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地方政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部署推动一系列改革,出台一系列重大政策、行动、规划,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坚决依法惩处侵犯合法权益特别是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事业不断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明显提升。为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各地政协和政协委员纷纷献计出力。
——编者
陕西省政协:推动“知产”变资产
当前,涉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和新兴产业的案件增幅明显加快,知识产权的价值性不断凸显,技术领域的前沿性日益拓展,诉讼标的额上亿元的案件和作出高额判赔的案件屡见不鲜,反映出科技发展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强烈需求。
“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有助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在陕西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各民主党派省委会和政协委员就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建言献策。
致公党陕西省委会建议,要持续助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加强对新业态新模式的保护,积极研判和探索完善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加大对动漫、网络游戏、移动音乐、视频等与技术创新密切相关的新型业态的著作权保护力度,保障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同时,要健全新类型、疑难复杂、重大、有影响的典型知识产权案件发现、识别、层报和提级管辖机制,持续落实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审判“三合一”工作,统一裁判标准,提升审判质效。推进陕西省知识产权案件全流程网上办案体系和知识产权司法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快司法大数据和行政管理大数据的互联互通。
“统计显示,陕西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20%左右,远低于国内先进地区和国外发达国家水平。这主要是由于高校与产业界的合作不够深入,创新成果难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民进陕西省委会呼吁,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一方面要推动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鼓励高校师生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通过项目合作、共建研发中心等方式,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另一方面要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明确高校师生在创新创业中的知识产权归属和使用权,保障其合法权益。还要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中心,为高校师生提供知识产权咨询、申请、维权等一站式服务。
“资金短缺逐渐成为陕西省文旅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问题。知识产权融资可以有效助推‘知产’变资产,盘活知识产权的流动性,进一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省政协委员刘洁提出,要提升文旅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和管理水平,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的质量和价值;构建全面、系统且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引导体系,精准对接文旅行业的知识产权融资需求,通过明确的政策导向,激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知识产权金融业务创新,降低业务开展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建立一个集知识产权交易、评估、融资对接、信息共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枢纽,让各类优质的文旅知识产权能够精准地与资本方、需求方相匹配,提高知识产权的转化效率。(记者 路强)
四川省政协委员: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2024年7月,四川施行了《四川省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对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立案登记制度、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调查官制度等20余项举措进行明确。
在今年四川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多名省政协委员围绕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谈起了自己的看法。
“当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实现了从‘复制’到‘创造’的跨越,对现有创作模式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给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来自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的刘宁委员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十分关注,在她看来,强化法律监管和创新司法实践是预防知识产权带来法律合规风险的有效手段,更是促进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发展的制度保障。
刘宁告诉记者,训练人工智能,需要海量数据“喂料”,若未经授权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权的数据进行训练,就会构成数据侵权;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如文章、图像等,如果其创作过程涉及对他人作品的抄袭或未经授权的使用,也可能构成侵权。此外,独特的算法是人工智能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如果抄袭或模仿他人的算法,或者未经许可使用或修改他人的模型,都可能构成侵权。
为此,刘宁建议,尽快明确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保护范围和标准,加强对数据训练过程中的著作权保护和规范性管理,建立开放数据共享平台,鼓励数据的合理使用和授权,以促进人工智能创作领域的健康发展。
2025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建设国家服务出口基地,推动游戏、动漫、知识产权等领域数字服务出海。
省政协委员郭春生十分赞同,他表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的专利信息包含丰富的创新思路与技术方案,不仅能够提升团队创新能力,加速技术突破与创新,还有利于保护创新成果,增强竞争力,进而推动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
针对目前四川在知识产权工作方面存在的信息对接不畅这一短板,郭春生认为,要设立专门的统筹协调机构,精准整合各类资源,全方位规划并高效组织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团队与关键技术攻关团队之间的一对一合作。通过搭建公共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畅通沟通渠道,破除信息壁垒,推动双方深度合作。同时,要加快制定专项扶持政策,构建科学合理的合作监督评价体系,健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与关键技术团队合作的政策激励体系,为双方合作提供多元化且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与保障,实现双方共赢发展。(记者 韩冬)
