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政协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二):解开文旅“长红”的“流量密码”

2024-07-08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进入7月,随着“暑假”模式开启,旅游热潮也随之到来。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下、能消费,地方旅游业发展的真正“流量密码”是什么?如何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文旅发展的“长红”路线?一直是各地政协及政协委员们履职的“重头戏”之一。

 

浙江省政协助力文旅融合发展——且以诗意共远方

文化和旅游,密不可分。当下的浙江,融合正深度改变文化和旅游业态。越来越多的老景区,因为植入了文化因素而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作为文化和旅游资源大省、产业强省,浙江自2018年加大推进文旅融合力度以来,一直在“诗和远方”并肩同行的路上“上下求索”。2023年,浙江省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动员部署会召开,《浙江省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印发,为文旅融合工作锚定方向。

如何让融合更深、办法更新,讲出更多好故事?省政协成立调研组,结合《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任务要求和总体安排开展深入调研,组织召开了一系列专题座谈会、专家咨询会、交流研讨会。调研组边行边看,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探讨对策措施,为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调研组认为,当前浙江省文旅大消费产业已经呈现出消费大众化、需求品质化、竞争国际化、发展全域化、产业现代化等发展趋势。在新形势下,要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实现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需要聚焦发展思路、发展边界、发展层级、发展格局以及发展机制等关键点。

在调研组看来,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要拓宽融合发展思路,树立高站位融合发展理念。策划引领发展,积极打造网红气质的文旅产品体系,持续探索通过策划创造流量的新模式;做好重大项目布局,推动宣传、文旅等部门牵头成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专家团队,围绕各地项目谋划、设计等方面专业需求,帮助提升项目特色内涵。

文旅深度融合,就是要从单一要素融合走向全方位融合。融要融得更“深”。调研组建议在“城乡融合”“区域融合”“产业融合”“景城融合”“要素融合”上集成联动。积极推进文化活动进景区、进场馆、进街头,加快场景化建设,在把文化转变为风景的过程中,吸引集聚客流,做强文化活动的流量导入功能,充分发挥文化对旅游产品的“美学增值”作用。

融还要融得更“新”。调研组认为,要注重智慧化迭代,积极利用新科技,推动融入元宇宙场景,创新开发城乡建设中文化遗产展陈、互动和转化的方式,激活创造新的文旅业态。融合还要体现“鲜活”。在保护前提下,积极引导文物文化资源更多地用于旅游消费,将每个景区都是“文化博物馆”、每个产品都是“文化展示台”的理念,贯彻到文化项目和产品设计理念中。通过科技赋能,将互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运用到文化的创新呈现和在线传播,将省内的艺术和文化魅力在更大的时空范围中展示。

为了让“诗和远方”在共创美好生活中“融”得更自然、“合”得更协调。调研组还建议,整合力量、整合资源,建立多方沟通和合作的机制,实现文化元素在旅游产业中的最大效应。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发展空间。7月2日—3日,浙江、安徽两地政协委员围绕浙、皖区域性文旅开发开展跨省协商活动,为赋能区域文旅深度融合,开展文旅合作提供政协智慧。(记者 鲍蔓华)

 

厦门市各级政协助力文旅产业提质升级——官方版Citywalk攻略新鲜出炉

去厦门博物馆探寻闽南习俗,到华新路感受老城区的文艺和烟火气、在沙坡尾打卡热门影视拍摄地……最近厦门市思明区文旅局整理推出的官方版City walk(城市漫游)攻略,有别于传统的旅游线路,在社交平台上获得了很多好评,赚足了“流量”和“留量”,这一亮眼的成绩背后离不开政协委员的助力。

文旅产业是厦门的双千亿产业链,也是厦门市各级政协委员们重点关注的热点。根据思明区政协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区政协提案立案171件,文旅相关提案共72件,占比超过40%,其中《关于打造思明特色City walk商旅文融合场景,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促进市场繁荣的建议》《活化传统街巷名称文脉,激发“街巷经济”新活力》等4件提案并案为重点提案。提案建议,抓住City walk城市微旅游热潮和机遇,活化传统街巷和“城市记忆”,打造“漫步思明”计划,规划打造涵盖文化、地理、历史、美食、婚恋、慢跑等特色交融、连串的主题探寻路线。

发展之盼与履职所需“双向奔赴”。提案承办单位思明区文旅局多次与提案委员面对面沟通交流进一步征求建议和想法,随后,紧锣密鼓推出了“6大文旅IP、6条精品线路、100个打卡点”等官方推荐线路和攻略,举办思明City walk体验日、思明City walk种草大赛、思明City walk体验官直播等活动,并发出“倡议书”,鼓励商家、游客在社交平台发布短视频时带上“思明City walk”话题。4月22日,鹭江街道邀请区政协委员开展“微协商”,为“五一”假期的文化活动、文旅线路开发出谋划策。委员们实地视察走访,提出了围绕“厦门一等邮局”、人和路等特色建筑和市井文化、民间信仰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游客打卡地”等“金点子”,均得到了采纳,助力鹭江老街区焕发了文旅新活力。

