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地方政协
5月19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多地文旅市场再次火热“出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当下,旅游业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各地政协和委员结合当地特色优势,锚定助力建设旅游强国积极履职建言。
——编者
福建省政协助力——为游客打造沉浸式、高品质的“寻福之旅”
当武夷山的采茶号子遇见平潭岛的渔家民谣,当泉州南音的婉转旋律碰撞霞浦滩涂的光影诗篇……福建全省正以“山海人文”四重奏,奏响这一年的文旅交响乐章。
“我们用古早味唤醒老情怀,用黑科技营造新体验,吸引全国游客,进而吸引高流量。”与此同时,福建省政协《关于进一步提升全省文旅消费层次水平的提案》已由省文旅厅主办,财政厅、商务厅、市场监管局协办,全部办复。
当前,福建文旅以“山海融合、全民共享”为核心,推出超2600场活动、140余项惠民政策,串联“山海人文”多元体验,为游客打造沉浸式、高品质的“寻福之旅”。同时,以“山海交响”为脉络,通过政策创新、科技赋能、文化挖掘,构建全域全时文旅消费生态,游客可根据兴趣选择“世遗探秘”“滨海追风”“非遗匠心”等主题线路,结合惠民政策规划高性价比行程。
“但是,全省文旅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资源整合不够充分、产品结构性矛盾比较明显、旅游品牌IP不够突出、市场经营主体不强、文旅消费环境有待提升等问题。”针对此,该提案建议,统筹山海资源,以5个世界遗产地为核心,推进大武夷旅游圈、大土楼旅游区、环大金湖旅游区等建设,构建全域联动、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大旅游空间格局。坚持文化赋能,加快福州鼓楼区、武夷山市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支持福州上下杭、莆田兴化府、漳州古城等建设非遗特色街区,拓展文旅消费新场景。实施创意营销,提升“海丝起点 清新福建”知名度和影响力,培优建强文旅“闽军”队伍。建设数字文旅综合服务平台,培育数字文旅新业态,提升服务体系,着力打造放心舒心文旅消费环境。
“省委、省政府把发展文旅经济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如今,充分吸纳提案建议,全省先后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政策举措,推动文旅市场加快提振复苏。项目建设方面,加快实施环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等文旅新地标,促成中国旅游集团等一批合作项目落户福建。文旅融合方面,全省已创建5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15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7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营销推广方面,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别率团赴日本、法国等地开展文旅推介,成功举办世界妈祖文化论坛等部省合作品牌活动,上线世遗游、非遗游、滨海游等专项产品。市场治理方面,持续开展旅游市场整治、集中执法检查等专项行动,营造安全舒适的文旅消费环境。(记者 王惠兵)
浙江台州市政协——“协”力山海台州 赋能文旅融合
5月的天台华顶,千亩古杜鹃林花海如潮,游人如织;椒江葭沚老街里,越剧、折子戏每日巡游,让游客过足“戏瘾”……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浙江台州文旅市场火爆出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5月1日至5日,全市旅游景区(点)接待游客1013.92万人次,自2019年后首次突破千万大关,同比增长27.24%。
这份沉甸甸的成绩背后有台州市政协助推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台州围绕打造中国山海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全力推进“一都两路”为代表的文旅地标建设,“和合文化”“诗路文化”“美食文化”等一张张文旅“金名片”助力台州文旅高质量发展。但机遇的背后亦有挑战:文旅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优质文旅产品供给不足、缺乏文艺领军人才……发展提速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
围绕“文旅融合”,市政协多次开展调研走访。今年2月,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期间,民进、农工党、文化艺术、社会科学、新闻出版界别联组会再次将议题聚焦于文旅融合,围绕“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中国山海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主题开展面对面协商,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健参会。
“要鼓励支持本土餐饮企业提升品质、创新菜品,争取更多‘台州菜’餐厅获得国内外权威美食评价体系的认可,提升‘台州菜’在全国美食版图中的地位。”“要深入挖掘滨海文化IP,通过举办国际钓鱼节、帆船比赛等,打造海洋生态休闲度假胜地。”“要提升旅游公交融合度,可开通山海专线、历史文化专线等旅游专线,同时开展个性化定制出行服务。”……协商会现场,委员和部门负责人们积极互动,句句不离台州文旅产业发展,不断探索文旅融合的更多可能性。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台州文化底蕴深厚,享誉世界的和合文化便从这里发祥、传承。市政协聚焦市委、市政府打造中华和合文化的标志地、传播地、示范地的部署要求,积极助力擦亮和合文化金名片。
翻看市政协近几年的协商议题,“文化”“旅游”等关键词高频出现。去年9月,市政协在和合文化发源地天台召开中华和合文化建设专家协商会,邀请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围绕和合文化研究、传播、转化等提出高质量意见建议,助推和合文化赋能台州文旅融合发展。连续两年就“厚积和合文化资源”“推动和合文化出海”“提升台州文旅温度”等文旅融合主题在市政协全会大会发言中鼓与呼,得到党政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成效逐渐显现。
未来,市政协将继续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立足台州“山海水城”资源禀赋,以和合文化为魂、以重大项目为擎,助推文化基因与旅游业态高质量融合,让“千载文脉”化作“诗与远方”,为惠民富民注入更多文旅动能。(记者 鲍蔓华 通讯员 符薇薇)
重庆荣昌区政协助力流量变留量——“来了就是一家人!”
