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地方政协
芍药香溢万米高空,从花田到指尖夕发朝至。日前,搭载近10吨芍药鲜切花的O37091次航班缓缓降落在湖北鄂州花湖国际机场,标志着菏泽至鄂州的“鲜花航线”正式启航。
山东省菏泽市政协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把履职重点放在助力牡丹芍药产业创新驱动发展上,市政协“盛世花开·界别同心汇”积极行动,结出一串串果实。
精准定位:搭台赋能“花”产业
菏泽拥有千余年牡丹芍药栽培史,是全国最大的牡丹芍药种植基地,近年来深耕观赏、药用、油用、食用等多个领域,实现了传统种植向现代产业的华丽转身和从“牡丹之乡”到“产业高地”的精彩跨越。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牡丹芍药花卉产业发展,提出“牡丹之都 花样菏泽”的发展定位。市政协紧跟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决定设立一个以花卉产业为特色的界别同心汇,选定在牡丹产业发展龙头企业、牡丹芍药集中展示区——菏泽水务集团旗下的尧舜牡丹产业园,“盛世花开·界别同心汇”由此诞生。
“盛世花开·界别同心汇”由委员牵头,将牡丹芍药种植加工、切花产业、产品研发、市场营销、文旅推广等领域骨干、界别群众和民营企业代表吸收为成员,倾听从业者心声,反映界别群众诉求,凝聚产业共识,共同擦亮菏泽牡丹芍药名片。
多措并举:“美丽经济”添助力
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3月29日,“江南韵·齐鲁情”首届杭菏双城牡丹精品展在杭州六和塔文化公园拉开帷幕。10个新优特中原牡丹品种,与玉楼春、凤丹白等特色江南牡丹品种争奇斗艳。
据统计,菏泽市牡丹产业去年总产值达到130亿元,带动就业50万人。“牡丹之都是菏泽最亮丽的名片。从牡丹的‘一枝独秀’发展为牡丹、芍药的‘双花齐放’,‘美丽经济’带动了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市政协副主席黄秀玲说,要围绕产业发展现状、瓶颈、产业化发展方向等问题,帮助企业提出解决思路。
每年4月,市政协都会把协商活动搬进盛开的花田,开展不同主题的“花田协商”,为花卉产业发展“把脉问诊”。
“我们是生产芍药鲜切花的企业,有出口国外的能力,但出口需要海关颁发出口资质,正常流程办理的话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我们的花就过季了。”盛世芍花智慧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文双在参加“花田协商”时表达了困扰已久的“焦虑”。
同心汇牵头人与海关负责人当场牵线搭桥,“零距离”答复。菏泽海关第一时间优化办事流程,将出境花卉苗木生产企业注册登记原本从申请到出证周期的20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以最快速度帮助花企将芍药鲜切花出口到荷兰和俄罗斯。
针对企业提出的因镰刀菌导致的牡丹种植“根腐病”问题,市政协邀请专家团队走进田间地头。针对牡丹芍药产业化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又邀请有关专家,举办“助力牡丹芍药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行动对接交流会”。
“我们建立了‘1﹢N’界别联动机制,即一个同心汇牵头,多个界别协同参与。”市政协委员、市科协主席樊玉占说,通过举办科技特派员进基地、企业家沙龙等科技赋能活动,累计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47个,带动1.2万名花农增收。
菏泽芍药“鲜”行一步,从采摘至配送24小时覆盖全国80%的城市,较以往陆运提速2倍以上,绽放周期延长30%,预计每年可为花农增收20%,增收规模超亿元。
在同心汇成员的积极助力下,菏泽“一城双花”经由全产业链的精彩“绽放”,已经变成“产业之花”“富民之花”和“强市之花”。
芬芳催绽:“国色天香”飘世界
4月23日,市政协与市科协、市林科院联合举办“芍韵菏泽·时尚美学”科普文化展,吸引了众多花卉企业代表、艺术界人士、学者、群众以及外籍友人前来观展,共同感受芍药的多姿多彩和中国画的魅力。澳大利亚画家马蒂雷诺兹夫妇也在现场。
“今天的参观体验带给我们无比的惊喜与感动,从花到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的窗口,感受到东西方文化艺术在此刻跨越时空界限,相互交流、相互映照,感受到东方美学追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马蒂雷诺兹表示。
“一朵花”,架起了一座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桥梁,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
“我们每年的芍药鲜切花都是供不应求,从销售范围上来说,国内全覆盖,国外出口俄罗斯、澳大利亚、荷兰、巴基斯坦等国家。去年,我们公司的总产值达到4000万元以上,拥有全球最大的芍药鲜切花出货量。”赵文双已被市政协聘为同心汇工作顾问、智库专家。
如今,菏泽芍药鲜切花不仅畅销国内各大城市,还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市场发展良好。
市政协主席王卫东表示,市政协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同心汇发挥优势,在品种创新、品牌塑造、市场拓展等方面持续发力。相信这一抹“国色天香”必将香飘万里、醉美世界。
(秦绪林 赵玉苍 记者 张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