漫步山海间,感受专属于厦门的浪漫山海,自厦门健康步道云海线、林海线建成投用后,成为游客探访厦门文化、体验本地生活的热门目的地之一。统计数据显示该路线客流已突破6300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17万人次,节假日日均8万人次。为此,今年市两会期间,有4位市政协委员从不同的切口关注山海健康步道的提升并提交提案。2月,厦门市政协提案委组织开展了协商式调研,并创新形式,把提案的“提”与“办”从办公室搬到了现场,将提案者、提案承办单位、提案委、提案委委员等组织在一起现场调研提案问题,推动相关意见建议落地见效。

在实地考察了山海健康步道-林海线盼归塔、万石沧海节点、梅海花台等节点后,委员们就“改善周边交通,进一步结合厦门地方文化,将自然景观与城市发展相结合”等建议与市政园林局、市交通局、国资委、文旅局等提案主办会办单位面对面协商交流。截至目前,万石沧海节点附近的交通已得到了切实有效的改善,“真的不堵了”“上下山更愉快了”是市民游客的心声,也是对市政协委员履职成效的肯定。

文旅优质配套服务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提标升级……在各级政协委员的助力下,厦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美丽图景正向着纵深铺展,走向更辽阔、更精彩的“诗和远方”。(记者 照宁)

 

重庆南川区政协助力旅游新业态创新发展——“178环线”火了谁?

随着暑假来临,重庆近郊消夏旅游渐渐进入客流高峰期。市民热捧的自驾游体验项目中,世界自然遗产地南川金佛山的“178(一起吧)环线”又一次火爆“出圈”。

“178环线”是以大金佛山为核心,全程178公里的环山山地自驾旅游线路,对带动南川旅游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这条旅游线路的建设背后离不开区政协的积极助力。

在今年年初举行的南川区政协十五届三次全会上,区政协常委舒从全作了“关于打造金佛山国家风景道”的大会发言,建议围绕南川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以金佛山“178环线”为风景道主干线,联动打造周边“多线、多点、多站”结构路线。10余名政协委员还聚焦进一步完善“178环线”基础设施、旅游产品、特色餐饮服务等方面内容,提交了联名提案。

委员们的建言得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该联名提案作为重点提案督办。半年来,在区级相关部门的跟进办理下,一连串“金点子”转化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措施”——金佛山“178环线”新设置“178”地标、指引牌等标识120多块;合溪镇骆九台公路、三泉镇大南丫至观音村农村公路已建成通车;还开通了从渝中区解放碑到金佛山景区的直通车……

仲夏时节,走进“178环线”上的金山镇玉泉村1000亩糯玉米基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2023年起,随着“178环线”旅游的持续升温,区政协委员、玉泉村名誉村主任刘练以市场价保底收购的方式,带领玉泉村13户村民种植了500亩糯玉米。“金佛山糯玉米品质好,深受游客青睐,一成熟就被一抢而空,13户村民实现增收75万元。”刘练高兴地说道。

“正是刘委员的帮助,让曾经无人问津的‘土货’成为如今的‘香饽饽’!今年我种植了70亩,对持续增加收入非常有信心。”村民王启刚一脸幸福地夸赞道。

除糯玉米以外,很多游客还希望买到金佛山的其他土特产。为此,刘练又积极对接沿线金佛山药蜜、土猪、青脆李、方竹笋等种植养殖农户,帮助更多村民实现增收。

沿着宽敞的柏油路驱车进入三泉镇莲花村,青山环抱村落,溪水潺绕家园。一大早,区政协委员、鹊凰民宿山庄总经理夏明月就忙得脚不沾地。随着“178环线”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莲花村旅游也逐渐“火”起来。“为了满足越来越多游客需求,我今年带动周边12户村民把原来的毛坯房进行改造,升级为农家乐,一起吃上了‘旅游饭’。”夏明月说。

“在夏委员的带领下,我的农家乐现在能一次性接待20多名客人。”曾在外务工的村民夏明福高兴地说:“我也不打算外出务工了,下定决心留在村里把农家乐搞好!”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2-6月,借助“178环线”发散效应,沿线新增15家民宿和32个高品质露营地,300余户村民将房屋进行升级改造,办起了农家乐。而这些变化,正是南川区政协发动委员积极助推旅游新业态创新发展、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的务实之举。(通讯员 李沁财 记者 凌云)

 

大连瓦房店市政协助力优化文旅产业“大格局”——融合之路怎么走才“对路”?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旅融合之路应该怎么走才“对路”?

