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政协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政协奋进新征程(新疆篇)

2023-07-17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政协:党建引领履职路

伊犁州政协调研组在奎屯市团结路街道办事处委员工作站了解党建与履职工作深度融合情况。

“我们要积极探索‘党建+’路径,推动党建与履职工作深度融合,不断增强固守政治底线的定力和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的能力,实现党建工作和履职工作双促进、双提升。”

这是今年初召开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对做好2023年工作提出的要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政协党建引领工程”,擦亮政协党建品牌,实现了“党建+履职”双轮同转、比翼齐飞。

“要把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落实到政协履职的全过程各方面,不断提高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更好把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6月20日,在州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时,州政协党组书记焦亦民带头发言,其他班子成员逐一发言,谈认识、谈体会。

州政协坚持推进“党建+学习”,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完善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为引领的学习制度体系,明确党组书记、机关党委书记和各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以上率下、层层带动,积极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在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书香政协·伊犁讲堂”为载体,完善“自学+领学+共学”的政协读书模式,让委员坐下来、静下心、钻进去,在学而思、读而悟中明方向、解疑惑、强定力,加强思想学习、强化理论武装。

6月21日,州党委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后,州政协立即召开党组会议,研究贯彻落实工作,自觉扛起推动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责任,组织多个调研组,围绕“伊犁州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伊犁经济高质量发展”等课题,深入各县市调研,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今年以来,州政协紧扣党委政府工作重点、群众生产生活难点、社会治理焦点协商议政,推进“党建+调研”,做到不调研不协商、不调研不建言。每次开展调研前,调研组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学习相关领域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引导委员统一思想、善于思考,学会解剖麻雀,切实提高说得准、说得对、说得好的能力。

“州政协切实把调查研究作为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途径、实践载体、有力工具,在调研中抓住主要矛盾,聚焦突出问题,努力找到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措施办法,真正做到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州政协主席赛尔建·乌合拜说。

州政协还积极推进“党建+民生”,坚持政为民所议、言为民所建、计为民所献,不断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全州1787名委员走进基层、走进群众,通过开展一次宣讲、办一件实事好事、进行一次调研、收集一条社情民意信息、举办一次微协商的“五个一”活动,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以真情实意、真绩实效更好践行履职为民。

州政协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构建“政协党组-机关党组-机关党委-党支部”“政协党组-专委会-履职临时党支部-党员委员”两个链条,健全传导体系。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政协委员哪里就有党的工作,有效实现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全覆盖。 

政协喀什地工委:“内外兼修”破解基层政协“两个薄弱”

政协喀什地工委调研组围绕创新机制破解“两个薄弱”问题在疏勒县进行专题调研。

围绕“用好非遗资源,丰富文旅融合”“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水光储新能源产业”等议题开展专题调研12次、开展协商会议3次……今年以来,政协喀什地工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党委重点工作积极开展履职。饱满的工作干劲,得益于喀什地区对基层政协组织“两个薄弱”问题的着力破解。随着各级政协基础工作的加强、人员力量的增加,各项履职工作展现新面貌、新气象。

喀什地委高度重视政协工作,多次就破解基层政协“两个薄弱”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听取情况汇报、反复讨论研究,充分采纳政协喀什地工委的意见建议,2021年5月印发了《关于稳步推进县(市)政协“四委两室”机构规范设置工作的通知》,批准稳步推进各县(市)政协规范设置提案、经科教文卫、宣传学习和文史、民族宗教法制等4个委员会,1个办公室、1个委员工作联络室,各核定科级领导职数1名,为发挥县级政协“重要阵地”作用提供了坚实保障。

文件下发后,地工委积极指导各县(市)政协增加机构编制,推动全地区政协组织的机构设置更合理、工作力量更壮大、人员结构更优化。在多方支持下,各区县(市)政协共计增设机构48个、增加人员编制51个,通过招录引进人才,强化委员履职管理和服务工作,基层政协组织力量薄弱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在解决“两个薄弱”问题上,不仅注重增加机构人员的数量,更注重提升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的素质,大兴学习之风,不断提高委员和干部履职的能力水平。政协喀什地工委把“委员大讲堂+读书活动”融入协商议政、调研视察、委员提案、大会发言等委员履职活动中,把委员读书学习活动贯穿于委员履职活动各方面全过程,努力培育协商文化,营造协商氛围,提升协商实效,推动广大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勤学习、勇担当、善履职。

