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委员建言
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由中国发起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经过十多年的深耕实践,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与国际合作新平台,为世界经济繁荣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开辟了新空间。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路径。在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过程中,人文交流依然是可依赖的文明桥梁和情感纽带。”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杨发明表示。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期间,杨发明参加了第七专题的分组讨论。该专题聚焦“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引起与会常委、委员的热议。
结合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开展的文化交流经历,杨发明在发言时提出,人文交流要牢固根基,实现民间化、大众化,鼓励民间力量进行跨文化交往,以更灵活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杨发明介绍:“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土耳其、沙特阿拉伯等国家举办文化展演活动,在当地产生了非常好的影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促进了中国伊斯兰教界国际交流和中外穆斯林友好交往。”
与此同时,在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相关人士密切接触和交往中,杨发明也感受到,当前人文交流多呈现在政界、教育界、学界层面,未来还需要继续推动向普通民众覆盖,增强各国民众对彼此文化的兴趣和吸引力。
此外,杨发明认为,还要进一步树立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人文认知。“比如,伊斯兰国家和穆斯林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占有较大比重,在开展民间交往的同时,要深入了解伊斯兰文明的多元内涵和辉煌历史,了解伊斯兰教所倡导和平、尊道、团结、包容等价值理念。”
杨发明也建议,要深入研究国别区域文化,引导“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担责任,共同树立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意识。要拓宽人文交流多元机制,鼓励和扩大多种层面互惠的文化交往,支持在新闻卫生、教育、科研等领域广泛开展交流合作,持续设立语言年、旅游年、媒体年、文化年等“国家年”的组织活动,以柔性的方式帮助各国群众“零距离”了解彼此文化,为彼此提供精神滋养和思想智慧。(记者 刘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