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政协

建设“才貌双全”的首都特色乡村
北京市政协专题协商会聚焦开拓乡村振兴新局面

2024-07-29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核心阅读

委员建议完善构建“大都市大京郊”新型城乡关系,通过乡村规划设计,塑造特色风貌,探索“重塑城乡关系-重定乡村功能-重构乡村价值-重优乡村空间”的突破口,建设一个“才貌双全”的首都特色乡村。

“乡村美了,农家院漂亮了,乡村文旅发展更红火了,如今京郊乡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但在城乡融合、村庄经营等方面仍存在短板。”7月22日,在北京市政协召开的“以‘百村示范、千村振兴’工程为抓手 开拓首都乡村振兴新局面”专题协商会上,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乡村规划研究与咨询中心主任吴永常开门见山。

北京作为首都,有着“大城市”“小农业”的特殊市情、农情,如何走出具有首都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

会上,北京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李成贵介绍了专题调研组的调研情况,针对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小村、弱村数量较多等问题,提出用好用足各类农业科技资源、积极稳妥推进村庄集并和人口集聚等建议。

针对京郊发展“新象”与“陈题”共存现象,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原主任姚学祥建议加强“百千工程”顶层设计和政策创新,完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立足不同区域乡村资源禀赋实际,分类施策。打破制约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高效利用农村土地和空间资源,发展乡村新业态。

“目前,延庆区‘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存在一定困难。”北京市政协委员、延庆区政协主席张远建议,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纳入城乡一体规划和布局,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完善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政策体系,进一步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

张远进一步建议,建立健全各类激励政策,通过实施“新农人”培育计划,构建“专家+创客团队+基地农户”的组团创业机制等方式支持城市人才下乡返乡创业。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数字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立平建议,建立农业人工智能研究院,打造农业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打造国家智慧农业创新发展试验区,推形成可用、可学、可复制的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促进郊区农业产业数字化提质增效。”陈立平还建议,打造特色农文旅数字IP,创设一批乡村文旅消费新场景。

吴永常建议,完善构建“大都市大京郊”新型城乡关系,通过乡村规划设计,塑造特色风貌,探索“重塑城乡关系-重定乡村功能-重构乡村价值-重优乡村空间”的突破口,建设一个“才貌双全”的首都特色乡村。

“据数据观察分析,2023年样本村中‘小村’占比43%,深山区小村占比接近70%。”北京市农研中心总经济师陈雪原列出一组数据。

陈雪原表示,一要围绕合并小型村、缩减自然村、保护文化村等要求,分类探索集中优化村庄布局的有效路径。二是积极培育乡镇镇区和中心村,引导人口相对集中居住。加强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供给,增强乡镇经济社会的吸引力、集聚力。

说到公共服务供给,北京市政协委员、平谷区政协主席李永生介绍了该区实施“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做法,即对山村原有空间进行统一规划,在保留传统乡村肌理的基础上配套新业态。完善医疗、污水和垃圾处理等设施,提升山村在紧急情况下作为应急疏散场所的承载能力。他建议,在全市范围推广平谷“平急两用”的经验做法,不断提升首都城市功能品质。

“实施‘百千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北京市政协主席魏小东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更加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优势,组织委员深入农村调研,拓展研究视域和深度,反映实际问题,提出更多真知灼见。要支持委员密切联系群众,协助市委、市政府做好宣传政策、解疑释惑工作,广泛宣传全市“三农”工作发生的新变化,为推动首都乡村振兴、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融媒体记者 刘乙潼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