有:

加强向党委请示汇报。落实党委会同政府、政协制定并组织实施年度协商计划制度,在启动年度协商议题征集工作前,主动向市委请示汇报,明确议题征集的方向和重点;由市委秘书长主持召开“四大家”秘书长联席会议,研究部署议题征集工作;协商年度计划草案形成后,提请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

加强与各方沟通协商。由市委办公厅面向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市政府党组、市级群团组织征集协商议题建议;由市政协办公厅面向政协各参加单位、各界委员、各区政协征集协商议题建议,通过委员工作室征集各界群众意见建议。议题建议征集工作完成后,与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各党派团体反复沟通,研究提出重点议题和一般性议题,向市委主要领导汇报、与市长沟通、同市委统战部协调,使议题更加精准聚焦,既体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又体现各方协商意愿。

协商监督议题一体谋划。在汇总议题建议、与各方面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上,每年研究提出议题40余项,综合考虑每项议题涉及内容、重要程度、类型特点等因素,分别作为拟列入协商年度工作计划的重点协商(监督)议题、协商座谈会议题、民主监督组议题,按程序提请有关会议审议确定。

加强协商工作统筹。注重加强与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安排的对接,把握各项议题调研协商的时间节点,更好做到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坚持协商议题与协商形式相匹配,根据不同协商和监督形式的定位、特点、参加人员等因素,统筹确定各项议题的协商议政形式。综合考虑各专门委员会的界别领域、委员情况和工作量等因素,统筹确定议题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由牵头部门制定议题调研协商工作方案,保障各项议题协商议政工作高质量完成。

深化规律性认识,以优化议题生成保障高质量协商议政

北京市政协完善协商议题生成机制,优化了协商议题产生的工作流程,为高质量协商议政奠定坚实基础。认真总结完善协商议题生成机制,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启示,也是做好协商议题生成工作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人民政协是党领导的政治组织,政协协商议政工作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完善协商议题生成机制也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要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及时向党委请示报告协商议题生成中的重要问题,确保协商议政选题的正确政治方向。政协党组要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重要作用,统筹谋划协商议题生成工作,健全议题征集、分析、研究、论证、审议程序机制,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党委工作要求在协商议题生成工作中落到实处。

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完善协商议题生成机制,要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在全局下行动,紧扣党政中心任务确定协商议题,做到与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只有这样,政协才能更深入地协商议政、务实建言,发挥优势作用,把智慧和力量转化为服务中心大局的实际成效,更好地助推高质量发展。

必须坚持系统思维。政协协商监督议题内容涉及面广,协商监督形式灵活多样,协商监督任务饱满,必须坚持“一盘棋”思维统筹谋划,最大限度地发挥协商议政的整体效能。议题的覆盖面要突出全局性,体现“国之大者”和民之关切等各方面协商意愿;议题的落实形式要突出体系性,通过不同协商监督形式把相关问题议深议透;议题的实施要突出整体性,使各部门优势充分发挥、力量均衡配置,确保协商监督任务高标准完成。

必须充分发扬民主。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充分发扬民主是开展政协协商的必然要求。在协商议题生成过程中,必须把充分发扬民主、深入协商互动贯穿始终。要不断健全完善与各方面沟通协商的机制,充分发挥网络征求意见等各种平台渠道作用,广开言路,集思广益,通过多轮协商、反复沟通、深入研讨,让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充分表达。只有这样,才能使协商议题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充分体现各方协商意愿,找到最大公约数,形成最大共识度。(北京市政协研究室)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