今年“五一”假期,重庆市荣昌区迎来了“泼天流量”的高光时刻—全区共接待游客234.5万人次,荣昌卤鹅销售量超29万只,同比增长752.53%,消费市场也迎来历史性突破,实现零售额20亿元。全区公交车、景点、停车场免费,开放区政府机关食堂提供平价美食,以暖心服务迎接八方来客……荣昌,一跃成为全国游客的“新宠”。
如何乘势而上,推动旅游流量变留量,让游客二刷、三刷荣昌?“五一”假期过后,荣昌区政协根据区委安排,组织政协委员深入夏布小镇、濑溪河、海棠公园等开展专题调研,并与区商务委、水利局、文旅委、城管局等相关部门进行交流。
加强景区软硬件建设、提升服务质量、不断丰富景区文旅业态是委员们关注的重点。区政协委员杨青建议:“加快景区及周边基础设施扩容提质,制定更精细化的服务标准,吸引更多游客回访,让游客切身感受我们诚意的温度和实干的态度。”
“荣昌这次‘出圈’并非偶然,也包含了许多‘必然’。”王渝姣委员认为,荣昌区有荣昌陶、夏布、折扇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荣昌卤鹅等非遗美食,还有全国“最美家乡河”荣峰河,建议进一步深挖本地文化内涵,构建“非遗﹢”多元旅游体验模式。
为感谢环卫园林工人、志愿者在“五一”假期的辛勤付出,5月8日、9日,区委、区政府在区政府机关食堂分别为1800余名环卫园林工人、志愿者准备了“犒劳宴”。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主任殷贤华呼吁,在全区进一步营造志愿服务、全民向善的社会氛围,进一步践行“千年荣昌等你来,来了就是一家人”的文化理念。
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得到区有关部门积极回应。区商务委表示,将引导餐饮企业建设升级“全猪宴”“全鹅宴”“全羊宴”体验馆,设计以夏布为主题元素的餐厅,结合节假日节点,举办美食展、卤鹅打卡、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主题活动,打造“非遗﹢美食”联动路线,形成多元化消费场景。区水利局表示,将加强对濑溪河、荣峰河、玉带河等河流的水质监测,对现有水利设施进行进一步景观化改造,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在景区举办丰富多彩的水文化活动。区文旅委表示,将加强统筹全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荣昌区政协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牵头完成《千年荣昌》《来了就是一家人》歌曲及MV创作,围绕农文旅体融合发展组织协商活动,聚焦安陶小镇建设开展调研视察,有力助推了全区文旅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区政协主席赵天智表示,区政协将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引导政协委员持续围绕文化遗产和生态资源保护、提升旅游供给和服务质量等,积极建言献策,为全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通讯员 李伯雨 记者 凌云)
河南省政协助推——擦亮“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
华夏文明,根在中原;行走于兹,方能知晓。河南不仅是展示中华文明的“万花筒”,还是集纳文物古迹的“聚宝盆”。
如何把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旅游发展优势?河南省政协围绕“发挥河南文旅大省优势,加强对外宣介力度”“发挥政协履职优势,助力文化旅游推介”“深入推进文旅文创融合,提升‘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影响力”等开展调研、协商,助推河南文旅品牌出圈出彩。
聚焦推动全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省政协主席孔昌生率河南省全国政协委员调研组深入一线,实地察看承留镇乡村旅游带、王屋山景区、云台山智慧旅游综合指挥中心等,详细了解文旅文创融合和康养旅游、数字旅游等文旅新业态发展现状和趋势。委员们围绕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推动旅游景区提质升级、培育文旅新业态、发展全链条文创产业等提出对策建议。
“推进文旅文创深度融合,关键是要用好河南历史文化资源这张‘王牌’,不断将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文旅新质生产力。”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建议,将更多文化资源“IP化、生活化、产业化、国际化”,开发更多“有说头,更有看头”的文旅产品。