针对界别群众参与面窄、委员忙于本职工作抽不开身、民主协商不深入等问题,政协喀什地工委指导各级政协积极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贴近,有效打通了履职“最后一公里”。

“目前,我们已在全地区设立乡镇(街道)政协工作联络站186个,实现了所有乡镇(街道)全覆盖。”政协喀什地工委党组副书记、主任古丽娜·肉孜说,通过设定每月10日、20日为“委员活动日”,将“微协商”活动前移到村头巷尾,擦亮了“协商在基层”的特色履职品牌,畅通了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

如今,在着力破解“两个薄弱”问题的探索中有了人员、制度、平台的助力,喀什地区各级政协委员的一个个“金点子”,不仅扩大了人民政协在群众中的影响,也打通了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各族群众真正体会到政协离自己很近、委员就在身边。 

克拉玛依市政协:多元赋能让政协工作活起来

克拉玛依市政协召开会议,讨论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工作方案。

“当初看到政协委员二维码的时候,我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扫了码,反映小区餐吧深夜噪音扰民问题,没想到问题这么快得到了解决。”吉祥苑社区居民古丽仙·艾木都高兴地说。今年以来,克拉玛依区政协昆仑路街道委员工作站以智慧化为牵引,着力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公布了住区政协委员的二维码,向群众亮明“委员身份”。

古丽仙就是通过扫码的方式联系到政协委员。克拉玛依市政协委员赛力克·夏热甫汗接到“点单”后,立即联系市场监管部门和社区干部,通过现场察看、协商议事等方式商量解决。这是克拉玛依市政协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的生动实践。

克拉玛依市政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的大力支持下,多措并举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实现了从“有形”到“有效”的转变,切实发挥了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我们坚持机制创新,凝聚工作合力。在先期探索实践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克拉玛市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工作方案》,从完善工作架构、建立联动机制、畅通社情民意信息反映渠道等方面,精心谋划,形成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市政协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全市476名委员全部纳入工作站(室),确保每个社区(村)都有政协委员。通过委员工作室、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等平台,引导各级政协委员深入社区,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召开社情民意信息座谈会,邀请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与委员面对面协商,实现协商成果到转化落实的闭环,激发了委员更好履职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克拉玛依市政协积极打造多种协商形式,多元赋能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走深走实。通过市区政协主席会议成员“下基层大接访”,关注不同群体利益诉求,协助市委、市政府掌握社会舆情、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有效解决问题;引导委员按照“就近、就地、就事”原则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灵活采取“固定+移动”“集中+分散”“会场+现场”等方式,通过协商“小切口”解决民生“大问题”;将街道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委员活动之家等与政协一线协商平台整合起来,畅通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更好发挥政协在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目前,正在推进数字政协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质效。

在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工作中,市政协呈现出党组重视推动有力、工作机制行之有效、协商为民富有质效、成果转化务实高效的态势。克拉玛依区政协“委员之家”于2021年获评人民政协优秀“委员工作室(站)”,在其示范作用下,打造“弯光今委员工作室”“法治服务教室”等一批特色协商品牌,使政协工作在基层活起来、亮起来。 

哈密市政协:历史文化研究成果背后的政协担当

哈密市政协多次组织专家学者、政协委员围绕哈密历史文化研究工作开展实地调研。图为调研组一行在巴里坤县巴里坤湖海子沿遗址了解发掘研究情况。

哈密,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多元文化交融荟萃,留存了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把符合历史真实的重要史料反映出来,是哈密市政协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任务。

哈密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对标文化润疆总体安排,成立哈密市文史研究委员会,由哈密市政协牵头负责,统筹宣传、文旅、史志、文博等53个委员单位和各界别,聚合东天山研究院17家疆内外研究机构、高校,深入推进哈密区域历史文化挖掘研究、展示转化和宣传交流。

哈密市政协充分运用政协文史工作经验,以哈密历史文化“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为研究理念,以哈密历史文化深度研究为着力点,以重点研究课题项目为纽带,以《二十四史》等为重点,整理哈密历史文献资料300余万字,聘请本地文史研究员30名,委托或联合国家级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疆内外专家学者开展研究,取得了41项课题研究成果。

