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地方政协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工作,称其为“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
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彰显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取得重大成就,积累了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的宝贵经验,国家综合减灾能力明显提升。
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本期我们关注各地政协在助力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积极建言献策、主动担当作为的生动实践。
——编者
福建省政协委员呼吁——加快构建城市应急大模型
“请问是否接到同级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发布的预警?”“乡、村两级防汛责任人是否收到预警?”“重点乡镇(街道)是否第一时间部署应急措施?”……
今年4月19日8时,福建省防汛办值班人员对遭遇强降雨地区的防汛办,开展点对点“叫应”提醒,确保预警直达一线、直达责任人,确保既“叫到应”又“叫到醒”。
防汛救灾历来是“天大的事”。此后两天,福建省有37个县(市、区)142个乡镇累计降雨量超过50毫米,其中武夷山市和光泽县的2个乡镇更是超过100毫米。这给全省相关地区防汛备汛工作带来了考验。
“在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这项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中,首先要坚持以防为主。”不久前,刚收到省司法厅、省气象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全省气象探测设施统筹规划建设与资源共享的提案》办复通知的省政协委员潘敖大如是感慨道。
在潘敖大看来,全省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出现了布局重复、装备和数据标准不一、建设标准各异等问题,数据资源效益难以充分发挥,亟须优化整合。他建议,加强全省气象探测设施统筹规划建设与资源共享,确保气象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推动数据在多行业广泛应用,让气象与灾害监测技术、智慧应急与数据共享等更好融合,为防灾减灾部署和人民群众防灾避险赢得先机。
根据预测,今年福建省气候年景总体偏差。为确保更精准地响应、更精细地防御,充分做好防汛备汛工作,福建省在认真复盘总结往年经验的基础上,出台《加强防汛高级别预警防范应对工作若干措施》,强化临灾预警“叫应”和应急响应联动,聚焦“三断”极端情况,提升先期处置能力,并对重点区域和部位开展拉网式排查,进一步扣紧“防”“减”“救”责任链条。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身安全的‘守护者’。”温锦辉委员提出,要持续完善安全宣教顶层设计,加强公众应急教育,特别是在家庭应急领域,大力普及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生活安全等应急知识,有效提升公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构建全民防灾减灾共同体,推动提升社会整体安全水平。
省政协委员苏建华认为,要以国家智慧应急总体框架为牵引,以新技术应用为引领,加快构建城市应急大模型,构建灾害风险数据库,打造智慧“应急大脑”,支撑各类智能化应用,让城市韧性明显增强,进而提升公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的整体能力,推动应急管理从传统治理向现代“智”理转变。(记者 王惠兵)
四川各级政协助推——以科技赋能筑牢防灾减灾屏障
四川地形复杂,山区地质条件脆弱,主汛期山洪与地质灾害交织,风险叠加,防汛减灾形势严峻。为应对这一挑战,四川在原省应急委员会、减灾委员会基础上整合设立了由省长担任主任的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进一步健全日常灾害防范、应急响应处置、救灾救助等工作机制,强化了应急救援能力,全力以赴应对可能的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事故,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围绕这一“国之大事”“省之要事”,四川各级政协委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纷纷投身其中。
在成都理工大学,省政协主席田向利率部分省政协委员走进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详细了解该实验室开发的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的使用情况,鼓励大家要强化科技赋能,不断提高防灾减灾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在2024年召开的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期间,省政协委员邓炼提交了《关于依托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加快促进安全应急产业聚集的建议》,提案得到了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的高度重视和办理。
