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地方政协
编者按: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连日来,多地政协围绕激发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活力开展协商活动。关于人才发展问题,各地政协委员和专家提了哪些“金点子”、好做法?我们一起来看——
福建省政协专题协商教育、科技、产业、人才一体化推进——
干事有舞台 发展有空间
国之命脉,重在人才。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部署、整体谋划。
“要站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的战略高度,推进人才共育、平台共建、难题共解、责任共担、成果共享,形成教育、科技、产业、人才互为支撑、有机联动的良性发展格局。”日前,福建省政协围绕“教育、科技、产业联动,培育使用创新人才”召开专题协商会,省政协主席滕佳材在会上如是说。
“在调研中发现,福建省教育和人才资源还是不足、科技和产业层次依旧不高、教育科技产业人才循环互动效果仍是不佳。”省政协副主席阮诗玮认为,要从“壮大教育、科技、产业、人才资源上”“推动教育、科技、产业、人才联动上”“完善教育、科技、产业、人才联动机制上”“在科技人才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上”实现“四个新突破”,真正促进教育、科技、产业、人才深度融合、有效联动。
实现教育、科技、产业、人才一体化推进,不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局所需,也是福建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所趋。
在省政协常委宋志刚看来,一体推进全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首先要从优化顶层设计入手,从强化领导体系统筹和政策协同方面发力,特别要依托龙头企业和职业院校,规划布局建设先进制造业实训基地,积极打造国家级创新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区。
“当前,全省高等教育整体规模偏小、头部不尖,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较慢,导致高素质人才供给难以满足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紧随其后发言的全国政协委员谢素原呼吁,大力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导向调整和模式改革,构建起高水平研究型人才培育体系。
“我们还可借鉴试行博士生双导师制,以解决产业实际问题为选题,在培养阶段赴企业从事研发工作,缩短学用落差。”省政协常委林修凤则从如何构建福建产业教授制度方面提出建议。
省政协委员杨默认为,应定期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关于各行业技能型人才评价的意见建议,动态优化调整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依据,为更加高效、合理地开展技能型人才评价提供坚实基础;省政协委员黄华春希望,尽快搭建教育、科技、产业、人才联动综合平台,有效推动教育、科技、产业、人才工作协同联动。
随着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全社会对创新的需求越发凸显,在打好各部门一体联动“组合拳”的基础上,更要下好创新发展的“先手棋”。
省政协常委曹宛红建议,要推进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省内外优势高校院所支撑、省内成长型科技企业参与的创新联合体建设,进一步促进全产业链创新能力提升和产品价值攀升。
省政协常委许勇铁赞同之余,希望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合作,着力加强与创新联合体、企业联合体、专业化科技转化服务机构协作,建设一批功能齐全、产业覆盖广泛的中试基地和概念验证场地,转化新成果、输出新产品、孵化新企业、培育新业态。
省政协委员郑竹群紧跟着提出,要针对科研投入低、基础研究弱、创新平台多而不强、人才政策吸引力不够等问题,全面聚焦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提升创新人才培育使用效能。
针对委员们的建议,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逐一回应。福建省副省长林瑞良多次肯定省政协调研协商成效,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吸纳,全面推动落地见效。
滕佳材表示,要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全省“四大经济”发展,在教育培养上强化创新理念、在科技进步上紧盯创新成果、在产业转型升级上聚焦创新驱动、在人才使用上坚持创新标准,加大力度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使各类人才创新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不断为福建发展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记者 王惠兵)
深圳市政协开展“筑巢引凤 台青就业话你知”活动——
“深聊”入心解疑难 同频共振向未来
“住房、职业发展规划、医疗、教育是台湾青年到深圳最关注的问题。这里为青年人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天地,希望能得到更多就业指导和惠台政策的指引,打消台湾青年的顾虑。”日前,在深圳前海玉山银行举行的“深聊会——筑巢引凤 台青就业话你知”活动中,几位台湾实习大学生表示。
“深聊会”是深圳市政协开创的协商议政新平台。本次“深聊会”由深圳市政协主办,台盟深圳市委会承办。活动旨在助力台湾青年抢抓机遇,与深圳同频共振一起向未来。会上,来自深圳台商协会、玉山银行、微众银行、创博汇等单位的多名台湾青年代表,围绕主题,就台湾青年在深圳就业、创业、生活等问题积极建言。
“深圳为台湾青年提供了筑梦的机会。”展邑文化体育有限公司总经理简诚毅表示,没来过大陆的台湾年轻人,并不知道深圳的发展机遇。希望能加大在岛内宣传力度,让更多台湾青年认识深圳、了解深圳,来深圳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从2010年开始在深圳深耕法律工作的深圳台商协会青委会委员、广东良马律师事务所律师张艺龄表示,近年来,深圳市对台湾律师执业范围进一步扩大,非常有利于台湾青年发展。“我身边还有很多台胞对惠台政策不太清楚,作为深圳台商协会的网络代言人,愿意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加大惠台政策的宣传解读,帮助台胞更好融入深圳生活。”
“从海外归来后与家人一起来到深圳,发现这里与想象中不一样,惊讶于大陆的发展变化。”深圳台商协会青委会委员、六福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产品总监李建翰表示,作为金融行业就业者,发现深圳整体环境非常好,台胞分布于各行各业。希望加大对住房、财税、社保、子女教育等惠台政策的宣讲,让更多人了解并能享受到优惠政策。