“突出本地特色,发挥‘一业兴、百业旺’联动效应,串起‘农文旅融合’产业链……”近日,大连瓦房店市政协副主席王玖玲率领委员与分管副市长、文旅局局长一起,结合督办一件农村生态旅游重点提案,深入基层察实情,共谋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之道。

按照市委相关工作部署,今年,瓦房店市政协将助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列入年度协商计划,3月起便早早着手,展开一系列调研、建言活动。

瓦房店文旅资源丰富,全市拥有19项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辖区内将军石、仙浴湾、古城、温泉、民宿等一应俱全,加之市委、市政府重视加强全域旅游规划,不断优化文旅产业“大格局”,“一乡一景、一镇一特、百花齐放”的区域特色旅游格局业已形成。时下,以点带面加快推进“串珠成链”,是当务之急。

3月22日,瓦房店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深入位于驼山乡的烽火台、龙凤滩和位于许屯镇的龙馨温泉、金宝地温泉民宿等自然景观、旅游度假区“一探究竟”,了解掌握真实的第一手材料。

“合理保护、充分利用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座谈会上,大家认真听取各属地文旅工作情况介绍、详细了解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随后分别为两地精准“把脉开方”——

驼山乡要依托辖区内省级森林公园,树牢“一盘棋”发展理念,构建“一体化”旅游服务体系。重点在安全、交通、卫生、引流、发展民宿等方面持续发力,制定完备可行的实施方案,迎接旅游旺季的到来。

许屯镇则要注重以人居环境“小支点”撬动乡村文旅产业“大振兴”。善于发掘境内文化遗产和农业遗产,盘活“北瓦房店老镇”历史旅游资源,统筹东马屯苹果农业资源,聚集特色产业,串起旅游产业链条。

4月26日,市政协又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协调相关各方坐在一起,围绕“以点带面”推动文旅产业取得新突破开展协商。

“每年5月至10月是瓦房店旅游旺季,要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发展,善于做好‘穿针引线、以点带面’文章。”委员们建议,立足自身生态优势和文化底蕴,发展一批有特色、有内涵的多元化文旅项目,为游客提供“望得见绿、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高品质旅游体验;加强经营主体培育,找准文旅产业融合突破口,打造一批精品景区和景点;借助媒介做好“宣传引流、宠好游客”工作,让“短期网红”变成“长期网红”。

市政协主席赵迎春希望相关部门不断挖掘新的旅游资源,开发更多新的场景,同时进一步强化旅游产品差异化,以文化“加持”,让景区“出圈”。顺应发展趋势、科学系统谋划,从细节抓起,注重加强度假区、旅游景区个体点位环境、审美情趣、服务质量等方面工作,争取有更多度假区、旅游景区达到省级、国家级4A、5A级标准,进一步提升全市文旅产品的档次和水平。(吕东浩 赵凤婷)

 

湖南双牌县政协助力建成省内首个“国际慢城”——慢城,慢游,慢生活

近日,在意大利圣安杰洛市举办的“国际慢城”年会上,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泷泊镇获授“国际慢城”称号,成为我国第15个、湖南首个“国际慢城”。这也是双牌县政协助力全县文旅融合发展的又一个实践成果。

泷泊国际慢城包括泷泊镇的良村、江西村、佑里村、沙背甸村和霞灯村,面积20.3平方公里,总人口1.4万人,是一个以国际慢城文化为牵引,融中华传统“和”文化、湘南农耕文化、湿地文化于一体,集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和服务双牌县全域旅游发展双重目标于一身的国际慢城。

“国际慢城的创建,有空气质量保护、水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项指标,特别强调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负责国际慢城申报工作的双牌县政协主席何彩玲介绍,上述5个村山清水秀,阡陌纵横,四时皆景,高颜值生态环境胜过水墨丹青,有创建国际慢城的良好“基因”。

据悉,泷泊镇地处西岭脚下,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常年郁郁葱葱,负氧离子丰富,年平均气温22摄氏度。潇水月湖段流经5个村庄,水质长年保持在Ⅱ类以上。沙背甸村、霞灯村在东岸,佑里村、江西村、良村在西岸,呈现莲花造型,美不胜收。2013年,人们首次发现被誉为“鸟中活化石、鸟中大熊猫”的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在潇水月湖段一带越冬,此后,连续11年前来越冬,从未间断。

2016年,在双牌县政协八届五次全会上,县政协委员通过大会发言首次提出了建设“泷泊国际慢城”的建议。此后,县政协多次在县委常委会等会议上对慢城的概念及由来进行介绍,对双牌的创建优势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设想和建议。先后组织县“四大家”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赴外省多地进行考察调研。县委通过综合分析论证,认为建设国际慢城符合双牌县情,并明确由县政协领导牵头主抓项目建设和申报创建工作。

“国际慢城,并不是刻意‘慢’,而是强调现代化技术与传统生活方式相结合。比如,在评价体系中,有促进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城市规划的推广等要求。”8年来,县政协围绕国际慢城建设,从总体规划到具体实施,从项目建设到组织申报,多层次调研、全过程参与,先后组织各类协商会议20多次,现场调研40多次,提出具体建议30多条。该县结合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湿地公园管理等工作,先后在创建区实施13个项目。投入资金1亿多元对交通、环境、居民用水等进行提质改造,开展长江禁渔、日月湖采砂治理等环境治理工作。

吸引人们暂离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走进国际慢城,让生活慢下来,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乐趣,是打造国际慢城目的之一。自来水管道接入霞灯村;江西村主干道硬化,到集镇里程缩短1公里多;佑里村建成村文化广场、篮球场……如今,泷泊国际慢城已建成连接5个村的观光车道及环湖步行道,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创建区村民人均年收入从创建前的9567元提高到了2023年的20600元。( 通讯员 许明)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