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委员风采
郭媛媛(左五)与学生在“金驼微影视节”现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郭媛媛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丰台区政协常委,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央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专家组文化艺术组副秘书长、北京市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常务理事、丰台区知联会会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知联会理事长,2022年度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提名奖,2023年度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获得者。
初识郭媛媛,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培养新质生产力创新人才要加快基础培育的‘境育’、数智素质的‘新育’和能力的‘合育’。”
“实现城市安全治理关口前移,建设‘韧性’城市是风险防控的战略选择。”
“加大对如校园纠纷案伤害险等有关赔偿范围、责任、义务、要求的强制规定。”
教授、院长、“网红”委员,随着时间递进与履职工作的深入,围绕在郭媛媛身上的诸多标签时刻更新,但在内心深处,她觉得自己从未改变。
即使装在不同的器皿里,水还是水。多年来,郭媛媛仍然是那个郭媛媛——黑长直发、面容白皙温煦,身量不高却蕴含着勃勃生机,金边眼镜片后的双眸笃定有神,仿佛一切问题都可以在她这里找到答案。
郭媛媛身上,交织着时代儿女特有的家国情怀和自少年时代便葆有的锐利和警醒。她热烈地谈论履职中的点滴收获并感发出:“履职,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讨论人工智能时,她的好奇心不亚于年轻学者:“赛博‘永生’后,哪些‘信息’是构成‘自我’的部分呢?记忆可以复制、知识可以传导,那‘他人的记忆’是不是‘我’的一部分呢?不同个体的‘自我’之间还有差别吗?”
“一个纯粹主义者”
“纯粹”大概是“解锁”郭媛媛最快的符号密码,她享受尽全力去把热爱的每份工作做到极致的过程。
“我会说自己是一个‘纯粹主义者’,读书、教学之外,我几乎将全部精力与情感,毫无保留地投入政协工作,扑下身子去贴近、感知,认真努力地学习、提升,不计得失,尽力作为。”
学生时代,文学一度是郭媛媛生活中的一道霞光。“从小我偏内向,小时候孩子们喜欢荡秋千、踢毽子,我都不(喜欢),我更喜欢躲起来读书,后来孩子们也有人爱跟着我一起读。”
说起那段童年时光,郭媛媛话语中有种浓郁的怀想意味。15岁时,在诗里,她找到了志趣所在。“那时我随身带着一个小本,有灵感了就记录下来,海棠、落日、月影都是小本上的‘常客’。”
王蒙《青春万岁》的序诗是她“背得最熟的一首诗”。走过不惑之年的门槛,郭媛媛仍能清楚地念出那首在青葱岁月引发宏大憧憬的诗句: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让我们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
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
……
多沉重的担子,我不会发软,
多严峻的战斗,我不会丢脸。
那也是郭媛媛从心底里发出的真切呼唤、渴望与向往,以及要献身祖国、建设祖国的自豪与责任、豪情与壮志。
诗以咏志,余音袅袅。时间拨回到20世纪80年代,在家人的劝说下,成绩优异的郭媛媛考入卫校,然而不久她便发现,自己实在不擅长做动物实验,也不擅长精准比对生物化学等实验数据。
“家里人都希望毕了业找个稳定的工作嘛,但我在卫校3年,每年回家都会和家里人‘抗争’。那段时间,我一直坚持大量看小说,长期记日记、写散文诗。”讲到这,郭媛媛神色坚毅:“我是一定要走自己的路的。”
认定目标后,郭媛媛通过刻苦自学,改换了赛道,开始在学术路上一路“狂飙”。在硕士、博士以至博士后研究阶段,她分别进入苏州大学、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经历了从医学到文学、再到新闻传播学的学业转变。
“硕士阶段选择文学(专业),主要因为自己还没认识几个字时就开始读文学书籍的兴趣。”直到南京大学中文系读现当代文学博士,郭媛媛才恍然:“从事文学研究与文学爱好完全不是一回事。”
随着阅历渐长,郭媛媛在人生选择上愈发驾轻就熟,她不再在意别人的评价,也没有了身份的焦虑,身上的包袱层层卸去,更坦然自如的姿态也随之露出——硕士毕业后,她曾做过世界五百强外企的总裁行政助理,博士毕业后,她在国家级出版社担任过总编助理、编辑部主任。此时,波澜不惊的生活一晃几年,她却总想着“做点更有用的事”。
直到进入复旦大学做博士后的这段时间,复旦新闻学院“入世、报国”——以专业精深,逐有用于世,求报效家国、服务民生的理念,触动了郭媛媛。“传媒更直面社会,有助于构建关于世界、发展、规律的认知,更深刻理解社会,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今天在她看来,保持对社会的观照更是有必要的。“讲好老百姓关心的事,就要让老百姓知道政协在干什么、政协委员在说什么;更要运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用特别是青年群众更方便接受的新技术和设备,讲好委员故事,讲好政协故事,讲好中国制度故事。”
“老师要当梯子”
