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工作

同心温暖人心——中华职业教育社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小记

2023-08-16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一间间透明玻璃房错落分布,在每个房间里,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再加上补光灯、麦克风、电脑,以及到处摆放的刺梨汁、菌汤包、核桃仁等毕节土特产,便构成一个直播电商的小生态……走进贵州毕节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训室,人们第一时间会分不清:“这里是学校,还是公司?”

“依托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扶持引导,我们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得到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大力支持。”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长郭佳伦表示。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5周年和毕节试验区建立35周年。毕节,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深情牵挂的地方。毕节试验区建立35年来,统一战线各级组织倾情倾力,坚持不懈开展大规模、全方位、多层次的帮扶活动。作为统一战线的一员,中华职教社在中央统战部的统一部署下,以提升毕节职业教育水平为抓手,从“同心温暖工程”、扶贫帮困、捐资助学、教育培训、产教融合、校校(企)合作等方面着手,帮扶毕节大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用心用情谱写了一曲助力毕节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赞歌。

“同心温暖工程”是一项由中华职教社具体组织实施的,以智力扶贫为特色的公益性项目。项目计划每年投入资金500余万元,采取联合办学模式,招收毕节市初中毕业生在毕节市的中职学校学习一年基础知识后,再到东部发达地区合作学校学习一年专业知识,最后由合作学校将学生输送到预定企业实习一年,争取在企业就业。

“‘同心班’学生进入学校后,学校对学生们的学费和书本费进行了减免。中华职教社每年对学生进行资助,还经常来看望‘同心班’的学生,在一年的学习结束后,中华职教社还将整合发达地区的资源,将学生们送往发达地区继续学习。”谈起“同心温暖工程”对孩子们的帮助,毕节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同心班”班主任刘远会满怀感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自“同心温暖工程”项目启动以来,中华职教社协调东部发达地区职业学校对毕节职教城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培训,协调上海、重庆、杭州等发达城市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帮助毕业生从“能就业”到“好就业”,实现就业梦想。

“同心温暖工程”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毕节试验区经济提速、民生改善、社会和谐,成为职业教育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品牌、拓展多党合作渠道的重要载体、传递党和政府温暖的重要途径。

据统计,2018年以来,中华职教社“同心温暖工程”积极协调争取“同心温暖”项目基金会和上海海川剑鑫教育集团支持,为毕节组织实施“同心温暖工程”,惠及困难学生1.45万余人,资助金额累计6450余万元;实施“宏善教育”助学项目,援建小学1所、培训骨干教师1500余人、资助孤残儿童并培训培养学生完成大学学业100余人,涉及资金累计1700余万元;指导毕节市中华职教社开展“泛海助学”行动,9370名学生获得资助,资助金额累计4685万元,帮助毕节市困难学子解决就学难题。

携手合作添动力,倾情帮扶结硕果。中华职教社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做好东西部职业教育资源的合作共享,广泛开展联合办学、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联引发达地区优强职业院校和企业与毕节职业院校结成帮扶对子,先后推动开展穗黔交流、沪黔协作、粤黔互访、湘黔合作相关活动,参与毕节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促成6所省外院校与毕节结对帮扶,协调14个发达省市32所优质职业院校与毕节17所院校结对合作。在中华职教社的帮扶下,毕节莘莘学子享受到更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走向更广阔的就业舞台。

在中华职教社的大力帮扶支持下,毕节职业教育发展取得累累硕果。截至目前,拥有1所 “国示”、3所“省示”、2所“国重”和6所“省重”中等职业学校。

人才是第一资源。作为人口大市的毕节,拥有900多万人口,数百万劳动力,人力资源储量十分丰富。中华职教社深入挖掘毕节人力资源潜力,帮助对接协调有关资源,为毕节培养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毕节试验区“职教扶贫、东西协作”积极探索新路子。

聚焦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职教社先后开展乡村干部、建档立卡贫困户、教育系统干部等培训,实施“职教专家毕节行”和“职教名师毕节大讲坛”智力帮扶活动,共举办专题讲座13场、座谈会16次,6000余人参加活动。

乡村要振兴,关键在干部。2021年以来,中华职教社先后开展了毕节市职业教育中高层干部“提能强质——干部培养工程培训班”“同心温暖工程毕节助学项目”“毕节市职业院校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班”“毕节市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训班”等培训活动,累计1000余人参加培训,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中华职教社的倾情帮扶聚焦“扶志”“扶智”相结合,在毕节试验区开展专家讲座、名师大讲坛、校长和教师培训、干部和农村致富带头培训等,帮助毕节试验区培育能工巧匠、提供技术支撑,有效激发内生动力,助力毕节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夯实了毕节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

在中华职教社的倾力帮扶下,毕节试验区从“人口数量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转变,谱写了中华职教社参与毕节试验区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璀璨篇章,为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建设贯彻新发展示范区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记者 孙金诚 通讯员 穆菲琳)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