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委员建言
民建中央: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案由: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至今,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与国际竞争优势,正处于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窗口期。
建议:一、加强政策统筹安排,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一是加强全国性政策统筹安排,加强区域间政策、省内政策的协调一致,对地方政府出台的汽车促消费补贴政策进行规范。二是对以虚假信息、恶意攻击、抹黑诽谤竞争对手行为进行整治,并形成长效监管机制。
二、加大研发支持力度,强化供应链安全和核心资源保障。一是提高汽车芯片产业发展战略地位,加大国内自研替代力度,对关键产品、共性技术精准扶持。二是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积极推动新型电池产业化,支持电机电控、车载操作系统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发展并参与国际竞争。三是统筹国内国资平台和龙头企业共同参与海外重点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加快建立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体系。
三、强化国内统筹,优化产业生态。一是强化标准和规则引领,出台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行业标准,建设规范统一的安全监管运营体系。二是建设国家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零部件和软件专业权威评测机构,完善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常态化对接机制。三是尽快研究并出台充换电基础设施支持政策,通过政策引导补能企业对偏远、极寒地区充电桩、换电站的适度超前布局。
四、实施新能源汽车出海“护航”行动,助力产业全球化拓展。一是推动与欧盟等标准互认,同时加强中国新能源汽车标准输出。二是支持企业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建立完善专门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措施和服务机制,加大海外有效发明专利申请奖励、维护费用补贴。三是畅通物流渠道。推动低成本陆运,支持我国自有船队建设,打造国际化物流运输平台,推动海外仓布局。四是支持产业链出海。深度融入全球跨国车企供应链体系,协助国内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中国品牌矩阵。
推动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农工党界:促进国内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与世界领先国家相比,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整体竞争力尚存差距。建议——
一、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开展大模型基础原理和新架构探索,前瞻布局下一代大模型研究,逐步形成生成式人工智能原创理论体系。
二、推动数据安全合理开放共享。建立多层次数据开放体系,推动实行分级分类数据开放,促进数据转化利用和交易。
三、加强人工智能伦理道德评价。建立人工智能伦理规范,明确人工智能的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
四、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与拓展人才引进途径。
全国工商联: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应用
人工智能大模型将海量数据基于大量算力实现知识压缩,且具备内容生成能力,又称生成式AI。与国际相比,我国大模型产业应用广度深度仍不够,尚未充分渗透到专业化行业流程。建议——
一、监管部门兼顾发展与治理。成立人工智能专门唯一牵头机构,确立基本原则,在行业充分实践后再推动较细标准。
二、完善公共算力平台服务体系,实现算力、算法和数据一体化服务。
三、推动公共数据开放,构建中文语料开放共享机制,让大模型产业应用兼顾数据可得性和安全性。
全国政协委员冷向阳:加快建立人工智能治理体系
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伦理规范和监管制度难免存在滞后性。完善细化伦理规范、加强审查监管,强化伦理教育与宣传更显迫切。建议——
一、建立人工智能风险评估机制,提前做好风险预案,促进多方协同共治。
二、实行权责一致的技术审查,以便在发生损害时能够进行审查并确定责任归属。
三、强化人工智能治理政策,政府需加强政策引导与监督指导,企业需增强风险和责任意识。同时,强化党对重大科技创新人才的领导,针对行业发展情况建立行业伦理规范,在政府引导下制定相关技术标准。
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钱锋:以科技创新引领流程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流程制造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当前存在高端产品自给率低、高端软件严重依赖进口、能耗和碳排放量巨大、有效协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建议——
一、夯实基础研究,推动流程制造高水平创新、高端化发展,加快打造“国家材料基因工程数据共享与服务平台”。
二、加强创新应用,以工业软件赋能流程制造智能化发展,将关键技术突破、产品规模商用和应用生态体系建设紧密结合。
三、强化科技创新,促进流程制造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发展,打造绿色低碳创新共同体。
四、完善政策支持,推进流程制造产业链持续创新升级,政府给予一定鼓励政策。
全国政协委员曹志安:推进重型装备生产制造基地建设
建好建强重型装备生产制造基地,是维护国家产业安全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东北振兴的有力举措。建议——
一、促进东北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优化东北地区重型装备区域发展布局,进一步完善重型装备产业体系。
二、加快推进重型装备企业数字化转型。引导东北重型装备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系统,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
三、支持重型装备企业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大金融、财税领域对重型装备制造业的支持力度。设立东北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建设专项支持基金,支持东北重型装备生产制造企业推进科技创新、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加快数字化转型。
全国政协委员周志华:促进工业研发设计类软件自主可控发展
当前,国家针对工业研发设计类软件进行大力投入,取得了一定的技术攻关成果,但仍缺少可用的产品。建议——
一、优化投入机制,促进企业持续攻关。
二、建立国产软件推广平台,加强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国产工业研发设计类软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大在学校教育环节推广国产工业研发设计类软件的使用,从源头培养用户习惯,构建良好的应用生态。
三、出台就业激励政策,引导更多相关人才留在国内从事工业研发设计类软件开发工作。鼓励对口专业研究生导师的研究课题更多向工业研发设计类软件领域倾斜,牵引对口专业高校多培养高端研发型人才。
推动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刘家强:加快推动低空经济发展
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制定低空经济地方发展规划,但低空立体交通缺少统一的时空框架,车不同轨问题凸显。建议——
一、加快构建基于国家北斗网格标准的低空立体交通时空标准试点城市建设。
二、支持低空立体交通时空标准体系的产业生态和产业基地建设,试点(示范)基地和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并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三、加快编制城市低空立体交通统一时空标准体系的应用细则。
四、开展低空立体交通时空标准体系的学科建设,推动成立重点实验室,建立相关专业人才教育和培训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邢一新:加快推进构建全国一体化低空服务保障体系
近年来,随着通用航空的快速发展,国家不断深入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而建设低空服务保障体系是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全国一体化低空服务保障体系的计划及路线图,建立低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资金保障机制,充分调动军民地的积极性,加大资金投入,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二、加强示范引领,在东北地区先行先试,布局构建东北低空服务保障体系,探索构建一体化低空服务保障体系新模式,引领构建全国一体化低空服务保障体系新格局。
全国政协委员马志毅: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融合发展
低空经济有望成为推动大湾区发展的新动能。建议——
一、探索低空经济的跨境应用场景。依托现有的资源硬件,探讨发展低空旅游、跨境冷链运输、紧急医疗公共服务等应用场景。
二、形成粤港澳三地的低空领域规则衔接体系。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发展协调小组”,促使三地形成低空领域的规则衔接体系。
三、布局低空飞行所需基础设施,包括物理性基础设施、信息方面的基础设施。
四、严格落实低空飞行安全管理。积极培训安全管理人才,助力无人航空器安全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