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政协

在“浙里”:更多的“不可能”正变成“可能”

2024-02-01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人民政协报讯(记者 鲍蔓华)实施“AI+未来工厂”创新引领行动,推进AI大模型在工业领域落地应用,打造智慧供应链、智慧物流、智慧港口等创新场景,加快培育智能化现代服务业……近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再次加大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支持。作为数字经济大省,浙江提出,到2027年,要实现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3000家,总营业收入突破10000亿元等目标。

根据《意见》,在核心技术突破上,浙江将加快实验室体系建设,瞄准人工智能技术理论前沿,加强基础性原创性科学研究。这让浙江省政协委员、之江实验室副主任袁继新既有成就感又有紧迫感。

袁继新告诉记者,过去一年,浙江省全面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强省建设,首家国家实验室挂牌运行,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9家,新增自主培养两院院士3名,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4位,有力推动了创新型省份建设。之江实验室则在2023年成功研制“智加X10”“极光1000-慧眼”两款全国产化星载智能计算机;打造了天文大数据计算与服务平台、材料智能计算平台和生物智能计算平台;在智能计算赋能科学研究的能力建设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袁继新认为,当下,要充分发挥智能科技支撑作用,在服务国家科技战略上展现浙江担当;促进区域智能产业协同赋能,支持全省人工智能示范场景建设;强化基础研究战略定位,构建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创新生态。人工智能已成为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如何抓住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厘清科技竞争的本质成为制胜关键。为此,需要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创新源头作用,合理配置人工智能领域基础研究投入,构建和完善领域创新生态,既要善于找准赛道,加大力度瞄准原始创新,也要勇于抢占新赛道挺进科学探索的“无人区”建立先发优势。

据悉,在浙江出台的系列实招中,计划加快构建以杭州、宁波为核心,其他地区特色差异化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格局。与此同时,建设省级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区,发展类脑智能、人形机器人、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围绕“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人工智能融合产业集群。

在“浙里”,更多的“不可能”正在变成“可能”。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