近年来,文史研究委员会积极统筹白杨河流域、白杨沟佛寺遗址、大河唐城、柔远古城等考古调查与发掘,开展“丝绸之路哈密境内路网”“长城资源哈密境内遗存”田野普查,首次发现白杨河汉唐古城墓葬群、仓储和冶炼等遗址,新发现唐-清代烽燧44处,界定了白杨河、哈密河、伊吾河、甘露川为重点的哈密“三河一川”文明历史文化源。这些成果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细节,也实证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同时,市政协还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同经常性工作结合起来,引导委员积极参与到哈密历史文化挖掘研究展示转化工作中,大力开展哈密历史文化调查研究,《关于哈密白杨沟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的建议》《关于哈密七角井区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等,以《建言资政》专刊的形式,为市委、市政府推进历史文化宣传教育提供决策参考。

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前提下,市文史研究委员会致力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看得明白的方式,展示文物和文化遗产,指导实施哈密博物馆、哈密非遗传承中心、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馆展陈提升,完成左公文化苑展陈,指导摄制文物纪录片《人文哈密》30余部、文献专题片《红色足迹》10集,让更多中国新疆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

“做好文史工作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力抓手。”哈密市政协主席、市文史研究委员会主任王毅说,哈密文史研工作正在从重视史料征集向更加重视史料研究利用转变,通过进一步打造资源整合、交流合作、项目支撑平台,紧紧抓住发掘研究、展示转化、对外交流3个重点环节,努力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进一步助力哈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昭苏县政协:委员履职家门口 百姓心里乐陶陶

昭苏县政协调研组围绕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满疆农贸商业综合体建设项目现场调研。

“自从有了委员工作站,不管遇到什么事,在家门口就可以找政协委员说说心里话。”微协商让社区居民很满意。

去年以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政协紧扣专门协商机构性质定位,大力开展政协委员工作站建设,为委员履职积极搭建平台,助推群众实际问题的解决和矛盾纠纷的化解,极大提升了政协工作凝聚力和影响力。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县政协依托委员工作站,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接待群众216人次,收集社情民意信息65条;开展协商对话活动47场次、调研视察24次、政策宣讲25场,推动解决民生问题12个,答复53条,满意率100%。

县政协主席别尔德别克·吐尔逊拜介绍说,经过充分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经验,去年制定出台县政协委员工作站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按照“十有”要求统一标准推进委员工作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采取属地资源共享方式和“1+X+Y+Z”工作模式等,建立了13个委员工作站,嵌入式打造集协商议事、政策宣传、读书学习、民意收集、公益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履职平台。

目前,全县129名县级政协委员全部落组进站。在工作站每月两次的委员“履职日”,大家亮计划、亮身份、亮风采,走出去调研、沉下去交流。

昭苏是以农牧业为主的边境县,县政协的10个委员工作站都设在乡镇。一年多来,各工作站充分发挥委员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

进入7月,有着“彩虹之镇”美誉的昭苏县乌尊布拉克镇游人如织,哈勒哈特村新开张的两个非遗工坊里人来人往。把县政协乌尊布拉克镇委员工作站选址到这个曾经的自治区级贫困村,就是要“好刀用在刀刃上”。驻点委员在深入走访调研和“有事好商量”基础上,为两户牧民申请了“县级传统手工艺”非遗工坊项目,还帮助改造店面、联系订单,实现了牧民吃上“旅游饭”、端牢“致富碗”的梦想。

随着今年全县1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如火如荼,夏特乡委员工作站的“蒋志明委员工作室”活跃在田间地头。蒋志明是闻名全县的“土专家”“田秀才”,年初主动领办县里的高产田示范项目,几个月来他积极发挥特长,免费传授种植技术,引领群众依靠科技实现增产增收,推动乡镇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毛力德是洪纳海镇委员工作站的驻点委员,也是县蜂业协会会长。随着油菜花期临近,他的履职地点搬到了油菜花田——每当接到蜂农电话,他就立即赶赴现场,传授采收技巧,解决困难诉求,调和矛盾纠纷,为乡村振兴护航。

“我们将继续推进委员工作站建设,搭台以畅其言,重学以增其智,立规以导其行,激励以释其能,让工作站焕发活力,不断激发委员履职的强大动力。”别尔德别克·吐尔逊拜表示。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