“做好自主通用人工智能设施准备,建构多元主体协同研发体系……推动头部科技企业以中文为语言,中文文本、语料为主要数据来源,开展自研预训练及模型建构深层次合作。”2023年,郭媛媛在全国政协“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专题协商会上的发言,立足时代需求,带着教育思考,亦为解决当下发展之困。
这位曾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发言人很快就与讲台上的身影重合了。
“数字文明当前体现在人机协同、媒介升维和深度游戏化。举个简单的例子,当电子游戏逐渐改变传统社交方式,形成新的趣缘群体,以游戏化趋势和基本形态,趋向人机协同、游戏媒介范式……”
2024年5月,讲台之上的郭媛媛语速依旧很快,用词量大,讲到兴头上,她会将手抬起,以掌下劈强调重点。她不点名,声量也不高,但只要她开始讲话,嘈杂的声音都会倏忽消失,所有人的注意力都会被讲台上的她吸引过去。
委员履职和科研教学,融合在郭媛媛的日常工作中,也凝结进她的提案里。
“有价值的研究和提案,应当关注对社会发展具有根本性、全局性、普遍性的问题,把当下和长远结合起来。”早在2019年,郭媛媛就注意到“人工智能+”领域的问题,“当人类在忙着永生的时候,机器正忙着成为人。”郭媛媛认为,作为培育创新人才的“主力军”,高校必须高质量推进高等“数智教育”,培养能够充分利用机器的力量创造正向价值,同时富有人文精神的新质生产力创新人才。
讲台上的郭媛媛清醒、犀利,但讲台之下,提携后学、甘当人梯,才是她的真实写照,尤其是这个“甘”字。
教学工作中,郭媛媛一直避免采用抽象的说教方式。“2008年,我在教授《媒体组织与策划》这门课时,因为没有成熟教材可以参考,基于应用特质,我和同事们一起创建、打造了学生专业实践‘金驼’品牌,由传媒技能综合展示、网站制作与运营、摄影摄像实践等一系列的实践教学环节融汇产生的综合创新实践活动。”
“以身示范,做出来的比说教更有效,在教给学生更多知识的同时,更要给学生成长所需的滋养。”郭媛媛说,当年只是传播学一门课的专业实践活动,如今已探索、形成一个“环境拟真、业务模真、项目实战,培育复合型、应用型传媒经管人才”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从‘金驼杯’到‘金驼网’再发展为‘金驼月’‘金驼微影视节’,一年又一年的‘金驼’实践活动滚雪球式地壮大。”在学校相关学生实践经费支持外,郭媛媛也自掏腰包,她的朋友圈里,最多的是她为学生打call的“广告”。
而她所做的一切,“不图什么,老师要当梯子嘛,要扶着这群学生。希望孩子们踩在我的肩膀上能攀登得高一些,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让思考走在前面”
自2011年成为北京市丰台区政协委员开始,郭媛媛开启了连续10余年的履职之路。2018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后,郭媛媛坚定地表示:“为国为民,我将‘从新、从心、从信’出发。”
对郭媛媛而言,“家国情怀”不只是慷慨陈词,更是她付诸行动的躬身践履。次次不落、全程融入、时时在线,是郭媛媛在政协活动中的状态。
2023年,郭媛媛获得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此前,她走访调研的脚步遍布云南、重庆、安徽、湖北、江西、吉林、北京等地;仅这一年,她提交提案12件、社情民意信息36篇,参与学习活动7次,在委员履职平台约26个主题议政群频频发言,共参加了126次全国政协各类活动……
用她的话讲,“人民政协为人民,以纯粹忘我为国为民,高质量建言资政实现委员作为不是空话,能在政协的平台上作出贡献,我觉得很幸福!”
让思考走在前面,对“热现象”作“冷思考”是郭媛媛分享的“履职经”。
履职多年,她满怀对人文和现实问题的关切:如何培养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人才?如何让功能性游戏助力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何让民族村寨高质量旅游助力高水平“三交”……2024年,郭媛媛又用一次次的调研、一条条的建议为这些问题寻找“最优解”。她的关注点没有停顿在自己熟悉的新闻、教育领域,而是“跨界”延伸出多个“触角”。
“跨界”容易,“跨准”难。郭媛媛说,政协是一个融合的大平台,可以“跨”得大,只要思考深;可以关注杂,只要说得实。履职要说好“内行话”,意味着委员要付出更多。郭媛媛总在想,每个人都可以倾尽全力去做好一件事,这件事可以成就不同于他人的“非凡”;这“非凡”如果是在更重要的担负、更广阔的社会面对,在更多为社会、群体、他人的利益中,这就可以叫做事业了。
“仅2023年一年,就参加了126次全国政协各类活动。您的动力来自哪里?您的初心是什么?”记者问道。
她不假思索地说:“国家需要!”
记者手记
可贵的,仍是为国为民的心
在与郭媛媛的交流中,有一个深刻感受——为国履职、为民尽责永远是她的逻辑起点。
我们从她的学思历程聊起,聊到她生命中的不同选择,聊到她对于当下现实的追问。不论是正在研究的课题,还是多年来的履职经历,郭媛媛的目标只有一个:“将群众期盼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大局紧密结合,产生最大的共鸣和效益,找到最可行的解决之道。”
“不存旁观之心、不为消极之举、不图名利之得。”郭媛媛说,未来会继续投身凝心聚力、决策咨询、协商民主、国家治理第一线。
政协没有名誉委员,只有责任委员,所有委员都应该保持奋斗者的姿态和干劲,始终心系国事、情牵民生,当好人民政协制度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
(记者 李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