今年初,位于金堂县淮州新城的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正式投用。该中心是国内首个审批立项、开工建设的国家级区域应急救援中心,辐射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区,重点担负地震、地质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救援等任务,突出航空尖兵建设,打造专业救援尖刀和拳头力量。除设立了区域应急指挥部外,该中心还打造了地震地质灾害救援、森林火灾救援、航空模拟训练馆三大主要训练区域,共11项实战训练设施,可满足200余个训练科目需求。该项目的投用还带动了开发区内安全应急防护产品和应急救援装备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
在今年3月召开的成都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期间,多位委员围绕系统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出意见建议。
“随着科技进步和气象监测技术提升,气象知识在防灾减灾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都市政协副秘书长、民革成都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张健介绍,去年,民革成都市委会联合成都市气象学会,就社会整体的防灾意识和能力在全市多个区(市)县开展了实地调研,情况不容乐观。为此,民革成都市委会提交集体提案,呼吁加强气象科普宣传,提升防灾减灾工作质效。提案建议,聚焦防灾减灾气象科普知识,打造沉浸式、互动式和教育性强的专业化防灾减灾气象科普基地。同时,通过党校等培训场所,以专题讲座形式面向领导干部开展防灾减灾气象科普宣传,提升应对极端天气和突发灾害的科学决策水平;以科技集市、社区课堂、社区活动的形式,对城镇居民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居民群众,开展提升其风险意识和自救能力的气象科普;以校园科普课堂形式,向中小学校学生等开展重点科普宣传,提升应对气象灾害能力薄弱人群的避灾意识。目前,该提案已转交相关部门进行办理。(记者 韩冬 通讯员 郭健)
河北省政协委员助力——提高“救”的能力 强化“防”的意识
时有发生的火灾事故,常常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令人痛心。除了提高“救”的能力,强化“防”的意识更为重要,河北省政协委员聚焦社区高层、“九小场所”、商业建筑等易发火灾区域,为强化“防”的意识、有效减少火灾发生积极建言。
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高层住宅数量激增,但绝大多数居民缺乏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存在私拉乱接电线给电动车充电、楼道堆积各种杂物堵塞疏散救火通道、部分家庭用火用电不规范、燃气管道及电线老化未及时更换等问题,给火灾埋下严重隐患。
“增强居民消防安全意识,是防火于未‘燃’的关键。”张会弟委员建议,通过社区公告、宣传栏、居民会议、小区业主群、电梯广告屏循环播放等形式,普及火灾预防、逃生自救等消防知识。同时,进一步做好小学消防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消防安全意识,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学生带动家长学习消防知识,减少火灾隐患。此外,强化物业管理责任,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测和维护,严禁私家车占用、堵塞消防通道。
简称“九小场所”的小购物、小餐饮、小住宿、小公共娱乐、小休闲健身、小医疗(养老、福利)、小教学、小生产加工、小易燃易爆危险品销售(储存)场所和新业态新领域等其他小型生产经营场所,是消防安全重点部位。
刘俊燕委员认为,强化利益相关方和社会组织共治是做好“九小场所”消防管理的重要方面。“谁招商谁管理,谁出租谁管理。”刘俊燕说,多业态混合经营场所业主、加盟品牌企业和出租户等利益主体招商出租时,要约定消防安全责任,加强消防安全日常管理,及时整改各类火灾隐患,坚决杜绝“包而不管、一包了之”现象,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消防安全日常管理,督促提醒相关“九小场所”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商业综合体包含办公、餐饮、文娱等多项功能,其整体结构相对复杂,功能多样,管线路交织,增加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难度。这些建筑出售、出租、改建、装修变化频繁,更是给消防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带来了新挑战。
“有的大型商业综合体认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应由物业部门全权管理,导致一些店铺消防安全管理意识薄弱,出现责任主体不明确的问题。”高中卫委员说,一旦发生火灾,双方会出现推卸责任的情况。他建议,商业综合体要建立消防管理组织,聚焦具体场所、重点区域、关键环节,从严从实从细制定消防工作制度,责任到人。同时,要将出租出售管理列为监管重点,对出租出售后出现的诸如使用功能改变、强弱电设备及用电负荷增加、燃气使用、杂物堆放、易燃物品存放、疏散路线改变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记者 高新国)
重庆市政协建议——统筹推进“防、救、治”工作
三峡库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点多面广,重庆市委六届三次全会把三峡库区危岩治理攻坚战列为“六大攻坚行动”之一。如何助力打好这场攻坚战?重庆市政协高度关注。
近日,记者随市政协“凝心聚力巴渝行”采访团走进重庆市地矿局208地质队等地,探寻政协委员倾力助推相关工作的足迹。
208地质队是重庆市唯一的国家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技术支撑队伍,承担了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和三峡库区的重大地灾防治任务,也是全市地灾防治的主力军。
