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论研究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理论研讨会发言摘登之三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促进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的化解

2025-06-30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这番语重心长的话语,旨在引领全党全国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到改革、发展、安全、治理等各方面工作中,对我们通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来促进人民内部矛盾化解是重要的启示。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引领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充分显示出作为促进人民内部矛盾化解、推动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思想武器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社会主义国家讲发展,资本主义国家也讲发展,根本区别就在发展以谁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发展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根红线,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指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谱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我国经济实现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的科学指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不仅科学引领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科学引领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还引领了全面深化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几项原则,其中一条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总钥匙”

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社会总是充满着矛盾、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变化,社会主义社会也是如此。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没有矛盾的想法是不符合实际的天真的想法。”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两类矛盾,一类是敌我矛盾,一类是人民内部矛盾。一般说来,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怎样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内部矛盾,是一门科学,是一门需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真功夫。

发展问题是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根源,因此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在当今中国,人民内部矛盾集中体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社会主要矛盾。我们面临的现实情况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毫无疑问,形势呼唤我们适应客观世界和人们主观世界的变化,完善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最关键的是要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旋律相呼应、相契合,把推进高质量发展作为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治本之策。

全党全国团结奋斗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必须通过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来凝心聚力、增进团结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是一个具有光明前景的征程,也是一个包括人民内部矛盾在内的各类社会矛盾多样多发的征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所强调的,“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

如何才能有效应对这样的严峻局势、不断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还是要依靠全党全国的团结奋斗。这是一条重要经验,我们党的最重要法宝就是统一战线形成的大团结、大联合,我们党最大成功之处就在于把一盘散沙的中国变成了同仇敌忾、齐心协力的中国。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团结奋斗”是浓墨重彩的4个字,报告标题的最后4个字是“团结奋斗”,报告阐明的大会主题的最后4个字是“团结奋斗”,报告结尾的最后4个字也是“团结奋斗”。关键在于如何才能增强全党全国的团结奋斗?一项重大工作就是积极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要按照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部署,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核心要义,必须运用其蕴含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来提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

牢固树立发展为了人民的理念,是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根本保证。毋庸讳言,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民内部矛盾化解机制还不够完善,有的决策还不够科学,方式方法不够合理妥当,甚至遇到矛盾绕着走、出了事情捂盖子。没有正确的理念,就没有正确的决策、正确的实践。只有真正具有发展为了人民的理念,有了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历史自觉,才会有正确的政绩观,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才能作出符合实际情况、反映人民利益要求的决策。在这样的决策下干事创业,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发挥出来,人民内部矛盾就能减少产生。因此,要把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发展为了人民的理念作为化解人民矛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发展依靠人民,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也要依靠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不依靠人民,什么问题都很难得到解决;依靠了人民,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人民调解制度就是依靠人民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制度安排。20世纪60年代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出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要各地效仿,经过试点,推广去做。”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明确要求充分珍惜、大力推广、不断创新“枫桥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在2023年参观“枫桥经验”陈列馆时强调指出“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再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家庭建设”也是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举措,依靠家庭建设应对老龄化。总之,要把宣传、组织、引导群众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路径,继承优良传统,创新方式方法,把依靠人民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之路走稳走广走远。

物质利益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路径。应该看到,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是由物质利益问题引发的。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要把化解人民内部的物质利益矛盾放在首位,当前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任务就是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对于共同富裕这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强调“等不得,也急不得”。可以说,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战略课题,不仅事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事关社会政治稳定大局,不仅事关经济发展战略调整、而且事关最广泛调动人民干事创业积极性,需要在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措施优化力度,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取得新进展。在这个基础上,加上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完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政策和制度、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推进反腐倡廉等共同发力,人民内部矛盾就能得到有效化解,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能不断提升。

(作者张来明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副会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