当下,人们的旅游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旅游不再只是“看山看水看风景”,而是日益向“观文品史、体验生活”转变。省政协委员、省文化和旅游规划研究院院长张祥宇认为,要紧跟旅游消费趋势,充分发挥河南传统文化优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更多游客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享受美好生活。
“用好过境免签政策,促进入境游高质量发展”“用现代数字技术推动传统文化创新表达,让文化更有张力”“创新消费场景、丰富游乐项目,拓展文旅产业的深度和广度”……省政协委员纷纷就文旅融合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旅游是注意力经济,出色的宣传推荐是游客了解各地的一扇窗口,对促进文旅发展大有裨益。为此,省政协联合省文旅厅组成河南文旅推介团,先后走进广州、深圳、东莞三地开展“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河南文化旅游(大湾区)推广活动,吸引更多游客走进老家河南,扩大河南与大湾区之间的文化旅游交流,推动两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
梳理文化资源,丰富当代叙事,让更多人在行走河南中读懂中国,是一份沉甸甸的时代责任,也是一种深沉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孔昌生表示,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紧扣打造中华文化新地标、发展文旅新业态、育强全链条文创产业等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党派优势、界别特色、委员专长,为深入推进文旅文创融合、提升“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影响力凝心聚力。(记者 王有强 靳燕)
河北唐山丰南区政协关注——让文化火起来 让旅游热起来
初夏时节,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的河头老街游人如织,非遗市集铁花绽放,古戏台上水袖轻扬……一场文旅融合的“蝶变”正在这里悄然发生。今年以来,丰南区政协紧扣“文旅强区”战略,以“深调研、搭平台、强联动、促转化”为抓手,创新打造“讲一个丰南故事、搞一次基层调研、献一条发展良策、做一项形象代言、办一件文旅实事”活动载体,持续拓展“协商﹢”履职矩阵,为丰南文旅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文旅项目如何避免‘千村一面’?”“数字化体验怎样留住文化根脉?”在丰南区政协“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专题协商会上,12位委员接连抛出问题。这背后,是区政协组成6个专项组,历时2个月,深入16个街镇深度调研谋实招。
围绕加快旅游资源整合、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等专题,委员们白天走访古村落、民宿集群、文创园区,夜晚与村民围坐“星空夜话”,累计收集意见建议35条,形成调研报告12篇,梳理出文化IP挖掘不足、农文旅融合链条断层等27项问题清单。针对“夜经济需要更多提升”问题,联合相关部门推动建成铁东路夜市、在河头老街引进非遗品牌、在荣大购物广场开展晚间订购活动。
在丰南区政协打造的“文旅会客厅”里,一场别开生面的资源对接会正在举行:非遗传承人展示蜡染绝活,旅游博主分享流量密码,金融机构解读惠企政策……这是区政协促进资源整合,创新搭建“政企银媒”四方平台发挥作用的缩影。
通过“委员联企”机制,15名经济、农业科技界别委员结对帮扶文旅企业,促成“落草河畔多功能展厅”等项目落地。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区政协组织金融机构走访企业15家,达成初步融资意向2300万元。令人瞩目的是“云上文旅”矩阵的构建—20名委员化身“文旅推荐官”,开展直播带货46场;政协委员领衔拍摄的“话商‘丰味儿’”“我是政协委员 我为家乡代言”“嗨动丰南土特产”等短视频,全网播放量超百万,让河头古镇走入大众视野。
“让文化火起来,让旅游热起来!”在区政协推动下,一场深耕文化基因的“文化解码”行动席卷丰南。政协委员、文史专家与策展人组成“文化挖掘团”,展开地毯式“文化采风”行动。区政协梳理千余件展现丰南人文、地理的书画摄影作品及百余位丰南文化名人,先后举办书画摄影展、文化名人专题展,编辑制作《“嗨”动丰南 土特产篇》《“嗨”动丰南 旅游篇》画册,得到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批示。
办好文旅实事,助力传统文化“破圈”生长。区政协组织非遗传承人、文创设计师、旅游经营者开展跨界协商,催生了“非遗﹢数字艺术、评弹﹢沉浸式剧场、土特产﹢电商达人”等创新产品,让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生,以政协之“为”点亮文旅之“兴”。(记者 高新国 通讯员 张回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