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视察调研工作动态

全国政协“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专题调研报道|看!董允坝村的“山乡巨变”

2024-05-23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我是种植高粱的大户,因为是按照有机标准种植,我们的高粱价格比市场上的都高。我还记得自己第一年种植有机高粱挣的现金有这么多——”说话的种粮大户是一位年轻姑娘,扎着马尾、皮肤白皙,跟传统“种粮大户”的印象完全不同。说到自己挣的钱,她用手上下一比,喜悦与自豪溢于言表。

16日上午,全国政协“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专题调研组来到四川省泸州市董允坝村,通过一场面对面的“坝坝会”,委员们与村干部、种粮大户、致富带头人和农民群众等开启了“拉家常”式座谈。说起自己身边的变化,群众纷纷打开了“话匣子”。

“我们的村子变化太大了,之前的路一到下雨天到处都是泥巴根本走不动,现在的道路又干净又平整。原来吃水是从水塘打上来的难免有味道,现在家家户户水龙头一扭,自来水就哗哗哗出来,吃穿住行跟城里没什么两样!”

“我也是种粮大户,感受最深的是,小时候我父亲种一亩三分地的水稻,还需要全家人帮忙收割,小孩子放学回家都要背背篓去田里帮忙。”这个皮肤黝黑的中年人笑着说,现在自己承包了400亩左右的水稻,收割、烘干、储存一条龙全都实现了机械化……

村民说到的点点滴滴,与委员们连日调研所见所感相互印证。委员们感慨,我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合作社、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新农村建设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扎实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水电路气房讯建设得到全面改善,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称得上是“山乡巨变”。

在坝坝会现场,随着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提升,还让委员们欣喜地发现不少年轻人“回流”的身影。

“我们都是致富带头人!”面对询问,“00后”返乡创业大学生王溢和罗梦几乎同时站起身来。

王溢告诉委员们,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他眼看着家乡优质农产品滞销在田间地头,非常着急。“村里很多老年人不懂如何使用互联网,而我们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并不是为了摆脱家乡,而是帮助家乡群众过上更好生活。”于是,王溢回到了家乡,选择通过拍短视频、直播带货的方式帮助乡亲们销售农产品。

“直播带货的效果怎么样?”“发货是不是方便?”“一年下来能养活团队吗?”

面对委员们接二连三的问题,王溢坦诚回应,“我们的短视频播放量半年就破亿,很多批发商上午过来,下午就能把农产品拉走。那些通过电商平台直接销售的农产品,下播后快递公司很快就会来上门取货,物流非常方便。”

委员们感慨道,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让农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围绕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集中力量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如今,随着兜底性民生建设的完成,我们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要从全覆盖,向不同人群在不同时空的不同需求转变,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精准布局。”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农垦局局长苏莉说。

“农村医保的缴纳情况怎么样?”“土地流转的协议是跟谁签订的,价格是多少?”“村集体收益是怎么分配的,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的占比多少?”……委员们边了解边思考,院坝“协商”的声音越传越远。

“‘三农’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随着各项政策举措的推进落地,我们一路上看到老百姓的日子都是红红火火,相信董允坝村的明天也一定会越来越好!”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齐扎拉的愿望,也是整个调研组对乡村全面振兴的深深期许。

(记者 包松娅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