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风采

市县政协委员履职专题报道丨麻守仕:风沙线上筑屏障

2025-07-08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麻守仕(左一)在敦煌阳关博物馆开展“防沙治沙”宣传。(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麻守仕:甘肃省敦煌市政协委员,甘肃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科研管理科科长。

“去年栽的锁边林,目前成活率有多少?”

“胡杨苗的成活率达到85%,梭梭苗的成活率达到98%!”

“好!等咱们再精心管护一年,这上千亩的锁边林就能更好地阻挡库姆塔格沙漠流沙对阳关湿地的危害了……”

2025年初春,敦煌的风沙依然凛冽,麻守仕又一次深入阳关湿地查看防沙治沙“三道防线”的成效。他俯身抓起一把沙土,仔细查看滴灌墒情,眼中满是关切。

麻守仕眼里的“三道防线”,是甘肃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针对阳关省级湿地面临的沙害威胁,坚持不懈构建起的湿地生态安全屏障。6年前,湿地西侧的甘草梁和黄水坡还是库姆塔格沙漠流沙东侵的前沿。经过不懈努力,“三道防线”正顽强地延伸,守护着阳关湿地和文化遗产。

生态保护的宣传者

自2021年以来,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落在了麻守仕肩上——他成为敦煌市政协第十届农业界委员。从那时起,他的目光就紧紧锁定了阳关脆弱的生态环境。

麻守仕跑遍了阳关保护区的沙害区域,用脚步丈量了75公里的风沙线。在敦煌市政协的各类调研视察活动中,他积极发言,务实建言。《重视敦煌生态环境保护,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甘肃阳关保护区:构建防沙治沙“三道防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等凝结着心血和数据的调研报告,从政协会议走向国家级期刊,为守护敦煌生态安全鼓与呼。

“生态保护,人人有责,委员更要带头。”麻守仕说。社区村组、学校课堂、共建单位,都成了他宣讲生态保护知识的阵地。世界湿地日、爱鸟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地球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每一个绿色节日,都是他传播新理念的契机。20多场主题宣传,4场校园讲座,10多场科考研学活动,2万余份宣传资料,是他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敦煌生根发芽的见证。作为农业界别召集人,他组织委员深入保护区调研,先后邀请敦煌市人大、市政协、市文联等单位开展生态调研和采风活动,努力凝聚各界共识。

生态故事的记录者

风沙烈日下,麻守仕的相机和无人机总是随身携带。

“镜头是最好的生态档案。”自2021年起,麻守仕的足迹遍布保护区每个角落,累计拍摄野生动植物照片逾万张,珍贵视频3000余段,甚至新记录到6种过境候鸟。这些鲜活的影像,不仅登上了《中国绿色时报》的“美丽中国相册”,更成为保护区湿地科普宣教馆、科研监测工作站的宝贵资料。他主编的《甘肃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图鉴》《阳关保护区生态保护研究(湿地篇)》,以及个人生态文学专著《情系阳关》和《逐梦山水间》,字里行间,都是他对阳关保护区这片土地最深情的告白。

2025年5月,麻守仕带着这些凝结着心血的著作,走进西北师大敦煌学院、敦煌中学。他不仅捐赠书籍,更播撒下生态文明的种子。同时,他主编的省级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阳关生态》,42期12600余册,持续传递着绿色的声音。

麻守仕深知,守护生态需要汇聚更广泛的力量,“要让更多人看见敦煌生态的独特与珍贵。”

为此,他笔耕不辍,撰写报送信息稿百余篇、视频稿80余篇。其中,5篇视频登上央视,20余篇亮相省台;40余篇生态文学稿件被《中国绿色时报》《中国生态文明》《国土绿化》《甘肃日报》等省级以上媒体刊发。他的笔触,让敦煌的生态故事走出戈壁,如同生态的种子,不断撒向更广阔的天地,唤起更多人守护绿水青山的共鸣。

生态项目的攻坚者

生态保护最终要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上。麻守仕以专业和韧劲,成为项目攻坚的“排头兵”。

2021至2022年,配合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项目进行保护区实验区坟墓搬迁,麻守仕创新“政策宣传﹢情感沟通”工作法,在阳关镇营盘村、龙勒村驻点42天,顺利完成237棺搬迁,为生态修复以及构建防沙治沙“三道防线”腾出了空间。

2022至2023年,配合省级项目实施,麻守仕带领团队历时14个月,打磨出30分钟纪录片《阳关鸟鸣》,用珍贵镜头记录2万余只候鸟的生息繁衍。该片在甘肃卫视2次播出,感动无数观众。

2023至2024年,麻守仕负责完成渥洼池湿地科普宣教馆和科研监测工作站布展,创新“生态﹢文化﹢动漫”展示系统,使两馆成为保护区科普宣教的新窗口,已接待省内外考察团队20余批次。

自2024年起,他全力投身“阳关国际重要湿地”申报,历时3个月撰写脚本,策划摄制12分钟申报宣传片《阳关湿地美,候鸟入画来》,并运用“无人机﹢红外线﹢单反”移动与定点结合的模式,成功捕捉到白尾海雕、玉带海雕、黑鹳、黑颈鹤、灰鹤、大天鹅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珍稀鸟类集群栖息的震撼画面,为“阳关国际重要湿地”申报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视觉证据和科学支撑。

夕阳西下,麻守仕站在阳关保护区的沙丘上,极目远眺。远处,新生的绿意顽强地抵御着风沙。风掠过耳畔,仿佛低语着这片土地的故事,而麻守仕,正是那个执着的记录者、守护者和讲述者。他坚守的身影,如同阳关古道旁的汉烽燧,默默构筑着敦煌的生态安全屏障。(通讯员 李海驹)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