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建言

尝到“甜头” 奔向“田头”

2024-04-15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虾苗身影雀跃,在青色的稻苗间自由穿梭,勾勒出一幅稻虾种养的最美“春耕图”……多次走进田间地头的全国政协常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谢茹将这番“丰”景尽收眼底。4月12日,她来北京参加全国政协召开的“调动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的种粮积极性,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双周协商座谈会,更是将“一线”鲜活的调研成果带到了现场。

“因地制宜地发展稻虾种养,让农民尝到‘甜头’,涌向‘田头’。”谢茹坦言,一直以来,保障粮食安全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在我国粮食连年稳产高产的背后,却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农民种粮、地方抓粮内生动力不足的现象。究其根源,还是种粮效益低、没赚头。

“如今,这种稻渔综合种养的模式,则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多收’,充分激发了当地的粮食生产积极性,粮食安全根基夯得更实。”谢茹说。

在谢茹的手机上,就有这样一张稻虾连作及普通一季稻生产效益测算表,上面清晰地记录了两者的田租、虾苗、机耕整田、肥料、农药等多项数据开支,综合收益对比也是一目了然。

全国两会前后,谢茹到江西产粮大县永修县和彭泽县开展调研,发现两地分别采用的轮作模式和共生模式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当地老百姓和基层干部都对稻虾种养非常认可。

“你看,普通一季稻纯收入340元,稻虾连作综合纯收入2298元……算下来,亩均综合收益提高了数倍。”谢茹说,在彭泽县调研时,当地干部群众不仅算经济账、生态账,更算政治账,“只要是稻虾田,没有出现一分一厘土地抛荒,省市下达的粮食播面及产量任务,连年超额完成,真正确保了稳粮保供。”

还有一组数据对比引起了她的注意,当地在实施稻虾种养后,每亩地的肥料投入从150元降到了100元,农药投入从60元降到了30元。“用当地农民自己的话说,‘打药没打药,问问鱼虾就知道’,这也折射出大家对稻虾种养的品质信心和安全底气。”谢茹笑着说。

在彭泽县,当地稻虾种养采取的是传统的共生模式,即在稻田里挖养殖沟,对虾进行育苗,以提高其成活率,确保既宜种又宜养。

“对于沟坑的面积,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的《稻渔综合种养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中有明确规定,占比不超过10%。当地农民按照比例设置沟坑,但在实际认定中,相关部门往往不将其视为耕地面积和播种面积。”谢茹说,“我在现场看到,这些沟坑并不深,要种回水稻,随时都可以实现。而且,在除沟坑外的剩余面积里,当地农民将稻苗种密一点,同样能保证株穴数和粮食产量。”

为此,谢茹在座谈会现场带来了大家的心声。“基层都希望我呼吁一下,建议相关部门统一对沟坑面积的理解认定,比如,将按要求比例设置沟坑且具备复播条件、播种株穴数量不少、粮食产量不减的,不视为减少耕地面积和播种面积。”

自从关注稻渔综合种养话题后,谢茹查阅了不少资料。她介绍,2021年,我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3966.12万亩,面积超100万亩的省有10个,按照水产养殖对象分,有稻虾、稻鱼、稻蟹等8大模式。可见,江西两县的实践只是全国稻渔综合种养的缩影。

“一稻一渔,虽然只是小切口,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种粮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让千家万户从‘要我种粮’向‘我要种粮’转变。建议进一步推广综合种养,提高种粮效益,农民喜笑颜开,就是最好的证明。”谢茹说。

(记者 徐金玉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