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滋养——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第六期“文史讲堂”专题讲座侧记

2025-05-23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历经岁月的淬炼与沉淀,京剧不仅构建起独具东方美学的艺术体系,更成为镌刻着民族记忆、承载着中华智慧的文化瑰宝,在世界艺术之林绽放出独一无二的光彩”……

一场京剧讲座正在进行中,讲述生动、内涵丰富、戏韵悠长,好似一方特别的“舞台”,台下观众聚精会神,连连“叫好”。

这是近日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在京举办的第六期“文史讲堂”专题讲座现场。全国政协委员、京昆室副主任,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围绕“京剧舞台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作专题讲座,将京剧艺术的多彩画卷徐徐展开。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阎晶明表示,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同做好委员履职“服务为民”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界别特色作用,打造“文史讲堂”特色品牌,紧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主题,邀请新闻出版、社会科学、文艺界别委员中的专家学者担任主讲人,紧密联系习近平文化思想及其生动实践,宣传中国历史文化,传播思想共识,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已成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重要载体。

王勇首先以京剧史上的重要事件带领大家进入京剧形成、发展、成熟的脉络中,徽班进京、汉调北上、徽汉合流……生动体现京剧艺术悠久的岁月沉淀与文化传承。

接着,王勇的讲述围绕一系列京剧经典剧目展开——

“戏曲流派是立足戏曲艺术本体进行的艺术创造,京剧中的梅、尚、程、荀、余、言等数十个流派,独具特色,崇尚创造。”

“在《穆桂英挂帅》这部剧的创排过程中,梅兰芳先生守正创新,毫不保守,以自己的艺术智慧和创造力来展现时代的精神和气象。”

……

“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 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穆桂英挂帅》方才“讲罢”,优美的京腔京韵随即“登场”——国家京剧院青年团优秀梅派传人姜美伊带来这部剧的精彩选段,大家情不自禁鼓起掌来。

仁义忠孝凝戏韵,随后,《锁麟囊》《安国夫人》《赵氏孤儿》《古城会》《铡美案》等经典剧目一一“亮相”,经典唱段也相应“无缝连接”。内容丰富的解读和脍炙人口的唱段相得益彰,使听众在沉浸式赏析中直观领略京剧艺术的非凡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家京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的回信中强调:“新起点上,希望你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这让王勇深受鼓舞。“京剧艺术跨越时光长河,始终以鲜活的生命力流淌至今。历代京剧人秉持着传承与创新的信念,在方寸舞台上,用生旦净丑的百态演绎世间万象,以唱念做打的精妙诉说文化精魂。”他表示,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助力京剧艺术传承发展,焕发时代光彩。

“在京剧的创作和表演中,如何去体现中国古典诗词的美的韵味?”

“通过意象的移植和意境的再造,将诗词的典雅融入戏剧的叙事中,既保留抒情特质,又服务于角色的情感表达。”

……

互动交流环节气氛热烈。王勇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宁关于京剧和古典诗词的对话鞭辟入里,引人深思。

本次讲座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和六安市舒城县设立分会场。颍东区政协委员王永志通过大屏幕实时聆听了这场“期待满满”的讲座,并就基层剧目选择、观演互动等向王勇提问。“对基层戏曲工作者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有助于我们在工作中探索创新,促进戏曲艺术的传承弘扬。”讲座结束后,王永志意犹未尽。

同样意犹未尽的,还有现场不少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戏剧学院相关专业的青年学生——

“通过讲座,我感到对京剧传承发展的责任感愈发强烈,也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

“感谢‘文史讲堂’提供的宝贵机会,令人受益匪浅,激励着我更深入地学习戏曲文化,更积极地承担戏曲传播的使命。”

京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与会人员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基因和密码,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要求,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滋养,坚定文化自信,更好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记者 谢颖)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