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地方政协
“需要急救转运的病人很多,基本是24小时连轴转。”近日,记者见到宁夏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中心卫生院医生马吉宁时,他匆匆忙忙说了几句话,就跟着急救车去转运病人了。
原来当天一早,植物园中心村有位村民腹痛,拨打120后被拉到了该院的急救室内,系列检查过后,马吉宁诊断病人为肾结石引发的疼痛。“我给病人打了止痛针,并迅速联系上级医院,进行碎石治疗。”马吉宁告诉记者,截至今年上半年,良田镇中心卫生院急救分站已经紧急抢救转运病人150多人。
据了解,截至目前,宁夏全区有78.05%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及以上,还为村卫生室配备了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但是问题依然存在,如基层医疗人才匮乏,数据显示,宁夏75%以上的高级职称卫生技术人员集中在城市公立医院。与此同时,基层药品配置种类不丰富、慢性病用药难保障、配送不及时的困境仍待解决。
如何进一步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不断提升?自治区多位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组织从不同角度积极建言献策。
农工党宁夏回族自治区委会建议健全帮扶机制。针对转外率高、就医需求较大的情况,推动专家下沉开展坐诊、手术、带教。呼吁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将县域内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并落实“五统一”统筹管理,织密覆盖地市级医院、县级医院、社区和乡镇医院的诊疗体系,让群众就近得到及时、有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自治区政协委员马瑞霞是宁夏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科带头人及首席专家,她调研发现,患者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意愿低,同时,因为缺乏严格统一的转诊规范,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不明确,出现了一定的“虹吸”现象。
对此,她建议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医共体内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模式,以满足群众不同层次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制定《分级诊疗实施细则》,明确各成员单位收治病种目录和上下转诊病种目录;医共体内牵头单位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项目协作等多种方式,将部分技术骨干选派到基层医疗机构担任主要负责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下沉,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目标。
当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慢性病发病率高和慢性病难愈性的特点决定了医护需求的连续性和长期性。自治区政协委员蒋新录建议在宁夏开设“家庭病床”,并将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蒋新录进一步解释,就是以家庭作为医疗护理场所,将医院的病床服务延伸到家庭,解决慢性病、家庭卧床、行动不便患者的就医难题,让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病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在家“住院”的服务。
(记者 范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