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委员风采
苏清栋在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第七届理事会就职典礼上致辞(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苏清栋 全国政协委员,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主席
春节前夕,假期已然临近,南来北往多是回乡过年或休闲度假的人,即使是快节奏的香港,也是如此。但全国政协委员、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以下简称“联谊会”)主席苏清栋却依然忙碌着:“上午参加了迎接农历春节的交流活动,下午还要赶去开一场座谈会的筹备会,我们将组织120位港区政协委员集中学习习近平主席视察澳门期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直到两场活动的间隙,抽出片刻闲暇回答记者提问,苏清栋也诚恳地“声明”:“我想着重介绍一下联谊会。包括各级政协委员在内的3521名会员,都是爱国爱港的‘领头羊’。”
言必联谊、行必履职,这是从去年2月接任联谊会第七届理事会主席以来,苏清栋的常规状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一年苏清栋的节奏非常快,生意顾不上打理,一心扑在联谊会的工作中。
“正逢香港踏上‘由治及兴’新阶段,联谊会所有的委员都在抓住良机、积极作为,作为社团主席,我更是深感责任重大。”苏清栋希望自己能够与担任会长的广东省政协常委霍启山一道,在继承联谊会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带领全会走上新的台阶。
“守正创新”是关键词
“回望这一年,哪个关键词最能代表您的体会?”当记者提出这个问题,苏清栋脱口而出四个字:守正创新。
苏清栋还是从联谊会谈起——2006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政协的港区委员组成联谊会,社团名称中“政协委员”四个字,彰显了联谊会与生俱来的政协渊源。苏清栋介绍:“联谊会的成立离不开全国政协的支持,在近20年的发展中,也与全国以及各地、各级政协组织往来密切。政协的标识给了联谊会特殊的使命,给了委员更多的激励,也让社团从成立之初就打上爱国爱港的烙印。”
因此,担任主席以来,苏清栋思虑最多的,也是如何传承联谊会近20年的优良传统,并巩固基础、改革发展。
于是,“守正创新”四个字,成为重要工作导向。苏清栋深知,这个词完全契合时代要求。
“比如说,从国家层面来讲,当前全国上下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主动应对新一轮产业革命,但首先要确保在坚持正确方向的基础上,再通过技术创新、管理优化等手段提升生产力。”此外, “一国两制”实践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不久前,全国港澳研究会举办专题研讨会,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视察澳门期间重要讲话精神,与会人士一致认同,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鲜明提出‘一国两制’蕴含的和平、包容、开放、共享的价值理念,开辟了新时代‘一国两制’理论新境界。港澳各界应当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续写时代传奇。”
苏清栋说,香港各界也欣慰地看到,在香港特区政府的带领下,香港社会各领域锐意改革,正实现“由治及兴”的新飞跃。
如何继承优良传统,推动社团工作再上新台阶,苏清栋紧紧抓住的也是“守正创新”四个字。“我们提出‘政治立会、改革强会、奉献为会、服务兴会’四大工作方向,以展现爱国爱港团体新气象。”
所谓“政治立会”,在苏清栋看来是一个基础,也是“守正”的重要载体。“联谊会作为一个政治性社团,一定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牢锚定政治坐标,坚定不移、全面准确地贯彻中央‘一国两制’方针,全力支持特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
而“改革强会”则是更多体现了“创新”。
在联谊会的官方网站上,记者留意到,无论是联谊会集体还是委员个体,与内地的交流交往都十分密切。有可能今天在香港助力某省招商活动,明天就飞赴某市开展交流。联谊会所倡导的“与时俱进,积极推出新举措、展现新风气”,也逐渐落地开花。
春节前夕,在香港沙田围游乐场,近百个圆桌摆开,一道道盆菜端上来,数十名热情、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与近千名沙田区的街坊百姓围坐共享盆菜、共迎春节——那就是联谊会下属香港政协青年联会举办的“金蛇贺年慈善盆菜宴”活动。这是本届理事会以来,联谊会工作创新的一个缩影。
结合新时代新要求,联谊会还为原有的政制及内地事务、经济、“一带一路”及大湾区建设、青年等16个专业委员会设计了“一会一品牌”策略。“划拨专项工作经费,支持各委员会结合工作实际和专业优势,组织开展品牌活动,使委员会活动走深走实,助力委员更好发挥参政议政职能。”
而“奉献为会”“服务兴会”的工作方向,旨在进一步团结全体委员广泛凝聚共识。“也要挖掘自身优势,积极组织委员参与香港社会基层治理,更好服务基层市民。切实发挥港区政协委员的‘双重积极作用’,展现履职尽责新担当。”苏清栋说。
近期,苏清栋正带领联谊会委员们忙碌两件事,一是与香港各区团体合作建设“社区客厅”,由联谊会支持租金等费用、提供公共空间和相关服务,为有需要的市民解决生活实际困难;二是积极筹划,推动内地30个省级区域以及15个副省级城市的港区政协委员群体与香港44个区议会地方选区深度结合。
