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建言

提案摘编·社会治理现代化(六)

2025-01-03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妇联界别:共同营造生育友好环境

案由: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我们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到,完善和落实生育支持政策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普惠托育服务的顶层设计日益完善,在相关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方面还需进一步着力。二、保障妇女享有公平就业机会的法律政策日益健全,在制定实施促进妇女生育和就业平衡的积极措施方面还需进一步着力。三、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大力推进,在营造支持生育的良好环境方面还需进一步着力。

建议:一、大力发展优质的普惠托育服务。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等部署安排,加大公立托育服务机构供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普惠托育服务建设,使广大婴幼儿家庭享受到“托得起、托得到、托得好”的照护服务。

二、采取积极措施促进育龄妇女就业。进一步落实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有关性别平等就业的规定,在招工招聘中进一步消除性别歧视。充分发挥生育保险保障作用,稳步提高生育保险待遇水平。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提供再就业信息和指导、鼓励用人单位采取灵活工作方式等,帮助生育妇女重返职场。

三、共同营造生育友好环境。广泛宣传父母育儿假等生育支持政策,将生育友好纳入用人单位社会责任范围,对创建生育和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的用人单位先进典型加大宣传表彰力度。积极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加强对年轻人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的引导,倡导夫妻共担、父母共育的育儿理念,并付诸实践。

 

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熊皓:推动城乡居民医保可持续发展

围绕推动城乡居民医保可持续发展,建议——

一、保持个人缴费相对稳定,财政配套可视情况适当提高标准,个人缴费标准适当予以调增或调减。

二、建立缴费激励约束机制。

三、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源头问题;严格控制住院患者自付费用比例和目录外药品使用比例。

四、降低药品价格,控制药费成本,将更多常用药品纳入医保目录,切实减轻居民的自费医疗支出。

五、尽快制定参保法律法规,让参保真正有法可依。

全国政协委员任清华:推进跨省异地就医工作

跨省异地就医极大地方便了参保群众享受优质医疗资源,也促进了人口流动,同时对基层卫生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挑战。建议——

一、拓展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服务范围,提高门诊慢特病直接结算率。

二、建立跨省异地就医基金监管机制,探索建立“谁付费,谁监管”的跨省异地就医基金监管机制。

三、逐步统一基本医保目录范围,同时加强省域之间医保政策统筹,对同一诊疗项目、医用耗材的定价标准、医保支付标准设定参考值和浮动调整比例,促进省域之间报销政策相对统一。

全国政协委员王广发:医保政策向疾病预防倾斜

我国医保资金相对有限,保障水平还不充分。有限的资金如何使用,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预防为主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经济的。建议——

一、梳理疾病发生、发展中更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或上游疾病,进行卫生经济学分析,确定危险因素及上游疾病干预的价值,进而优化医保政策。

二、吸烟的危害巨大,应将有效戒烟技术及药具尽快纳入医疗保险范畴。

三、鉴于睡眠呼吸暂停的危害性已经明确、无创呼吸机的治疗疗效明确,建议将其列入医疗保险范畴。

 

推进新时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柯希平: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社区养老已成为广大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与老有所养有机结合的有效方式,是推进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建议——

一、优化养老服务政策顶层设计,推动养老服务更加贴近老年人实际需求。

二、完善社区养老设施,织密三级“网格化”服务站点。

三、深化医养康养结合,推动社区照料中心、居家上门服务医保支付,加快建立全国性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四、积极构建数智养老服务共同体,统一养老大数据标准,加快适老化智能产品的社区应用及创新。

五、强化服务支持保障能力,加大对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孙红:加快养老护理人才培养

我国老龄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建议——

一、建立居家养老护理人才分级制度,增设养老护理助手岗位并进行职业认证。

二、在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开放大学、成人高校等设置养老护理学科,规范养老护理员培养。设置体系化的评估和晋升机制,促进养老护理人才的技能等级和收入水平同步提升。

三、推进长护险全面落地,优化制度设计,探索商业长护险的发展模式。加强长护险制度与其他政策的有机衔接,建立医疗保障、人社、民政等部门协同及信息共享的工作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林敏洁:健全失能失智老人照护机制

面对失能失智老人照护需求,现有养老服务体系还难以很好适应和解决。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失能失智人员长期照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保障各地各部门责任落实。

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失能失智老人长期照护与养老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保障。鼓励开发商业照护保险产品。

三、着力发展社区照护体系,推动“居家式与社区式”长期照护协调建设与发展,引导民间资本参与。

四、加强长期照护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五、落实职业认定方法、打通职称评审通道,加强职业培训进修,提升养老从业人员的职业认同感。

 

多措并举促进妇女群体就业

全国政协委员赵心竹:依托女企业家协会推动女性创业

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已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建议——

一、以女企业家协会为基础,建立女性创业培训体系,科学确定培训内容和方法,同时推动会员间合作,帮助初创企业尽早走上健康、持续成长的道路。

二、以女企业家协会为桥梁,协助女性创业者向有关部门申请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形成合力促进女性创业。

三、以女企业家协会为主导,推动女性创业资源共享,同时鼓励协会会员以互助形式为创业者提供免费专业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吴海鹰:支持全职妈妈再就业

支持全职妈妈再就业对消除生育顾虑、释放全职妈妈人力资源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建议——

一、完善求职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畅通招聘求职信息收集、发布渠道,不定期举办专场招聘活动,为全职妈妈提供合适的岗位信息和再就业指导。

二、针对全职妈妈需求开展技能培训,促进训用供需匹配。

三、鼓励用人单位在车间、生产线、管理岗位等设立妈妈岗,结合实际科学确定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在社区公益项目中设立妈妈岗,采取购买公共就业服务项目的方式,为全职妈妈更好地兼顾工作与家庭提供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木亚赛尔·托乎提:加强农村妇女刺绣技能培训

刺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发展妇女特色手工产业既是文化保护又是产业发展。建议——

一、加大投入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措施,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农村妇女参与刺绣技能培训。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教学水平。

三、丰富培训内容,让农村妇女了解刺绣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市场需求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农村妇女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农村妇女的实际操作能力,推动产业产品升级、品位提升。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