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委员风采
冯义忠: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政协常委、万荣县义忠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在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的果园里,当地果农总能看到一个背着工具包的身影:他或蹲在树旁用树枝在地上画修剪示意图,或站在田埂上举着叶片讲解病虫害防治,或翻着笔记本给果农算“品种改良账”。他就是冯义忠——一位扎根土地40年的“土专家”,也是用技术和情怀为农民代言的“政协人”。双重身份下,他把论文写在果园里,把履职落在泥土中,带着乡亲们在果园蹚出了一条共富路。
把本事磨成“金招牌”
冯义忠从小在果树丛中长大。“那时候苹果靠天收,老品种产量低、卖不上价,果农弯腰干一年,收入刚够糊口。”看着父辈们的辛劳,他暗下决心:“得让果树‘听话’,让果农‘得实惠’!”
从20世纪90年代起,冯义忠踏上了“技术取经路”:自费买农技书、跟着专家跑陕西河南、蹲在果园里观察果树生长规律,10多本笔记记满了修剪技巧、施肥心得。2000年,他牵头成立义忠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带着社员试种新品种、推广“宽行密植”“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
“以前施肥靠经验,要么烧根要么缺肥;现在用滴灌带精准配肥,省水省肥还增产。”冯义忠指着果园里密布的塑料管说,“这些技术不是书上抄的,是在地里蹲出来的——哪块地长不好,就蹲在那儿找原因,一蹲就是半个月。”
多年摸爬滚打,冯义忠成了十里八乡的“果业通”。他能通过叶片颜色判断缺哪种微量元素,能根据土壤硬度调整修剪方式,还总结出“春剪促梢、夏控旺长、秋拉枝定型”的“冯氏修剪法”。2012年,百余名果农自发为他送上“传科学技术,播增收种子”的牌匾;2013年,他被评为运城“最美乡土专家”;2023年,他更是获得了山西省农业农村厅“高素质农民培育金牌教师”称号。
冯义忠总说:“专家头衔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让老乡们少走弯路。”
用技术火种点亮致富路
成为政协委员后,冯义忠的“技术地图”从自家果园扩展到全县贫困村,甚至走出万荣,为更多果农“传经送宝”。
2016年11月,冯义忠接连3天跑遍里望乡上井村、汉薛镇东文村、皇甫乡漫峪口村,给帮扶单位的驻村干部和贫困户讲授果树修剪;2017年1月,在高村乡乌亭村,他爬上梯子示范“高接换头”技术,手把手教村民给老果树“改头换面”;2018年2月,在高村镇杨庄村,他用方言讲“花期低温防护”,村民们举着手机录音,把“冯老师的课”传到了村里的微信群。
冯义忠的足迹还在向外延伸。2016年2月,受万荣县果业局委托,他赴宁夏中卫永康镇推广优质苹果技术,历时半个月逐村讲解密闭园改造、整形修剪等技术;2018年,他受邀到霍州三教乡冷泉村,为职业农民培训主讲整形修剪;2019年,他又赴祁县推广土肥水管理技术,8天跑遍多个乡镇,“果农都能用上好技术,咱就值了!”
“冯委员讲课不‘掉书袋’,蹲在地里边干边讲,我们一听就懂!”汉薛镇东文村曾经的贫困户王大叔回忆:“我家5亩老果园,按他说的间伐、换品种,第二年亩产从3000斤涨到5000斤,收入翻了一倍多!”
2019至2020年,作为县农业农村局聘的技术专家,冯义忠为示范户量身定制技术方案:推广“高接换头”改良落后品种160亩,在汉薛镇东文村安装喷灌30亩、万泉乡杨家垛村安装滴灌40亩,节水增效显著;教果农“双套袋”降低农残、“脱袋后全红果技术”提升售价——“用了他教的技术,我家苹果每斤能多卖1块钱,10亩地一年多挣2万元!”高村乡薛村的果农李大姐算起账,笑得合不拢嘴。
这些年,冯义忠累计开展技术培训500余场,覆盖果农1.3万余人次;指导的示范户和辐射带动户,果园效益提升30%以上。
把信任刻进百姓心里
“政协委员不仅要会技术,更要会‘解题’。”冯义忠带着“果业发展缺什么”的问题调研:全县80%的果园由50岁以上老人管理,品种老化、技术滞后、销售分散是三大“拦路虎”;年轻果农不愿学技术,乡土人才青黄不接……
2022年,冯义忠提交《关于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直击产业痛点:“要让果业‘强’起来,得把技术、人才、政策拧成一股绳!”在提案中,他提出四条路径:一是科技赋能,推动龙头企业与高校合作,加快新品种、新技术转化;二是人才激励,提高乡土人才务工补贴,对表现优异者推荐为县级拔尖人才、劳模;三是服务下沉,培养一支“懂技术、会操作、能吃苦”的农技推广队伍,让新技术“落地生根”;四是农旅融合,依托后土祠等文化资源和“三白瓜”“油桃”等“土特产”,开发“种植﹢体验﹢科普”的农旅模式,让果园变“景点”、水果变“礼品”。
这件提案被列为重点督办提案。作为提案落地的实践者,冯义忠的合作社率先试点:流转120亩老果园改种“烟富10号”,吸纳30户脱贫户土地入股,社员年增收超2万元;他联合县电商中心开通直播卖果,“以前苹果论筐卖,现在论箱发全国,价格翻了一倍!”
“政协委员是荣誉,更是责任。”冯义忠说,“只要乡亲们的果筐更满、腰包更鼓,我蹲在地里的每一分钟都值!”如今,他正牵头组建“果业技术服务联盟”,联合全县12家合作社共享技术资源;他的下一件提案聚焦“果业全产业链融合”,计划推动建设苹果分拣中心和冷链仓储……
多年来,“荣誉墙”越砌越厚,但冯义忠最珍视的,是果农的信任——“冯老师的课,我们场场必到!”“有问题找冯委员,准能解决!”
果园里,苹果树正抽新枝、结新果,冯义忠的故事也在继续。(记者 王泳 通讯员 王哲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