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建言

提案摘编·文化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二)

2025-05-07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民进中央: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 加强出版业前沿技术应用

案由:2022年4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加强前沿技术探索应用,“紧盯技术发展前沿,用好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强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应用”。但是,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出版业的融合发展仍面临诸多现实问题。例如:技术开发与落地应用存在困难,出版业在算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算法技术相对落后;生成内容质量不高,存在安全隐患;生成训练语料存在合规性问题。

建议:一、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加快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出版业的落地应用,助力出版业向知识服务业转型。充分考虑出版业发展特点,遵循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相关文件要求,制定并完善适用于出版业的管理办法,规范、促进出版业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训练和应用。加强政策扶持,鼓励创新探索,培育生态体系,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促进出版业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支持行业组织、企业等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数据资源建设、转化应用、风险防范等方面开展协作。设立扶持计划或项目,推动出版业生成式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促进算力等资源协同共享。

二、建立行业准入机制。为保障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有序发展及相关出版融媒体产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建议加快制定出版业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认证准入相关政策,从国家、行业层面制定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产品的准入门槛,包括相应的认证、备案、监管等细则。同时,为确保大模型训练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建议制定相关工作指南,以确保训练过程的高效性和结果的可靠性、安全性。

三、建立训练语料付酬标准。面对大模型训练数据中可能涉及的侵权问题,除了规范数据合规使用外,监管部门还应着力推动制定生成式人工智能训练语料的权益分配办法,充分考虑多元利益相关主体的不同诉求,既激励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发展,又能够保障高质量数据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

全国政协委员宗庸卓玛:多措并举加大对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力度

在全球化日益加速的今天,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显得尤为重要,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建议——

一、设立专项基金,并逐年增加投入,确保对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资金支持。进一步提升文化传承人的地位与待遇,让他们能够专注于此并以文化保护传承为业。

二、认真做好文化遗产传承进校园的工作,将文化遗产传承纳入学校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接触、了解并传承传统文化。

三、以新人计划等方式,加强文化传承新人的培育力度,通过选拔、培训、实践等方式,发现和培养一批优秀的文化传承新人。发挥文化名人优势,以名家工作室等方式促进文化保护传承。

全国政协委员黄宝荣:弘扬黄河上游优秀工业文化

创造性地发展和弘扬黄河上游地区特别是甘肃优秀工业文化,有助于推动包括甘肃省在内的黄河上游地区传统工业城市和资源枯竭型工业城市实现产业转型。建议——

一、夯实工业遗产保护基础。关注黄河上游地区特别是甘肃工业遗产资源的调查,全面掌握黄河上游地区特别是甘肃工业遗产家底。

二、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统筹规划。编制全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总体规划,指导相关省份编制相应子规划,加大对甘肃工业遗产保护支持和倾斜力度。

三、强化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智力支撑。重视和发挥甘肃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领域的经验和作用,增强甘肃专家学者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方面的影响力。

全国政协委员黄兰茜:唤醒中国节日“内容生产力”

近年来,随着国家综合实力和国内文化自信的提升,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呈现复兴势头。未来,精彩的节日内涵才是做强“中国节”的关键。建议国家层面从“内容建设”入手,把中国传统节日的“内容生产力”充分唤醒,进而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文化引领——

一、结合当前文旅市场热度,鼓励各地推出“节日品牌活动”,不求数量,侧重内容发掘和内容生产,逐渐形成特色传统。

二、注重引导年轻人的参与热情,发挥创造力,形成开放性的节日体验。鼓励区域性、小众性的节日活动百花齐放,从庞大的基数中优选出好项目向全国推介,形成丰富的节日文化。

 

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九三学社界:发挥数字产业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的作用

数字时代,我国数字文化产品已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用数字技术赋能我国文化产业、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意义重大。建议——

一、完善数字文化的法律及政策,激发企业文化国际传播的新动能。强化政策层面的战略统筹,规划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

二、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培育数字文化国际传播的新优势。培养对外传播人才,推动数字化出版智库建设。

三、提升数字文化内涵,创造数字文化产品新价值。要结合新时代语境和新的文化元素,进行传统文化再现与重组,形成具有更多参与感、时代感、科技感的新的文化形态。

全国政协委员汪惠仁:以文学出版之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学是承载人的丰富情感的艺术样式。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内涵与现实实践,经由文学表达与出版传播,可以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议——

一、进一步深入研讨着眼于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大文学史”建构的可行性。基于“大文学史观”培育相关交叉学科及人才队伍,及时出版相关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二、进一步深入书写着眼于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共同奋斗的现实实践。积极引导,设立专门项目,鼓励相关文学作品的出版。

三、进一步聚合全球华语写作资源,留住海外流散文学的中华文化乡愁。及时总结、研究、呈现、传播华语海外流散文学。

全国政协委员李岩:以法律形式维护图书固定价格销售制度严肃性

图书出版业历来存在两种销售定价制度,固定价格制度或自由价格制度。固定价格制度即图书标明价格,在一定时间内无论何地、无论向谁都以此价格出售(可略有折扣)。以低折扣销售图书吸引流量,引发了图书“高定价、低折扣”价格乱象。建议——

一、以行业规范或立法的形式维护图书固定价格销售制度严肃性。出台维持图书转售价格的规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二十条给予豁免。

二、国家新闻出版署配合协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图书价格法,对图书销售价格制度作详细规定。可循序渐进推进,待经过调研论证后,将该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促进影视行业蓬勃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高满堂:促进新时代影视产业生态健康高质量发展

公平、健康、有序的影视行业生态,是健康营商环境、激发行业创新创造活力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土壤。建议—

一、提高演艺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细化行业规则,倡导德艺双馨。正确认识和引导舆情,加强舆情风控的同时避免舆论裹挟,慎堵善疏,在法治和规则的轨道上形成多元解决机制。

二、规范影视制作机构与播出平台的利益平衡,按照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促进和保障更多优秀影视作品的制作与发行。

三、由主管部门部署、行业协会牵头,进一步出台规范视频平台和制作公司之间有关作品投资、预购、发行的示范文本,形成良性、公平、有序的市场交易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王平久:建立中国电影大数据体系 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

中国电影市场亟须充分发挥大数据在电影制投宣发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建议——

一、科学反映中国电影传播影响力。通过专业全面的数据整合、计算和分析,更客观准确地梳理中国电影的传播影响力,形成反映全国各地各年龄段各类型观众对影片的关注、消费和评价数据指数。

二、科学反映中国电影社会影响力。通过提高数据观测站位,扩大数据收集分析维度,更好展现中国电影的社会影响力。

三、为建立健全中国电影评价体系提供依据。通过对电影传播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艺术品质进行综合分析,为建立健全中国电影评价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全国政协委员范宗钗:给予省级上星少儿频道政策扶持

省级上星少儿频道作为陪伴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平台,在教育引导少年儿童“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议——

一、有关部门综合调研省级上星少儿频道运行、发展等情况,了解其实际需求,对覆盖经费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出台相应政策、法规、意见,加强扶持和全方位指导,为频道发展减轻负担。

二、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可结合省级资金预算等,划拨部分资金用于推动省级上星少儿频道的发展,为其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和激励。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