玉山银行资金清算专员谢贝,几年前从台湾到深圳参加台湾大学生实习,加深了对深圳的了解,实习期满后获得留深工作机会。她表示,“希望能搭建更多深台交流平台,让台青在深圳就能感受到家乡气息,也让更多人了解台湾。”
“深圳是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台湾青年选择深圳作为实现梦想的舞台,未来有无限可能。”台盟深圳市委会主委林娜表示,深圳是一座有活力、开放包容的城市,台胞来到深圳就是深圳人,也是“自家人”。希望台湾青年和深圳青年加强交流互动,携手打拼,让青春在深圳这座魅力之都绽放异彩。
深圳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主任范坤表示,希望台青们讲好“深圳故事”,做好惠台政策“讲解员”,推进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三联通”,吸引更多岛内台青来深创业就业和生活。
深圳市政协副主席王大平表示,台湾和大陆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台湾还有很多年轻人没有来过大陆,台湾青年在深圳找到发展事业的舞台,也要把深圳创新创业的故事带回岛内,让岛内的亲人朋友们了解大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美好的生活图景,要鼓励台湾的兄弟姐妹们来大陆看一看、走一走,两岸民众在交流交融中增进互信和共识,讲好“两岸一家亲”的故事,共同为祖国统一贡献力量。
(记者 孙金诚 通讯员 吴红燕)
湖南湘潭市政协专题协商落实就业优先战略——
做深做优就业文章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我市科教资源丰富,请问市人社局领导,我市下一步采取哪些措施实现本市大学生充分就业,缓解我市人才压力?”
“今年,我市将归集精选5万个以上符合大学生就业预期的优质岗位,定向精准推送给在潭高校毕业生,让学生有岗位可选。”
近日,湖南省湘潭市政协召开常委会会议,就“深入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开展专题协商,在互动环节,大家积极举手提问,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现场作答。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精神,湘潭市政协将“深入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列为今年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专题调研协商课题。4月至7月,调研组深入5个县(市、区)、市直部门、高校、园区实地调研,并赴江苏、广东开展学习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最终形成调研报告及建议案。
调研组发现,近年来,湘潭市坚持就业优先,以解决“双找双拓”——即人找岗、岗找人,人拓能、岗拓量——核心问题为导向,在提高就业服务能力、保障重点人员就业需求等方面卓有成效。但落实就业优先战略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打造‘湘菜师傅’‘湘潭家政’‘莲城技工’‘种养能手’等特色劳务品牌”“在乡镇(街道)设立就业服务驿站,每个村(社区)设立招聘市集点,为辖区企业、商户、村(居)民打造家门口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立富余劳动力资源库和用工资源库,分别列出求职需求清单和岗位供给清单”……建议案从形成稳就业强大合力、实现充分就近就业、创新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和谐就业关系等四个方面提出了12条具体建议。
会上,8名政协常委、委员就促进民企稳岗拓岗、建立健全“政校企”联动机制及加大城市营销力度、打造“逐日”经济等建言献计。
“问题定位精准,分析深入具体,建议切实可行,展示了高超的参政议政水平和浓厚的民生情怀。”湘潭市政府副市长丁诚表示,市政府将认真梳理归纳采用常委、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措施。
“采取适当方式促进就业,让群众得以安其职、乐其业,已经刻不容缓。”湘潭市政协主席杨真平说,全市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进一步做好深化、细化、优化文章,善作善成,务求实效,持续助力就业优先,助推共同富裕。
(刘洋 王双)
大连市政协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人人皆可成才 人人尽展其才
“完善层次体系和保障机制,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立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要求,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努力增强技工教育适应性,加快培养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
近日,大连市政协召开双月协商座谈会,就“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议题,与9个党政职能部门负责人面对面协商。
2022年8月召开的大连市职业教育大会提出,实现职业教育发展与城市文化相融合、与产业升级相吻合、与城市发展相契合。着眼构建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新格局,市政协常委付晓辉提出,坚持面向市场、面向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组建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位一体”的市域高新技术产教联合体,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四链接通”。
近年来,国家围绕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出台了若干政策。“完善配套措施,保障职业教育各项政策落地落实。”市政协常委王青鑫建议进一步增强政策落实的有效性,针对职业教育多头管理、学校类型多等特点,充分发挥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完善职业教育协调督导机制,协调各部门力量督导政策执行情况。建立政策执行监测评估机制,及时发现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打通政策落地见效“最后一公里”。
“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来自大连工读学校的宫琳委员呼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从中小学生启蒙教育抓起,通过开展“职业活动月”“职业教育体验”等活动,推进“大国工匠”“能工巧匠”进校园、进课堂,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完善企业员工职业再教育制度,夯实企业发展基础。”来自大连冰山冷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周小强委员建议,加大对企业职业再教育的支持力度,制定配套政策,建立职业再教育基金,支持鼓励职工参与职业再教育。政府可以考虑设立专项资金,为企业提供财政支持,降低企业培训成本,鼓励企业积极参与。
