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层动态

民盟黑龙江省委会:建立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发现及应急处置机制

2025-02-24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人民政协报讯(记者 付欣博)“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是教育之基,关乎每一个孩子的未来与成长,更是龙江人才储备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近日,在黑龙江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民盟黑龙江省委会指出,“当前,黑龙江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不少短板,如师资不足、体系不完善、协同机制不健全等,亟须全方位加强和改进。”

提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已刻不容缓,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完善教育体系迫在眉睫。

为此,民盟黑龙江省委会建议,应强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加快推进“教联体”建设,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消除体制机制障碍,营造协同育人良好氛围。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应细化学校心理工作考核标准,将心理健康工作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以及领导班子年度考核重要内容,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民盟黑龙江省委会认为,构建科学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监测体系同样重要。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课时充足,完善心理辅导室建设并确保日常开放,充分利用“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还要建立家庭、学校、医院“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体系以及智能监测系统,精准把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水平,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此外,在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干预机制方面,要建立心理健康问题高危学生发现及应急处置机制,推动心理辅导室转变工作模式,从“被动等待”变为“主动出击”,加强对重点学生群体的关心关注。同时,推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诊治信息医校共享,建立顺畅的学校、医院转介机制和康复学生的复学机制,切实保护学生隐私,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矫治和帮助。

民盟黑龙江省委会建议,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德育思政、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各环节,从注重事后干预向“防未病”转变,通过推进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美育浸润行动、劳动习惯养成计划、科学教育促进计划、青少年读书行动等,滋养学生心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