江苏泰州市政协:筑牢知识产权“防火墙”
“泰州队列(中国自然人群示范队列)建设研究列入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专项,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获评国家科技进步奖2个……”在不久前的江苏省泰州市两会期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科技创新的内容引发代表委员热议。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当前,泰州市委、市政府坚持“大抓经济、大抓产业、大抓项目”,聚力发展大健康、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等重点支柱产业,致力构建以“大海新晨”为标志的现代产业体系。“助力知识产权保护”成为高频词,出现在泰州市政协近年来举办的诸多协商议事活动中。
生物医药产业是泰州大健康产业的核心,具有智力密集的特点,也存在技术易被“复制”的可能。“企业产品出海,首先要注意加强知识产权布局。我们已经出台相关《意见》,待会微信发给您,会后我们再详细聊。”新春伊始,泰州市政协举办今年首场“政企圆桌协商会”。市委书记姜冬冬到会与企业家代表协商互动,市政协委员、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张汉刚主动向与会企业通报情况、提示风险。
张汉刚提到的《意见》,是泰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司法局等单位出台的《关于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完善指导服务网络,引导企业加强海外知识产权布局,降低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成本。
“这份《意见》的出台,凝结着不少政协委员的智慧。”市政协委员、市司法局局长马雅斐表示。
2024年,泰州市政协结合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组建委员专业助企“服务团”。马雅斐等一批司法工作者、资深律师等成为“服务团”的一员。他们发挥专业性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在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的基础上,不仅围绕“构建企业知识产权法律保障机制”等主题开设专家讲座、举办企业知识产权业务培训班,还深入相关园区一线,为6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法治体检等服务指导。
“边服务企业边总结经验,一些好想法好建议就出来了。”服务团成员、市政协委员、江苏圣典(泰州)律师事务所主任吴银书表示。
2023年、2024年,市政协还结合举行“界别协商议事月”活动,对“强化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持续关注、深入协商。有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政策顶层设计”“预防和惩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等建议,被吸收进《泰州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推动有关部门加大涉企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今年,我们将组织政协委员、业界专家围绕《泰州市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开展协商,助力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更好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泰州市政协相关负责人说。(通讯员 顾颖霏 黄浩 记者 江迪)
重庆市政协:以法治之力激活创新之源
完成《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部门起草阶段任务、全力推进《重庆市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13项配套措施落地落实、会同市司法局印发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的实施意见、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新年伊始,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局长何大伟提交了一份关于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的“成绩单”,其中法治保障部分亮点纷呈。
“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更加有力,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更加紧密。”谈及去年工作成效,何大伟介绍,为助力重庆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强市,市政协委员积极参与,不仅通过提案、社情民意信息、专题调研等为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还积极投身知识产权公益宣传,推动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成为全民共识。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近年来,重庆市政协积极组织委员们围绕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等方面持续建言献策。
2024年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期间,陈显平、裴小红等委员聚焦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提交了提案,建议形成部门联动,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扩大建设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指导站等机构,定期主动为企业上门服务,给予企业充分指导与帮助。同时,地方部门形成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体系,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提升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和速度。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市市场监管局等提案承办单位认真研究办理提案意见,表示将结合自身职能,完善“大保护”机制,加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维权力度,遏制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切实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为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六届二次会议期间,贺羽委员还在关于“加强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保护,护航企业创新发展”的提案中呼吁,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进普法执法工作。相关提案承办单位回复表示,将健全完善商业秘密保护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信用监管等协同衔接机制,构建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
“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提升国家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在委员建言基础上,2024年7月,市政协副主席陈贵云率市政协教科卫体委调研组深入渝北区、江北区开展专题调研。在实地走访了重庆再升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知识产权局重庆业务受理窗口、重庆商标审查协作中心等地后,大家围绕当前重庆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困惑积极建言,认为要加大司法保护力度,延伸宣传科普广度,为更好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推动知识产权运用服务。
