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风采

我的履职故事|杨钰尼:舞出“家乡美”

2023-08-15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杨钰尼: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校长

7月31日,在昆明参加完云南省体育舞蹈大赛的杨钰尼,一早带着孩子回到红河县,便“无缝”投入了新的排练。虽然身体有些疲惫,但大家都还兴奋着。看着孩子们自信的舞姿,杨钰尼不由想起了几张“不自信”的脸——

那是8年前,还是大学生的杨钰尼在家乡创办了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来这里的孩子有想学习拉丁舞、街舞和芭蕾的,但对哈尼族传统的音乐舞蹈却知之甚少。有一天,杨钰尼的几个外国朋友来到中心,孩子们非常腼腆,不敢与他们交流,更别提展示歌舞了。于是,杨钰尼想了个办法——“互相教”,外国大朋友教英文歌,哈尼小朋友在她的带领下教哈尼歌。气氛慢慢活跃起来,孩子们不一会儿就学会了哈尼族儿歌《阿密策》,跟外国大朋友一起唱得欢声笑语。

从那之后,如果再有朋友来这里,杨钰尼问谁会唱哈尼歌、跳哈尼舞,便会有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地举起来,自信的笑容在他们稚嫩的面孔上浮现。孩子们不再觉得这些珍贵的民族艺术是村子里的、是土的,逢年过节跟村里的人一起载歌载舞,碰到别人不对的地方,还会当起“小老师”,去纠正动作。

这些变化更加坚定了杨钰尼的信心——把哈尼族的文化传播出去!

其实,杨钰尼最初的信心就来自悠久的家乡民族文化。她出生在红河县一个美丽的哈尼山村,母亲是红河县首位民族民间舞老师。在哈尼梯田边的儿时岁月充满了民族文化熏陶,民族舞蹈热烈昂扬的舞姿在小小的杨钰尼心中扎了根。上初中时,杨钰尼便开始尝试编哈尼族舞,后来又在大学坚决选择了舞蹈表演专业。“哈尼族有这样好的舞姿,这样热烈的生命力,为何不在更大的舞台上跳给更多人看?”杨钰尼想的是,不仅是自己,还要带领哈尼族的孩子们一起唱起来、跳起来!

2018年,杨钰尼大学毕业,她的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已经开办了3年。虽然困难重重,但她硬是凭着一股劲儿往前闯——拜访老艺人路途遥远,就专门花时间学开车考驾照;舞蹈教师资源易流失,就总结经验,学习团队管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发现自己越来越坚定地想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所以,毕业后回到家乡、深入基层,于杨钰尼而言,这是一个意义重大,同时也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决定。

一头扎进村子里——这是杨钰尼毕业后的工作常态,她也乐享其中,因为“只有更加深入地挖掘,保护好哈尼文化,才能更好地创新创造,为非遗注入时代活力”,也因为“非遗传承最缺的就是年轻血液”。

这几年,杨钰尼作品不断,在这些具有浓郁的多声部民歌、乐作舞、哈尼儿歌、器乐、手工艺风格的作品中,古老的文化与时尚碰撞,令人印象深刻。她还和来自云南不同地区不同职业的年轻人一起组成了云南民族街舞团,用街舞等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家乡热爱的情感。

今年,年轻的杨钰尼成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她在《加大活态世界遗产哈尼梯田保护传承力度》的提案里自信地呼吁:提高对哈尼梯田和哈尼农耕文化的保护传承力度,深度挖掘并适度利用其经济、旅游、文化传承等多重价值,为类似农业类活态世界遗产的发掘、保护、利用和传承提供“中国经验”。

不久前,杨钰尼收获了一份珍贵的荣誉——“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基层是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大舞台,我希望我的这些经历能给同学们带来一些启示。无论选择留在城市还是回到乡村,都要始终保持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着。”对于站在人生新起点的毕业生们,杨钰尼想说的是,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敢于担当,敢于创新。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牢记自己的根和源,守正创新,用自己的所长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记者 谢颖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