去年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期间,环境资源、科协等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围绕三峡库区危岩地质灾害防治,与市级有关部门开展了界别协商。作为参与者,市政协常委、市地矿局一级巡视员吴晓琳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她在协商会上发言建议,推进岩体劣化致灾早期识别技术研究,加强三峡库区危岩灾害风险评价新技术开发,推进危岩监测预警技术创新,加强地灾防治新技术和生态防护技术研究,用技术提升灾害评估、预警、防治水平,同时满足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需求。
市政协委员、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薛梅在协商会上呼吁,充分利用“天—空—地”一体化多源立体观测手段,对库区及小流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开展多方法、多尺度综合遥感调查和变形监测,提升预测预警能力,及时发现风险隐患。
为进一步提升三峡库区危岩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在界别协商形成初步成果的基础上,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又组建调研组,赴奉节、巫山等区县以及市地质研究院、208地质队等科研机构开展监督性调研,形成调研报告,提出争取国家层面支持、细化摸排颗粒度、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健全应急救援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提高基础保障水平、增强科技支撑能力等建议。
“三峡库区危岩地灾防治多跨协同的工作体系基本建成,监测预警、应急救援、工程治理等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危岩地灾防控形势总体可控并向好的方向变化。”吴晓琳欣慰地说道。
记者从市政协人资环建委了解到,按照市委工作要求,去年7月,市政协还组成调研组,围绕“做好全市防汛抗洪救灾工作”深入部分区县开展监督性调研。
针对全市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各项工作中仍存在的防灾减灾意识不够强、洪涝灾害防控基础薄弱、地灾风险管控仍有短板、预警与应急不够精准、应急物资管理水平不高、联动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调研组提出对策,建议加强工作统筹联动,加强隐患排查整治、水利基础建设、城市内涝治理、智慧防汛建设、预警机制建设,围绕补短板、强弱项,以打好三峡库区危岩地灾防治攻坚战为抓手,统筹推进“防、救、治”各项工作。(记者 凌云)
浙江宁波市北仑区政协助力——“行走的AED”护航集卡司机
“急救设备放在车上,感觉多了一份保障。”“有了这个救命神器,路上要是遇到突发事件或交通事故,也能帮一把了。”近日,由浙江省宁波市北仑港航政协委员会客厅、区政协医卫组、区红十字会、物流工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霞浦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联合发起的“车轮上的生命线”流动应急救护站建设活动在北仑区霞浦街道物流工业社区举行。
现场,经培训获心肺复苏(CPR﹢AED)急救资质的21名集卡司机正式组成应急救护小队,并获赠应急救护包,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同步匹配上集卡车。“内置AED,公益救助”——记者注意到,首批配齐的集卡车右车门外侧已贴上了蓝底黄字的醒目标识。
“AED放在我车上,我会妥善保管,并在有需要的时候提供必要的帮助。”来自山东的集卡司机朱瑞申在货运路上已有20多个年头,活动当天,他与其他司机一起签订了AED保管及志愿服务承诺书。
港口对北仑乃至宁波市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集卡运输为港口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防灾减灾保障体系不能局限于自然灾害等情况下紧急实施,有效构筑物流运输线上的防灾减灾共同体值得所有人关注。活动前,委员们通过“委员有约”接待日收集议题,排摸需求,推进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在开展以“聚仑同行 协力共富”为主题的协商议事中,钟波委员建议,集卡司机由于长时间驾驶,引起不少职业病,心血管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有效预防是减少突发事件和减轻损失最经济、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周浩慈委员建议,在集卡车上配备“车载AED”,呼吁“司机帮助司机”,组建车轮上的应急小队,构筑车轮上的防灾减灾救护生命线。赵香球委员建议,完善物流运输线上防灾减灾救助及保障机制,让救助无后顾之忧。
AED配备上集卡车,不仅护航集卡司机自身平安驾驶,还成为车轮上的应急救护站。在保障自身行车安全的同时,也可在突发情况下施予援手。根据集卡司机的流动轨迹,车轮上的应急救护站后续还将覆盖甬温线、杭甬线、沪甬线等更多行车线路,而这一行动也获得及时、温暖的回应。活动现场,爱心企业家、政协委员以及相关企业表示将出资捐赠8台AED,配备到更多的集卡车辆上用于紧急救护。
为更好地帮助集卡司机应对后续可能遇到的急救场景,受邀而来的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队现场对司机进行了规范指导和模拟演练。(记者 鲍蔓华 通讯员 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