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建言

仲志余委员: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水安全

2023-06-01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水网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

我国是世界上水情最复杂、江河治理难度最大、治水任务最为繁重的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确立国家“江河战略”,擘画国家水网重大工程,为新时代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强大动力。当前,我国已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需要有坚实的水安全支撑和保障。然而,与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基础设施体系要求相比,我国水利工程体系还存在系统性不强、标准不够高、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防洪排涝减灾体系仍不完善,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不高,水利工程互联互通和协同融合不够,现代化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安全绿色智慧发展亟待加强,水利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效率有待提升,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系统性、综合性、强韧性还需增强。迫切需要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等领域短板,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充分发挥超大规模水利工程体系的优势和综合效益,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水安全,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从必要性上讲,一是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更大范围实现空间均衡的必然要求。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水资源分布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和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水资源问题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迫切需要加强水资源跨流域跨区域科学配置,解决水资源空间失衡问题,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是解决生态环境累积欠账、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一些地区经济社会用水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导致水质污染、河道断流、湿地萎缩、地下水超采等生态问题。为加强河湖水域空间保护、生态流量水量保障、水质维护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迫切需要系统谋划水资源优化配置网络,发挥水资源综合效益,既保障经济社会用水需求,又实现“还水于河”,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三是有效应对水旱灾害风险、更高标准筑牢国家安全屏障的迫切要求。我国水旱灾害频发,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易受流域性洪水、强台风等冲击,中西部地区易受强降雨、山洪灾害等威胁,400毫米降水线西侧区域大多干旱缺水、生态脆弱。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需要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提升洪涝干旱防御工程标准,维护水利设施安全,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推动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强韧性的安全水网,保障经济社会安全运行。

新时代呼唤伟大的世纪工程。加快构建以自然河湖为基础、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结点、智慧调控为手段,“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是我们这一代水利工作者为中华民族治水画卷再添浓墨重彩一笔的历史使命。我们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加快建设国家水网重大工程,根据我国自然地理格局、江河流域水系分布、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及河湖水系连通情况,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畅通国家水网大动脉,合理布局建设纵横交错的骨干输排水通道,推进互联互通、联调联供、协同防控,逐步形成国家水网“一张网”,统筹解决好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有效防范化解水安全风险,充分发挥好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防洪减灾、水生态系统保护等综合功能,促进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布局相均衡,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总工程师)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