何大伟表示,在2025年工作中将积极吸纳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着力加强知识产权高标准保护,强化高水平法治保障,全力推进《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立法制定工作,紧扣“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水平、服务质效,推进现代化新重庆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再上新台阶。(记者 凌云)
湖北省政协委员:加大保护力度 护航中小企业
“随着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加强海外知识产权布局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湖北省政协委员、武汉人天包装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浩高度关注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在湖北省政协全会和省政协相关月度专题协商会上,多次提出对策建议。
“近年来,中小企业深度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同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知识产权纠纷案例逐渐增多,个别企业遭遇商标专利阻击,付出很大代价。”李浩用案例指出现状的同时也进行了问题分析。在他看来,缺少海外知识产权战略布局规划是关键,中小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制定海外知识产权布局战略的少,凭商业直觉、短期行为的多,容易在知识产权方面受到阻击。
“中小企业承担着创造就业和发展经济的重要任务,而知识产权则是其创造经济价值、完成商业目标的有力工具。”李浩建议,成立地方企业出海专门管理指导机构,合并、集中目前分散在商务厅、贸促会等部门的职能和资源,制定中长期培训计划,分层分类指导拟出海和已出海的企业运用知识产权战略的能力水平。借鉴浙江等地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知识产权公益服务海外工作站、国际商事纠纷调解机构,探索构建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体系。
“我们调研发现,中小企业领域中的科技型企业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不断上升。”湖北省政协委员、武汉人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建斌建议,行政、司法、执法、行业和企业多方协同发力,加快解决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双轨制”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赋予知识产权法院(法庭)对专利和注册商标效力的审查权,处理好不同法院、法院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重点解决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问题,提高法定赔偿标准,确立惩罚性赔偿制度,完善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的证据规则。
李浩认为,数据产权与知识产权制度具有天然的契合性。要探索知识产权数字化应用,逐步将海量数据信息、数据的分析、存储和相关成果,纳入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创新开展数据知识产权存证登记、质押融资、“涉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数字化系统等。同时,将保险机制融入知识产权治理体系,推动保险机构同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代理机构、法律服务机构等建立合作机制,为中小企业保驾护航。(记者 毛丽萍)
安徽合肥市政协:助力绘制知识产权保护“合肥蓝图”
走进中国(合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的知识产权“一站式”综合服务,解决了许多科技企业的“燃眉之急”。
“过去专利授权周期平均在一年半,中心建成运行以来,这一周期被缩短到3个月,让专利申请走向‘快车道’。”中心负责人介绍。
中心建立运行的背后,也倾注着合肥市政协的履职情怀。早在2018年12月,合肥市政协就围绕“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生态 助推合肥创新之都建设”开展协商,提出包括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内的6条建议;2019年12月,市政协开展办理成果“回头看”调研,持续跟踪督办;2020年1月,市政协主席韩冰向省政协提交了《关于申报中国(合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提案》,从更高层面推动相关工作。
2020年8月5日,中国(合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式获批建设,2021年底投入运营,极大缩短相关专利预审授权周期,有效激发了创新主体活力。去年,中心为全市1321家创新主体的10670件专利申请提供预审服务,累计快速授权7195件,不断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聚力赋能。
科技成果转化是知识产权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一环。2021年以来,合肥市政协围绕“促进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打造科技成果‘三就地’示范区”等议题开展重点协商,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创新资源配置、营造协同创新生态、加大创新人才引育等方面一体建言,相关建议被《合肥市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措施(试行)》悉数采纳,转化为真招实策,助推更多“科技之花”在庐州大地结出“产业之果”。
在委员们看来,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如果能够建设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将是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务实之举,是着眼于构建高水平法治、打造科技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更好服务打造“三地一区”的重要举措。
2024年合肥市两会期间,沈昊、戚仁兵等4名委员提交了《关于大力推进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建设的提案》,建议建立省市区三级联动的法务区建设联动体系,探索“专班﹢公司”的运营模式,组建创新法务区运营集团公司。此外,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按照党的组织法规适时设立适宜的党组织(党工委),立足产业平台“纽带”,吸收行业组织,实现功能竞合。
声音在传递中释放能量。省市领导高度重视,将建设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作为创优法治环境的“一号工程”,多次深入现场调研并调度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法务区建设工作汇报,市法务区建设领导小组加强日常调度,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细。2024年9月,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自试运营。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韩冰表示,要坚持以政协所能服务创新所需,持续为知识产权保护建言献策、集智聚力,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合肥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金嵋婕 陶梦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