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政协

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打造北疆“枫桥经验”政协版

2024-06-11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那我们就商量好了,你偿还原告13800元,这个事情就了结了,双方再无其他纠纷。”

“好的,这个调解方案我接受,我今天带着钱呢,现在就能转账。”

在法官和两名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以下简称土右旗)政协委员的见证下,双方当事人达成了和解,当事人杜先生在土右旗人民法院送达回证上签名、盖手印,随后当场从兜里掏出现金,交付了部分账款。

近日,“理响中国·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网络主题采访活动媒体记者团到达内蒙古包头市土右旗法院时,正好见证了纠纷调解室里调解现场的最后一步。经过长达两个小时的调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在诉前得到了解决。

土右旗政协主席伏俊奎告诉记者,由政协委员担任调解员,在诉前把双方当事人召集在一起,与法官一起对案件进行调解,这就是“政协+法院”民商事多元解纷调解模式。“这种模式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与群众联系密切、善做群众工作的优势,邀请部分政协委员担任特邀调解员参与法院调解工作,推动矛盾纠纷在源头化解。”

“政协+法院”,这种调解模式是怎么来的?

包头市政协主席赵君介绍,作为内蒙古最大的工业城市和重要经济中心,包头市民商事纠纷案件多、法官人员少,办案压力较大。面对这一现状,2022年5月,包头市政协与市中院共同印发《关于推进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实施方案》,搭建起“政协+法院”多元解纷机制运行框架,并选定东河区和土右旗两家法院作为试点,打造民商事案件诉源治理平台,成立“政协+法院纠纷调解室”。

4个月后,一组数据传来:两家法院政协委员参与诉前调解案件214件,涉及买卖合同、民间借贷、婚姻家庭、劳务争议等各类纠纷,调解成功165件,涉案资金达330余万元,到位履行资金272万元。这份成绩单给包头市政协和法院打了一剂“强心针”,带着实实在在的“底气”,包头市两级政协与10家基层法院陆续对接。

土右旗政协委员李瑞是首批特邀调解团队的一员。2022年7月,李瑞接到土右旗人民法院诉服中心的电话,邀请他去法院调解一起金额为150余万元的涉企医疗纠纷。他利用自己熟悉医疗行业的优势,找到被告方给付困难的症结,拿出了可行性方案,分批支付,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如今,李瑞依然坚持在特邀调解员的岗位上。他表示,“‘政协+法院’调解机制可以充分发挥委员们在各自领域的专长,调解过程会更畅通。”

为进一步将政协委员的调解作用向基层延伸,包头市陆续出台《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特邀调解员管理考评实施细则》《推进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联络沟通机制》,大力推动“政协+法院”多元解纷工作力量向苏木乡镇(街道)、社区(村)下沉,使多元解纷的触角向群众“家门口”延伸。截至目前,包头市和旗县区两级政协委员已全部下沉至苏木乡镇(街道)、社区(村)一线。

以包头市青山区为例,包头市青山区在区法院和社会治理中心设立了“诉前调解室”,在10个街镇依托政协委员联络站设立了“民商事纠纷调解室”,在社区(村)依托为民协商议事室设立了流动调解室,形成了区级、街镇、社区(村)三级调解网络。

“扶危济困 依法维权”“人民调解促和谐 握手言和止纠纷”“法律援助解民忧 公平正义促和谐”……在包头市青山区社会治理中心,墙上悬挂着的一排整整齐齐的锦旗,也彰显着人民群众对“政协+法院”这一工作机制的肯定。

“‘政协+法院’工作机制,创新政协委员能动履职方式,将政协工作向基层进一步延伸,打造政协委员调解阵地,促进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的有效衔接。政协力量与法院力量的结合,提高了解纷效率,有效降低诉讼成本,优化司法资源,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为包头的平安建设贡献政协力量。”赵君说道。

近年来,随着内蒙古自治区“政协+法院”多元解纷机制的积极探索和有效运行,“政协委员威望高、专业性强而且公道,请他们做调解,大家都信服”的口碑渐渐从调解室、媒体、纠纷当事人的讲述中传遍了街头巷尾。而当初由一个市级政协、法院一拍即合的想法,已经成为了全自治区政协、法院联动推广的创新机制。

目前,全区“政协+法院”多元解纷机制已经普遍推开,截至2023年底,全区1064名政协特邀调解员共参与调解案件5633件,成功调解案件3791件,入选“2023年度全区改革优秀案例”和“2023年全区十大法治事件”。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张延昆表示,下一步,自治区三级政协将进一步完善“政协+法院”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特邀调解员队伍建设,有序组织政协委员参与调解工作,着力打造北疆“枫桥经验”政协版。

(人民政协报前方报道组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