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地方政协
潮平岸阔,锚起船行,巨大的货轮或聚或散,将岸边成群的集装箱不断载向远方……
这是安徽芜湖港朱家桥港区国际集装箱码头的日常景象。在港口吞吐之际,安徽优势企业加速出海的步伐日益铿锵。
货轮的通江达海,澎湃着人民政协的履职情怀。4月24日,安徽省政协举行年度首场月度协商会,聚焦“推动优势产业‘抱团出海’,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建言资政,凝聚共识。
省政协年度协商“首秀”,为何落子于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安徽,赋予安徽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改革开放新高地”,是“三地一区”重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将推动优势产业“抱团出海”、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作为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重点工作。逐步形成以汽车及零部件、光伏新能源、智能家电为代表的由产品到产业、由低端到高端、由点式到链式的境外布局。2024年,全省实际对外投资26亿美元、增长12.3%,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8648.5亿元人民币、增长7.4%。今年一季度,全省对外投资7.04亿美元、增长9.2%。
良好的势头之外,随着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加速,企业出海也面临着更为复杂严峻的风险挑战。
“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把握大势、坚定信心,坚定不移推动优势产业抱团出海,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省政协主席唐良智在主持会议时表示。
结合当前外贸形势,省政协副主席孙云飞在会议的主题发言中,系统分析了优势产业“抱团出海”的形势,指出需要重点过好全过程的安全防范关、全方位的政策服务关、全链条的协同合作关、全球化的科学布局关、全要素的供给保障关,并就提升风险防范力、服务协同力、产业聚合力、布局谋划力、国际运输力、要素支撑力6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在委员们看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单打独斗难以应对系统性风险,必须凝聚各方合力,在贸易摩擦中化被动为主动。
聂磊常委建议,推动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协同,设立“跨境金融服务中心”;王容川常委建议,推动工业互联网企业与传统制造企业合作,利用大数据优化海外供应链管理;企业负责人邵华建议,鼓励龙头企业共同牵头建设“共享海外仓”,实现跨境物流信息互通与成本分摊;合肥市政协副主席张露建议,统筹发挥重点行业领域“走出去”联盟和境外商务代表处功能,与目标国别(地区)产业部门、平台机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沟通渠道。
前瞻布局、做强自身,以核心竞争力实现长远发展,也是委员们关注的焦点。黄珍常委建议,拓展“一带一路”新兴市场,支持企业参与RCEP成员国、中东、非洲等地展会及商务对接;张东委员建议,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联合研发新技术、新产品;耿春亚委员建议,推动香港高校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共建联合实验室,优先将成熟技术导入皖江城市带产业化……
会上,7位委员和专家作口头发言,省商务厅有关负责同志给予回应。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和省工商联有关负责同志回答了委员和企业代表现场提问。
会议共收到发言材料和调研报告79篇。在委员们的建议中,全省推动优势产业“抱团出海”、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的共识和智慧不断得以凝聚。
“意见建议针对性和操作性都很强,听后很受启发。”省政府副省长李中出席会议。他充分肯定了会议成效,指出将认真吸纳会议成果,切实把专题协商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务实举措。(记者 胡方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