应邀参会的辽宁省人大代表、大连工业大学教授赵秀岩提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助力乡村振兴”的设想。她说,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在农村地区从事现代农业经营的专业人才,与正在加快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密切相关,应着力培养一批有知识、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使其扎根农村、深耕现代农业。
“我们将以时不我待、真抓实干、勇毅前行的作风,加快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会上,大连市副市长刘东立现场回应各界关切。市教育局、发改委、人社局、工信局、财政局等部门就委员共同关心的问题在互动交流中聚共识、寻良策。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大连市政协副主席王玲杰表示,市政协将持续聚焦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难点问题深入协商建言,并将紧盯具体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性调研、视察活动,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她希望广大委员积极引导周围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技能人才的职业认同感,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吕东浩)
浙江龙游县政协助力青年返乡就业创业——
进龙企议未来 肯奋斗正青春
“我是龙游籍准大学新生,家人和身边朋友都希望我毕业回家就业,大家都说龙游就业环境、生活环境好,与其他城市相比有哪些优势更能打动我们?还有什么政策支持惠及我们大学生?”8月9日,浙江省龙游县政协龙游中小企业政协委员会客厅“龙有情·青雁归”协商现场,吕强明首个提问就锚定了龙游本地的就业创业政策。
围绕“青年新,龙游新;新新不停,生生相续”主题,龙游县政协经济委组织80多名准大学生、大学毕业生、选调生走进龙游企业,这既是龙游县政协经济委主打的协商品牌活动,也是对县委持续推进“龙凤引·游子归”十万青年汇龙游行动的延伸拓展。
“我们出台了‘六奖六补六保障’政策,其中包括‘人才金房券’‘教育券’等。”会客厅内,县委人才办人才工作科科长冯炜熹的回答毫不含糊。
活动中,青年大学生们还参观了龙游县内中孚精机、禾川科技、李子园等企业,零距离感受“龙游智造”的魅力和精益求精的龙商文化,感受着家乡的“青和力”。
“我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定向生,毕业后一定要为龙游医疗事业贡献力量。”准大学生苏瑶表示。选调生毛强毅今年正式入职龙游县经信局后,深刻体会到龙游对“新龙游人”的包容,他表示会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做个好干部。
“我们见证了300多名龙游学子的成长。”衢州市政协委员、龙游中小企业政协委员会客厅牵头人吴树良,是青年走进龙商活动的最初发起人和组织者,他顺应企业家求贤若渴、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呼声,连续5年为企业和青年人才牵线搭桥、出智出力。
本次活动还举行了“青年发展型明珠城市建设观察员”聘书颁发仪式,5名优秀青年企业家担任“观察员”,为龙游发展建言献策,形成青年发展与城市发展“双向奔赴”。
“‘贝尔的未来在龙游,贝尔的未来在青年’,我们特别欢迎你们来贝尔。”龙游贝尔轨道装备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邹小魁是“新龙游人”,他分享了贝尔轨道的创业故事,帮助他们规划职业。
“有朝气、有志气、有锐气!”全程参与活动的龙游县政协主席吴剑锋、组织部部长王秋森和副县长柴琼颖,勉励青年志存高远、绽放青春,形成以真才实学回报家乡的“反哺力”。
(通讯员 欧阳锡龙 李玲 记者 鲍蔓华)
重庆巫溪县政协建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提高办学水平 激活一池春水
为更好推动大巴山偏远地区职业教育发展,重庆市巫溪县第十四次党代会作出“巩固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决策部署。党委有部署,政协有行动。近日,巫溪县政协常委会会议围绕“加快推进巫溪县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展专题协商。
从前期调研到专题协商,3个月的“转场”准备,委员们做足了“功课”,摸清了巫溪县职业教育发展中仍存在的社会认可度、产教融合度、校企合作程度、教学师资水平较低等问题。
雷均委员建议,面向国家、市级和县域产业需求进行学科专业建设,推动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支持企业深度参与职教中心教育教学改革,发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拉动作用。
“建议推行政府牵头、行业指导、院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政校企合作模式。”田九江委员认为,政府在招商引资时,应把应用型职业院校纳入其中,就学校所能提供的人才支持及企业的人才需求提前对接,指导校企双方开展订单招生、订单培养、订单实习就业等“订单式”深度合作。
针对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姚虎成委员建议,完善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对缺编少编的中职学校与义务教育学校同步引进教师人才,鼓励职业学校自主招聘教师,给予人才引进优惠政策。
“还可以完善优秀教师资源共享机制,拓宽教师来源渠道,促进优秀教师合理开展流动教学。”韩明银委员建议。
在听取委员意见后,巫溪县教委副主任蒋维军表示,未来几年,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将以“扩容提质强服务”为主线,围绕打造“技能人才培养创新地、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创新地、‘三新’推广示范地”目标,对接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高效发展。
巫溪县政协主席王芳表示,要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加快打破瓶颈制约、补齐短板不足,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激活职业教育一池春水,为巫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记者 凌云 通讯员 姜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