“希望持续搭建推动人心回归的彩虹桥,进一步增强香港市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特区政府的认可度,增进港区政协委员与界别群众的密切联系。”他的希望,正在逐步落地。
担当“领头羊”继续唱响改革的故事
出生成长在侨乡福建泉州,后移居香港工作、生活,在苏清栋心里,香港与祖国内地密不可分,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也是历史必然。
当初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他离开家乡外出创业时,脍炙人口的《春天的故事》正唱响大江南北。“国家快速发展、珠三角春潮涌动。正是因为向往‘春天的故事’的发生地,我选择了到广东创业。”20岁出头的苏清栋有胆魄又勤奋,很快就收获了第一桶金。“乡亲们说,我是闽南人‘爱拼才会赢’的代表,但其实,我幸运地赶上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
因为亲历、受益,所以深信不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国家的发展一定稳步向前。”1996年,香港回归祖国前夕,就在西方反华势力唱衰中国“一国两制”方针,鼓动香港市民移民海外的时候,苏清栋毅然带着资金移民香港。“我相信,回归祖国后的香港一定会更好。”
苏清栋说,他的“深信不疑”,联谊会的诸多同仁都有共鸣。因为许多港区政协委员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回到祖国内地,在不同省份不同城市设厂创业,有的甚至走到更基层的乡村,参与农业发展。他们将香港先进的商业理念、管理经验引入内地,又挖掘内地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发展了事业,也书写了奋斗者的成功故事。
“所以,一直以来,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政协委员自觉的使命与担当,更是联谊会的重要工作目标。”苏清栋说,过去一年,联谊会与来港调研的团组开展交流100多场次,并且率团北上,赴多地考察、学习。“希望委员亲身了解国家高速发展,也希望在交流中促成他们与内地在经贸、文体、旅游等方面的投资合作。”
与此同时,联谊会积极参与内地公益慈善事业,积极组织委员参与内地灾后重建、教育帮扶、乡村振兴等事业。苏清栋也很自豪,联谊会把协助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发展当成一项重要工作,帮助他们背靠祖国,更好地成长、成才。
“这一年,很多香港市民下班后就去深圳、珠海等大湾区城市休闲。去年年尾,国家为了便利深圳居民赴港恢复了‘一签多行’,又推出港澳居民‘刷脸’过关措施。”苏清栋笑言:“香港与内地的人员往来将更频繁,每一位香港同胞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推动者、参与者和贡献者。”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国家富强。”苏清栋说,如今,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已经开启,联谊会将继续担当“领头羊”的角色,积极助推香港更深层次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发挥自身所长,贡献国家所需。
讲好“一国两制”实践的中国故事
“我们的会长、广东省政协常委霍启山是亚足联执委,委员中,北京市政协常委卢煜明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海南省政协常委范凯杰是海南国际仲裁院院长,海南省政协委员叶家麟是三亚市旅游发展局局长,上海市政协常委林建康是爱沙尼亚的名誉领事,黑龙江政协常委韩世灏是格林纳达的名誉领事……”列举这些委员的社会职务,苏清栋言语中既有自豪,也有尊敬。“数千名有各自不同专业背景的政协委员,汇聚到同一个平台,站在更高角度为国家履职、为人民尽责,会实现更大的价值效益。”
而当下,在苏清栋看来,工作生活在“背靠祖国、联通国际”的香港,对外讲好中国“一国两制”实践的香港故事,联谊会所团结的委员们应有所作为、也能有所作为。“就如上述提到的那些委员,很多人活跃在不同的国际商贸会议、文化活动场合上,只需把我们的实际工作成果对外宣介好,就能担当起中外民心相通的‘金话筒’。”
“对政协委员来说,在国家大事、香港大事面前,没有你我之分,只要国家需要,每个人都会马上挺身而出。”在他看来,无论对内还是对外,促进民心相通,最好的手段是交流。
“当前,国家深化改革开放,香港走向‘由治及兴’。港区政协委员应该肩负着支持和推进‘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历史使命。对内,积极团结香港青少年,以身作则,讲好‘一国两制’实践所体现出的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累的智慧,所体现的‘和而不同’的传统思想,所体现的国家对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大贡献;对外,也要发挥好香港‘背靠祖国联通国际’优势、国际化优势,宣讲好‘一国两制’蕴含的和平、包容、开放、共享的价值理念。”
“一届委员,终身会员。”苏清栋说,联谊会一定致力于支持更多的爱国爱港人士走向国际,“发展事业的同时,向世界讲好‘一国两制’实践的香港故事,为画出最大同心圆凝聚更多力量。”(记者 李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