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要闻

共绘民族团结大美画卷——全国政协“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阐释和宣传教育”双周协商座谈会筹备综述

2023-05-26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各民族经过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多元一体格局,产生了全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这些重要论断,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为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把“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阐释和宣传教育”作为今年的重点协商议题,并于5月26日通过双周协商座谈会形式进行协商建言。此前,为详细了解各地的经验做法、困难问题,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组织专题调研组赴云南省、甘肃省开展深入调研,与当地党政部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基层工作人员座谈交流。在扎实做好“线下”调查研究、交流探讨的同时,还在“线上”开设主题议政群,组织委员们踊跃发言,热烈研讨,用求真务实的意见建议为会议的高质量召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深化调研察实情强实效

双周协商座谈会是新形势下人民政协建言献策、增进共识、协调关系、凝心聚力的有效平台。既然要协商,就要对协商议题做到心中有数。做好民族工作,必须要走进民族地区基层工作一线,面对基层的各族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曾非常形象地指出:“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

本次双周协商座谈会是2023年全国政协举办的第四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也是2023年度协商计划十大重点协商议题之一。作为会议的承办单位,组织委员就相关议题进行深入调研,把问题找准,把建议提实,是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在此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前最重要的准备工作之一。

全国“两会”召开前,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办公室邀请中宣部、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国家民委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座谈交流,了解相关工作情况和工作开展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驻会副主任隋青牵头,办公室有关同志参与,共与22名政协委员、专家学者进行了一对一深度访谈,听取意见建议,为此后调研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4月12日至19日,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蒋建国率调研组,围绕“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宣传教育”专题赴云南省、甘肃省开展调研。行前,调研组召开专题会议,邀请中宣部、教育部和国家民委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会介绍情况、交流研讨,请中央统战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提供书面材料,为委员高质量履职提供了有力保障。

调研期间,调研组在云南昆明市、临沧市和甘肃兰州市、武威市、张掖市等地,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详细了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宣传教育工作在机关单位、社区、学校、企业和社会面群众中开展情况。针对如何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阐释中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始终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阐释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基层单位工作人员、专家学者等进行面对面交流,广泛听取意见、凝聚共识。

公元1247年,西藏萨迦派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应蒙古汗国皇子、西路军统帅阔端的邀请,在凉州白塔寺成功地举行了历史性的会盟,即“凉州会盟”,白塔寺成为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现在,凉州会盟纪念馆是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有力阵地。

“重大的历史事件,总是深刻地影响着后人、影响着未来。我们怎么阐释好,宣传好?”调研组表示,加强历史阐释,一方面是把史实搞准,另一方面是宣传得当,要通过有效的方式让社会大众了解,特别是让青少年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国情,从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00多枚有字简牍、10000余枚无字简牍、837枚封泥,以及大量瓦当、铜器、陶器、铁器、玉石器、骨器等遗物,丰富的文物让人叹为观止。这里是云南昆明市晋宁区河泊所遗址。

2021年以来,作为古滇文化核心居址区的河泊所遗址,出土大量汉代简牍、封泥、大型建筑基址和丰富器物,表明西汉中央政府已对边疆云南直接行使治权,展现了边疆云南地区从多元走向一体、最终融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

调研组认为,河泊所遗址考古新发现印证了云南融入中华多元一体文明的历史进程,对讲述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大意义。希望持续开展河泊所遗址的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利用,深入挖掘河泊所遗址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信息,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阐释和宣传教育提供重要支撑。

5月10日,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又组织委员在北京有代表性的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海淀区民族小学进行了补充调研,丰富了协商发言的观点和认识。

从开始带着问题而去,到如今满载收获而来,扎实的调研为此次双周协商座谈会议的召开打下厚实基础。今天,这些收获与体会将转化成高质量的发言呈现在协商会现场。

线上线下聚共识出实招

预约发言是协商座谈会中最重要的议程之一,是展示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水平的重要窗口,也是党政部门听取委员意见建议的有效方式。

会议筹备过程中,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围绕大会预约发言选稿开展了大量细致工作,通过广泛动员委员提交发言,调动委员建言资政积极性,为开好协商会踊跃投稿。同时,结合委员提案、委员和专家学者的工作背景、学术成果等方面因素,主动向委员和专家学者约稿。据了解,此次会议共收到30多篇发言初稿。收到发言素材后,调研组组长蒋建国和委员会办公室同志聚焦会议主题,研究确定了发言重点方向,协助委员调整角度、充实内容,确保发言方向准确、内容充实、建议可行。最终确定10篇预约发言。

此外,为进一步拓展和丰富政协委员建言献策渠道,营造更加自由、活跃的民主协商氛围,民族和宗教委员会还通过委员履职平台上的“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阐释和宣传教育”主题议政群广泛征集委员意见和建议。

“要让各族群众在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在共建共享中充分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4月26日,民宗委在全国政协委员履职平台开通主题议政群。结合工作经历,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统战部部长马汉成,在群里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委员们。他建议,组建专家学者团队,深入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和外延,并作出时代化的权威阐释;创新建设宣传教育平台、载体,从线上、线下共同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镇、进企业等;加大各族干部群众对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度参与,让各族群众自觉增进“五个认同”。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杨方认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阐释和宣传教育,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是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坚实思想文化基础和经济社会基础。她建议,实施民族关系和谐工程,强化党的民族政策学习宣传,通过开展节日互庆、风俗互适、生产互助等方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建议将系统性学理阐发、实证性文物体系构建、多媒介社会传播等要素汇聚形成合力,不断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阐释和宣传教育。”

“建议推进民族地区村镇、街道、学校、艺术、体育等机构与沿海发达地区结对子,定期交流,人员互通。”

“在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方面也面临一些新情况、存在一些新问题,还需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

……

围绕协商会主题,委员们在议政群里深入交流、踊跃发言,建真言、献良策、出实招。

扎实调研,充分探讨,自由交流。把委员的这些收获与体会转化成高质量的发言,在双周协商座谈会现场精彩呈现,对此,我们十分期待。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加强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脚踏实地,久久为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将共同绘就民族团结大美中国画卷。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